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紀念毛澤東誕辰124周年」今日朗讀:為有犧牲多壯志

為有犧牲多壯志

朗讀者:縣委宣傳部王飛、教體局李曉

有一種思想, 穿越歷史的時空, 日久彌新;

有一種懷念, 歷經時代的風雨, 更臻醇厚。

沿著歲月的階梯, 瞻望頂天立地的豐碑;這豐碑, 銘刻著中華民

族為之驕傲的名字——毛澤東!翻開光輝的史冊, 凝視深刻堅定的足跡,這足跡, 詮釋了世界歷史

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萬歲!

120年前, 舉目處神州沉沉。 是他, 衝破濃重的霧靄尋找久違的

太陽。

120年前, 凝神間同胞淒淒。 是他, 融化百年的堅冰喚來春風的

浩蕩。

從湘江擊水到南湖揚帆, 從秋收起義到延安窯洞的燈光,

他那偉

岸的身影始終與激流險灘相伴, 堅毅的腳印嵌滿了草地雪山;

有一種征程叫做萬里長征, 有一種智慧叫做文韜武略, 有一種豪

氣, 叫做頂天立地。

天險絕境, 風吹浪打, 是他最抒情的詠歎;

圍困堵截, 陰謀和談, 都是他如歌的行板。

艱苦奮鬥, 自力更生, 沉澱為一個時代永恆的榮光;

獨立自主, 兩彈一星, 中華民族挺直了自己的脊樑。

他就是人民領袖——毛澤東!

1990年, 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澤東同志的遺物時, 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櫃子, 櫃子裡面裝的是毛澤東親手珍藏的毛岸英同志的幾件衣物, 有襯衣、襪子, 毛巾和一頂軍帽。 這些物品不是身邊的工作人員收拾的, 甚至他們看都沒有看到過。

從毛岸英犧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

我們不知道, 毛主席是在怎樣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兒子的這些衣物珍藏在身邊的, 這26年裡, 主席在北京的住處, 至少搬了5次, 我們也不知道, 他是怎樣瞞過所有的工作人員, 沒有讓任何人經手過這些衣物。

當這些衣物, 再一次呈現在我們面前時, 距離毛岸英犧牲已經過去了了整整40年, 距離毛主席逝世也過去了14年, 一個老父親對離去孩子的思念, 就這樣被默默地壓在衣櫃底下, 沉默了近半個世紀。

面對這些衣物, 讓我們對那些熟悉的故事, 對毛主席父子之間的深情, 有了更多的感受。

1950年9月, 28歲的毛岸英赴朝鮮參戰, 34天之後, 他犧牲了, 在各種影視劇裡, 我們最熟悉的是這樣的場景, 當毛澤東得知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

他沉默了很久, 才對在場的工作人員說, 戰爭嘛, 總要有犧牲的, 這沒有什麼。

可這些衣物呢, 夜深人靜, 等到所有人都離開, 一個老年喪子的父親, 獨自一個人, 把孩子留在家裡的衣物, 一件一件地疊好, 收起, 放到衣櫃深處, 這一切, 是在那個悲傷消息傳來的夜晚嗎?

我們很多人聽說過這樣的故事, 當有人建議把岸英的墓遷回國內時, 毛澤東說, 不必了, 共產黨人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吧, 作為一個領袖, 他只能拒絕這份好意, 並且在檔上寫下這樣的字句, 把岸英的遺骨, 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 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

可這些衣物呢?一個把兒子的毛巾和襪子都視若珍寶的父親, 真的就不想他回來嗎?他是否也曾經在那些翻身起來的夜裡,

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一樣, 把這些衣物, 一件一件拿出來, 輕輕撫摸, 這些衣物上, 是不是也曾侵染過一個男人的眼淚呢?我們不知道, 我們不敢深究, 我們不忍細想。

真正痛徹心扉的傷口, 是一個男人拒絕任何人分擔, 禁止任何人觸碰的。 隔著這麼遠的時空啊, 當這些衣物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時, 我們才有機會去還原一個父親的愛和痛。 而作為兒子的毛岸英, 他再也體會不到了。

歷史總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 當毛澤東悄悄藏起對兒子的思念時, 他不知道的是幾十年前, 他的妻子楊開慧, 也把對丈夫的牽掛, 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磚縫裡。

在毛澤東1927年告別妻子之後, 由於書信不通, 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的楊開慧,

把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寫成文字。 她記下和丈夫相識相愛的過程, 她也寫下對丈夫無盡的牽念。 文稿裡有這麼幾句詩: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備, 念我遠行人, 何日, 何日再重逢。 他們終究沒有重逢, 毛澤東也沒能看到妻子的這些文字。

似乎是早有犧牲的準備, 楊開慧把自己寫的這首題為“偶感”的詩稿, 和其它的散文, 藏在了長沙板倉鎮楊家老屋的磚縫裡。

1930年, 楊開慧犧牲, 1982年楊家老屋重新翻修時, 這些文字才偶然被發現, 才得以重現人間。 此時距離楊開慧犧牲已經過去了52年, 距離毛澤東逝世已經六個春秋, 這四千多字的手稿, 已經被歲月侵蝕的陳跡斑斑, 一個女性愛情火焰, 就這樣, 在黑暗而狹小的空間裡, 獨自燃燒了半個多世紀。

妻子對丈夫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愛,都曾這樣被時間悄悄掩蓋,在“天翻地覆慨爾康”的家國敘事中,它們只是深藏幕後,它們只是靜靜等待。

這些信件和衣物何其不幸,它們承載的綿綿親情,再也沒有機會被它們的主人細細品讀。這些信件和衣物又何其有幸,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去感受一代偉人撕心裂肺的摯愛,為那段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做出一個最最溫柔的注腳。

1959年,在楊開慧犧牲29年,毛岸英犧牲9年之後,毛澤東終於回到故鄉,並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為有犧牲多壯志”“犧牲”兩個字寫的多麼豪邁,那一刻心裡有多痛,“敢叫日月換新天”,一個“敢”字,把多少風雲一筆帶過,你懂,你就會知道,“新中國”這三個字,有多重!

獨自燃燒了半個多世紀。

妻子對丈夫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愛,都曾這樣被時間悄悄掩蓋,在“天翻地覆慨爾康”的家國敘事中,它們只是深藏幕後,它們只是靜靜等待。

這些信件和衣物何其不幸,它們承載的綿綿親情,再也沒有機會被它們的主人細細品讀。這些信件和衣物又何其有幸,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去感受一代偉人撕心裂肺的摯愛,為那段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做出一個最最溫柔的注腳。

1959年,在楊開慧犧牲29年,毛岸英犧牲9年之後,毛澤東終於回到故鄉,並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為有犧牲多壯志”“犧牲”兩個字寫的多麼豪邁,那一刻心裡有多痛,“敢叫日月換新天”,一個“敢”字,把多少風雲一筆帶過,你懂,你就會知道,“新中國”這三個字,有多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