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永新: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也不容易!

人們常常說老師要做紅燭、要做春蠶。 可我覺得,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 我給自己樹立的標準是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在我的周圍, 有一些老師, 連學生都瞧不起他。 我覺得, 這些人其實根本沒有資格做老師。 做一個教書匠, 做一個混日子的老師很容易, 但要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您同意我的觀點嗎?

長期以來, 我們的教師觀多少有些問題。 我們一直強調教師要有奉獻精神, 教師是紅燭, 要燃燒自己, 照亮別人;教師是春蠶, 要吐絲結繭, 到死方盡。 我們一直認為教師的價值要通過學生的成績體現出來, 而不能直接從教育生活中、從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來獲取幸福感。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我一直主張, 教師要能夠從每一天日常的、瑣碎的、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滿足, 能夠從自己的成長中得到滿足, 能夠從與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滿足。

教育應該讓教師能夠非常愉悅、非常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每天興奮地走進教室, 滿足地走出教室。 教師應該每天能夠通過和學生之間心聲的交流、通過自己專業的成長, 得到幸福。 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師的幸福只是來源於學生的一張試卷、一個好的分數, 來源於遙遠的未來, 來源於學生成為人才以後, 教師就不可能成為一個享受教育幸福的人, 也不可能一個受學生歡迎的人。

其實, 教師職業大致有四種境界:第一, 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 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 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 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 其中最基礎的境界, 就是你信中提到的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是的, 一個老師, 如果連學生都瞧不起, 就沒資格做老師, 也無法在學校安身立命。 這樣的老師不可能從教育生活中得到幸福, 就算勉強留在學校, 肯定也會日子過得非常痛苦。

如何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簡單來說, 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那八個字:“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

學高為師, 就是要把課上得好一點。 上一堂好課並不那麼容易。 要讓學生佩服你, 就要看你對課程、課堂的理解。 你的課堂效率是不是高?你的講解評點是否深入淺出學生能懂?很多老師不是這樣提高自身素養, 而是大搞題海戰術, 把學生搞得苦不堪言, 對這門知識、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喪失殆盡, 自然談不上學高為師。 當然, 學高為師並不是指老師任何方面都比學生強,

而是作為一個老師, 用心去寫每一個教案, 用心去教每一門課, 用心去佈置每一道題目, 是最基本的素養;一旦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 能夠和學生平等熱切地共同求索, 不必要求自己成為全知全能者, 但自身要有著求知的熱情與能力。

身正為範, 就是要對自己要求高一點。 老師的言行, 是學生活生生的教科書。 為人師表, 才能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教師應該是一個主動幫助別人的人, 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 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對弱者有著天然的同情。 你不能對學生之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視而不見, 你應該關愛孩子們, 尤其是關注班級裡那些看上去最不可愛的學生。 無論是家境貧寒的、父母離異的或者是學習面臨著困難的孩子,

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呈現種種障礙, 甚至會引發班級裡的種種問題和矛盾。 但他們也正是最需要你關注的。 把愛獻給這樣的學生, 這樣的情感不僅會感染他們, 會令這樣的孩子們喜愛, 也會令其他的孩子敬佩。 孩子們會想, 不管結果怎麼樣, 我們的老師用心了, 盡力了。 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高, 只要用心去做, 我們都能做到。

當然,僅僅讓學生瞧得起,還是不夠的。還要努力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教師,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師。老師這個職業,是吃良心飯的職業。我們怎麼去評價老師?很難。各種各樣的評估,一張又一張試卷,也無法真正瞭解教師。只有老師內心才真正瞭解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用心?我是不是把真正盡力?我是不是對得起面前的孩子們?社會把他們託付給我,他們的父母把他們託付給我,學校把他們託付給我,我是不是對得起這樣的信任?我心安嗎?

