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42箱國寶被他處理,若非此人出面,13647兩黃金國寶早歸日本

溥儀1922年12月大婚, 完全按光緒皇帝大婚的規格舉辦, 準備婚宴一百多桌, 大宴中外賓客。 然而, 當時的清室一貧如洗又沒有實權, 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

於是, 清室內務府就向北洋政府索取積欠的“清室優待費”, 但國庫空虛的北洋政府也無法撥付, 結果還只得從清室珍寶中想辦法, 他們搜集了咸豐、同治年間一些文物古玩和金銀珠寶, 裝滿42只大木箱, 1922年11月2日由“皇叔”載濤送往北京鹽業銀行, 用以抵押貸款。

時任銀行總裁查理二世親將40萬元現鈔點付給清室內務府籌辦大婚, 其後卻無錢贖回, 如此流失了大量珍寶。 其中最昂貴的當數16只金編鐘, 這組編鐘是為祝賀乾隆皇帝80大壽, 由各省督、撫聚斂呈獻的13647.2兩黃金鑄造而成。

發音最高的“應鐘”總共由黃金14316克打造而成,發音最低的“倍夷”總共耗黃金4703克打造而成。 編鐘高度為28.8釐米,圓徑為16釐米。 鐘面靠上部分蛟龍紐,鐘體刻游龍戲珠圖案,襯以纏枝紋和雲紋, 屬稀世珍寶, 價值連城。 後因清室未能贖回, 金編鐘歸屬北京鹽業銀行, 在外商保管庫密藏。

事機洩露後, 各路軍閥和國民政府無不冀圖染指。 九一八事變後, 鹽業銀行唯恐北京不保, 乃將金編鐘秘密運到天津法租界, 存入“四行儲蓄會”大樓地下庫房。 1937年天津被日軍佔領後, 日本特務千方百計探聽16只金編鐘的下落, 愛國將領馮玉祥心急如焚, 立馬聯繫當時權威人士組成“清室善後委員會”, 並要求鹽業銀行經理陳亦侯與“四行儲蓄會”分會經理胡仲文與日本巧妙周旋,

最終總算保住編鐘。

馮玉祥

1949年1月18日天津解放後第三天, 胡仲文即致函天津軍管會, 將金編鐘及珍藏的玉器、瓷器全部上交政府。 1953年金編鐘運至北京, 由文物部門轉交故宮博物院, 在珍寶館正式展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