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口下的小鎮,如今走到了哪裡?這位小鎮使者給出了答案

2017-12-28 房小評 中國房評報導

「100多年前, 一位英國社會活動家, 曾有一個關於“田園城市”的設想:小規模、小尺度;自給自足的城市功能和慢節奏生活;可持續的生態環境、田園式組團佈局、便捷的交通網絡、公平的社會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 」

最近俞麗婭, 這位綠城小鎮集團執行總經理的案頭放著一本埃比尼澤·霍華德的《明日的田園城市》, 或許她在為其管理下的綠城小鎮尋找一些啟發。

比城市更宜居, 比農村更文明, 這樣一幅揉合了雙方優點的生活場景, 已經成為不少歐美發達國家的現狀。 逆城市化大勢之下,

原先的核心城市已無法再承接更多人口, 反而是圍繞大城市的周邊城鎮, 不斷繁榮起來, 成為大部分人口優質生活的主要載體。

▲意向圖

今天的中國, 遍地湧現的特色小鎮熱潮, 似乎也在印證著上述設想, 成為國家城鎮化發展中的新亮點。 在國家政策扶持之下,

房地產企業近年來, 更是憑藉著先天的優勢, 大舉進軍這一領域。

你也做小鎮, 我也做小鎮。 自宋衛平的“百鎮萬億”計畫後, 一夜之間吹起小鎮風, 開發商都開始自稱“鎮長”, 業主都要改叫“家人”了, 仿佛房地產行業自此進入美好的桃花源時代。

不過, 在無數探索之中, 走得最遠, 看得最廣的, 當屬綠城。

綠城小鎮集團的執行總經理, 如今被親切地稱為“小鎮使者”的俞麗婭知道, 小鎮是她的使命, 是她註定要付出一生事業。

儘管, 今年只是綠城小鎮集團成立的第二個年頭, 但關於小鎮的探索和實踐, 在綠城已經延續了十幾年。

承載使命的綠城小鎮集團

特色小鎮起始於浙江, 而提起小鎮, 必定繞不開來自浙江的綠城,

就連綠城的英文名Green Town也與小鎮有著異曲同工的味道。

也許是出於對趨勢的預判, 也許是綠城對建築與生活的濃厚人文情懷, 早在2003年, 綠城的海甯百合新城就初具了小鎮嘗試, 這個大盤也成為海寧最高端的居住區, 市占率一度達到50%。

2007年, 綠城開始園區建設, 逐步建立園區服務體系, 涵蓋健康醫療、文化教育及居家生活, 這都是未來綠城小鎮中核心的競爭力, 而翡翠城等大型社區的相繼開發, 讓綠城離小鎮之夢更近一步。

2014年, 以開發了6年的海南藍灣小鎮為基地, 宋衛平親自主導舉辦了“理想小鎮專題研討會”, “小鎮之藍”理想小鎮計畫孕育而出, 正式開啟“理想小鎮”體系化研究和實踐。

▲海南綠城藍灣小鎮

那段時間, 綠城正經歷中交入主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大變化, 從此在財務資信、專案開發、資源整合等各方面均獲得了大力支持。

2015年, 綠城就已經實現了包括教育、金融、農業、健康、頤養、住宅、物業、體育等在內的跨產業資源整合, 為小鎮的多元化開發營建奠定了產業基石。

同年, 綠城發佈《理想小鎮建設指導綱要》、《小鎮操作手冊》。

從2016年7月開始, 綠城理想小鎮集團成立, 正式成為綠城中國旗下子公司, 綠城也成為罕見的, 將小鎮戰略作為獨立業務板塊而極為重視的房企。 自此, 綠城以23年的生活營造經驗, 成為中國小鎮特色的重要引導者。

俞麗婭看來, 綠城小鎮區別于房地產開發之處在於生態、生產和生活這三要素的平衡, 只有平衡好這三個因素, 才能營造比城市更美好、比鄉村更文明的小鎮。 在運營小鎮中, 綠城從沒有把自己定義為開發者, 而是服務者和平臺。

▲俞麗婭,綠城小鎮使者

綠城小鎮扮演的全新角色

目前,綠城小鎮正在開發及推進的小鎮已多達20餘個,分佈在浙江、海南、山東、廣西、四川、湖南等地。

▲舟山長峙島小鎮

龐大的規模並不是綠城小鎮最大的優勢,通過在小鎮產業研究、產業資源落地、生活服務建設等方面長期廣泛的實踐與探索,綠城已經形成獨特的商業、開發和運營模式,樹立理想小鎮落地的樣本,這才是綠城小鎮區別於其他小鎮的關鍵。

而這種特質的形成,是基於對當下中國社會需求的洞察,更是率先提出作為城鎮發展平臺服務者的勇氣,以及能夠內生外鏈產業的開放心態和強大實力。

正如俞麗婭所言:“綠城小鎮,要做政府的好幫手,城市的新動力,公眾的目的地。”

現如今,綠城小鎮研發的全齡教育小鎮、城市耕讀小鎮、康養小鎮、農業小鎮、文旅小鎮,已經形成小鎮樣本,提供了可複製的“綠城小鎮模式”。

綠城桃源小鎮就是城市耕讀小鎮的典型,這個項目位於杭州郊區,因為歷史留下的耕讀文化底蘊,而形成了獨特的小鎮風貌。小鎮的耕讀館、耕心田,為所有居民,提供了一方逃離都市煩囂,回歸文化的靜心之所,更讓杭州的城市生活多了一份全新的選擇。

▲杭州桃源小鎮

而在產業設計上,基於中交和綠城強大的的產業資源庫,綠城小鎮形成了“1+3+N”的小鎮產業資源體系,以文旅為基礎,以農業、教育、康養為核心,以針對性地域區域特色為N,具備了成熟的小鎮多樣開發與產業特色定制能力。