或許,評價一個老師好不好,複雜的表格和程式難以測量,倒是有個最小的行動可以估量:教師節的時候,看一看已經畢業了的學生會有多少記得給以前的老師送束鮮花、打個電話甚至來看望一下老師,這樣的學生越多,這樣的老師越好。在校生送多少鮮花,也比不上畢業多年的學生的鮮花一朵。如果學生離開你就再也想不起你,那你就應該及時反省。要做一個讓學生一輩子記住、一輩子懷念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算做到家了,才算可以心安理得,也就對得起這一生,對得起做老師這麼一個良心活兒了。

讓自己心安,並沒有那麼容易。對公眾的指責,你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它是外界強加給你的,甚至還可能是錯誤的,歷史老人就經常開這樣的玩笑。良心的譴責,你必須認真面對,因為你永遠無法逃脫。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夠做到任何時候都心安理得。

教師的第三種境界,是做一個讓學校驕傲的老師,讓學校為你而感到榮耀。每所學校每年都要評先進,評優秀的老師、評感動全校的老師,這些老師往往使學校因為他而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的人,同時也是集體的人。過去我們對學生講,“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實際上,對每位老師也應該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應該寄予這樣的期待。如果一個老師做到在學校裡可以很難被取代,你如果走了,短時間內找不到人來頂替你,那麼,你自然是一個學校非常需要、校長非常讚賞、同事非常想念的人。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在一個單位,能夠被人們記在心裡,真的是很了不起的。這種不可替代,並不是指我們的工作崗位很特殊。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崗位,每個崗位都可能成為不可替代的崗位。也就是說,換了一個人,他做不到你那麼精緻,他做不到你這麼富於創造性。任何一個崗位,哪怕是一個普通的門衛,都可以做到這一點。比如門衛。我經常講,一個好的門衛,就是學校的一扇窗,因為每個人每天都要從大門進出,門衛的言行舉止,每一個表情,最後給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僅代表門衛本人,也代表這個單位。即使是一個清潔工人,都可以做到不可替代。因為我負責的這個衛生間、我負責的這間教室,我對它的呵護、打理、珍惜,做到了不可替代,任何一個人都做不過我,我就是No1,我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學校同樣應該以我為榮。就像香港大學把“榮譽院士”的稱號授予82歲的清潔工袁蘇妹,表彰她44年如一日地為學生做飯、掃地,悄悄地為生病的學生的煎涼茶、為熬夜的學生煲雞湯,“對高等教育界作出獨特的貢獻,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在清潔工的崗位上尚且如此,何況教師呢?

總之,每個崗位都可以做得精彩,每個舞臺都可以創造輝煌。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科目,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好,都可以成為讓學校引以為榮的人。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只是因為經常這山看著那山高。學會從自己的職業、從自己的崗位中去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到極致,就能夠實現第三種境界,讓學校永遠記住你,讓學校以你為傲。

最後的一種,當然也是難度最大的境界,就是做一個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從一所學校來看,學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了自己的故事和傳奇。而學校的故事和傳奇,是依靠老師的故事與傳奇。正如當年清華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提出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學校靠一個個的人承載著歷史。因此才有昔日的西南聯大,儘管現在學校已經不復存在,但由於它出了幾十個院士,由於它出了一批讓歷史銘記的大師,所以這所學校依舊被歷史銘記。浙江的春暉中學也是如此,當時它聚集了一大批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匠,一大批文化名人都在這個學校學習過、講演過、工作過,這些人的故事最終成就了春暉。被歷史銘記,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傳奇、你的精神生命將會長久地陪伴和鼓舞著更多人前行。

事實上,這四個境界,也就是四級階梯,它是連貫的。起初你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人,然後就努力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人,接著你要求自己成為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讓歷史銘記的人。

所以,我很欣賞你提出的這個最低的要求——讓學生瞧得起。我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從做老師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希望自己和學生們在一起,學生們生病的時候我和他在醫院裡,學生打球時我和他們一起在操場上。現在,我在大學第一年教書時的一些學生,仍然與我保持著聯繫。我到現在仍然還是一個老師,仍然和所有老師一樣,就這樣教學相長地一步步往前走著。

當我們能夠不混日子,願意努力成為一個讓學生內心瞧得起的老師,當我們在這樣的起點上,一步一步堅持往前走著,從每件小事開始,一件一件堅持不懈地做著,當我們用心書寫著自己每一天的歷史,從教學中得到了成長,收穫著幸福,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沿著階梯繼續攀登。

當然,僅僅讓學生瞧得起,還是不夠的。還要努力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教師,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師。老師這個職業,是吃良心飯的職業。我們怎麼去評價老師?很難。各種各樣的評估,一張又一張試卷,也無法真正瞭解教師。只有老師內心才真正瞭解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用心?我是不是把真正盡力?我是不是對得起面前的孩子們?社會把他們託付給我,他們的父母把他們託付給我,學校把他們託付給我,我是不是對得起這樣的信任?我心安嗎?

或許,評價一個老師好不好,複雜的表格和程式難以測量,倒是有個最小的行動可以估量:教師節的時候,看一看已經畢業了的學生會有多少記得給以前的老師送束鮮花、打個電話甚至來看望一下老師,這樣的學生越多,這樣的老師越好。在校生送多少鮮花,也比不上畢業多年的學生的鮮花一朵。如果學生離開你就再也想不起你,那你就應該及時反省。要做一個讓學生一輩子記住、一輩子懷念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算做到家了,才算可以心安理得,也就對得起這一生,對得起做老師這麼一個良心活兒了。

讓自己心安,並沒有那麼容易。對公眾的指責,你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它是外界強加給你的,甚至還可能是錯誤的,歷史老人就經常開這樣的玩笑。良心的譴責,你必須認真面對,因為你永遠無法逃脫。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夠做到任何時候都心安理得。

教師的第三種境界,是做一個讓學校驕傲的老師,讓學校為你而感到榮耀。每所學校每年都要評先進,評優秀的老師、評感動全校的老師,這些老師往往使學校因為他而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的人,同時也是集體的人。過去我們對學生講,“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實際上,對每位老師也應該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應該寄予這樣的期待。如果一個老師做到在學校裡可以很難被取代,你如果走了,短時間內找不到人來頂替你,那麼,你自然是一個學校非常需要、校長非常讚賞、同事非常想念的人。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在一個單位,能夠被人們記在心裡,真的是很了不起的。這種不可替代,並不是指我們的工作崗位很特殊。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崗位,每個崗位都可能成為不可替代的崗位。也就是說,換了一個人,他做不到你那麼精緻,他做不到你這麼富於創造性。任何一個崗位,哪怕是一個普通的門衛,都可以做到這一點。比如門衛。我經常講,一個好的門衛,就是學校的一扇窗,因為每個人每天都要從大門進出,門衛的言行舉止,每一個表情,最後給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僅代表門衛本人,也代表這個單位。即使是一個清潔工人,都可以做到不可替代。因為我負責的這個衛生間、我負責的這間教室,我對它的呵護、打理、珍惜,做到了不可替代,任何一個人都做不過我,我就是No1,我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學校同樣應該以我為榮。就像香港大學把“榮譽院士”的稱號授予82歲的清潔工袁蘇妹,表彰她44年如一日地為學生做飯、掃地,悄悄地為生病的學生的煎涼茶、為熬夜的學生煲雞湯,“對高等教育界作出獨特的貢獻,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在清潔工的崗位上尚且如此,何況教師呢?

總之,每個崗位都可以做得精彩,每個舞臺都可以創造輝煌。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科目,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好,都可以成為讓學校引以為榮的人。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只是因為經常這山看著那山高。學會從自己的職業、從自己的崗位中去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到極致,就能夠實現第三種境界,讓學校永遠記住你,讓學校以你為傲。

最後的一種,當然也是難度最大的境界,就是做一個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從一所學校來看,學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了自己的故事和傳奇。而學校的故事和傳奇,是依靠老師的故事與傳奇。正如當年清華校長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提出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學校靠一個個的人承載著歷史。因此才有昔日的西南聯大,儘管現在學校已經不復存在,但由於它出了幾十個院士,由於它出了一批讓歷史銘記的大師,所以這所學校依舊被歷史銘記。浙江的春暉中學也是如此,當時它聚集了一大批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匠,一大批文化名人都在這個學校學習過、講演過、工作過,這些人的故事最終成就了春暉。被歷史銘記,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傳奇、你的精神生命將會長久地陪伴和鼓舞著更多人前行。

事實上,這四個境界,也就是四級階梯,它是連貫的。起初你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人,然後就努力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人,接著你要求自己成為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讓歷史銘記的人。

所以,我很欣賞你提出的這個最低的要求——讓學生瞧得起。我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從做老師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希望自己和學生們在一起,學生們生病的時候我和他在醫院裡,學生打球時我和他們一起在操場上。現在,我在大學第一年教書時的一些學生,仍然與我保持著聯繫。我到現在仍然還是一個老師,仍然和所有老師一樣,就這樣教學相長地一步步往前走著。

當我們能夠不混日子,願意努力成為一個讓學生內心瞧得起的老師,當我們在這樣的起點上,一步一步堅持往前走著,從每件小事開始,一件一件堅持不懈地做著,當我們用心書寫著自己每一天的歷史,從教學中得到了成長,收穫著幸福,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沿著階梯繼續攀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