杭州龍塢茶鎮,就是其中之一,其是以盛產的龍井茶為特色的農業小鎮,鎮上吸納了茶農、手工業者,通過PPP模式與當地政府合作,將此地打造為以茶為核心,產業、文化、居住、旅遊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成為了協助政府催生產業,促進就業,推動城鎮化發展的又一範例。

也就是說,綠城小鎮不但開闢了一條避免千鎮一面,全國小鎮特色的定制之路,更讓自身的發展順應了社會的需求和國家的戰略。

毫無疑問,這樣的模式將讓綠城小鎮進入良性生長的軌道,在不遠的將來呈現指數級的增長。而除此之外,綠城在運營服務方面的高品質,也將成為護航小鎮的關鍵力量。

以綠城藍灣小鎮為例,目前配備有園區食堂、頤樂學院、醫務室、健身中心、小鎮巴士、園區超市等一系列生活服務配套。為了更方便業主,小鎮還提供貼心的“管家服務”,定期給業主家裡清理、通風等。

同時擔任著藍灣小鎮鎮長的俞麗婭表示,今後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將圍繞優化服務標準、提升園區文化、加強品質管理等方面進行,包括鎮長信箱、物業經理接待日、“小鎮鄰里節”活動、業主諫言座談活動、小鎮健康日、“主題安全及品質巡查”園區普查等等。

“業主,是一個深待挖掘的資源池,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如何鼓勵這種力量的生長,決定著小鎮未來十年的發展可能。”

在綠城小鎮看來,只有秉承“人人皆是服務者”這一條通路,才有機會將小鎮落實為名副其實“飄落人間的天堂”,才能真正兌現小鎮的價值,成為公眾的目的地。

“我們謹記,流淌在綠城血液裡的央企責任;我們明白,對中國特色小鎮背後的價值和意義”——毫無疑問,小鎮使者身後的綠城小鎮集團,將會給中國小鎮事業帶來更多的期待。

▲俞麗婭,綠城小鎮使者

綠城小鎮扮演的全新角色

目前,綠城小鎮正在開發及推進的小鎮已多達20餘個,分佈在浙江、海南、山東、廣西、四川、湖南等地。

▲舟山長峙島小鎮

龐大的規模並不是綠城小鎮最大的優勢,通過在小鎮產業研究、產業資源落地、生活服務建設等方面長期廣泛的實踐與探索,綠城已經形成獨特的商業、開發和運營模式,樹立理想小鎮落地的樣本,這才是綠城小鎮區別於其他小鎮的關鍵。

而這種特質的形成,是基於對當下中國社會需求的洞察,更是率先提出作為城鎮發展平臺服務者的勇氣,以及能夠內生外鏈產業的開放心態和強大實力。

正如俞麗婭所言:“綠城小鎮,要做政府的好幫手,城市的新動力,公眾的目的地。”

現如今,綠城小鎮研發的全齡教育小鎮、城市耕讀小鎮、康養小鎮、農業小鎮、文旅小鎮,已經形成小鎮樣本,提供了可複製的“綠城小鎮模式”。

綠城桃源小鎮就是城市耕讀小鎮的典型,這個項目位於杭州郊區,因為歷史留下的耕讀文化底蘊,而形成了獨特的小鎮風貌。小鎮的耕讀館、耕心田,為所有居民,提供了一方逃離都市煩囂,回歸文化的靜心之所,更讓杭州的城市生活多了一份全新的選擇。

▲杭州桃源小鎮

而在產業設計上,基於中交和綠城強大的的產業資源庫,綠城小鎮形成了“1+3+N”的小鎮產業資源體系,以文旅為基礎,以農業、教育、康養為核心,以針對性地域區域特色為N,具備了成熟的小鎮多樣開發與產業特色定制能力。

杭州龍塢茶鎮,就是其中之一,其是以盛產的龍井茶為特色的農業小鎮,鎮上吸納了茶農、手工業者,通過PPP模式與當地政府合作,將此地打造為以茶為核心,產業、文化、居住、旅遊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成為了協助政府催生產業,促進就業,推動城鎮化發展的又一範例。

也就是說,綠城小鎮不但開闢了一條避免千鎮一面,全國小鎮特色的定制之路,更讓自身的發展順應了社會的需求和國家的戰略。

毫無疑問,這樣的模式將讓綠城小鎮進入良性生長的軌道,在不遠的將來呈現指數級的增長。而除此之外,綠城在運營服務方面的高品質,也將成為護航小鎮的關鍵力量。

以綠城藍灣小鎮為例,目前配備有園區食堂、頤樂學院、醫務室、健身中心、小鎮巴士、園區超市等一系列生活服務配套。為了更方便業主,小鎮還提供貼心的“管家服務”,定期給業主家裡清理、通風等。

同時擔任著藍灣小鎮鎮長的俞麗婭表示,今後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將圍繞優化服務標準、提升園區文化、加強品質管理等方面進行,包括鎮長信箱、物業經理接待日、“小鎮鄰里節”活動、業主諫言座談活動、小鎮健康日、“主題安全及品質巡查”園區普查等等。

“業主,是一個深待挖掘的資源池,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如何鼓勵這種力量的生長,決定著小鎮未來十年的發展可能。”

在綠城小鎮看來,只有秉承“人人皆是服務者”這一條通路,才有機會將小鎮落實為名副其實“飄落人間的天堂”,才能真正兌現小鎮的價值,成為公眾的目的地。

“我們謹記,流淌在綠城血液裡的央企責任;我們明白,對中國特色小鎮背後的價值和意義”——毫無疑問,小鎮使者身後的綠城小鎮集團,將會給中國小鎮事業帶來更多的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