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癌症治療,切勿隨意用靶向藥物!

記者丨李光亞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12月23-24日, “2017世界肺癌大會中國區會後會”在天津隆重召開, 該會經國際肺癌研究協會授權, 精選了2017年10月15-18日在日本橫濱舉辦的“2017年世界肺癌大會”的核心內容, 旨在為國內醫療屆同行傳遞肺癌最新學術資訊。

“2017年肺癌治療有很多進展上的亮點, 術後輔助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都有新研究成果展現。 但從臨床角度, 我更關注早診早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治癒肺癌, 這也是目前治癒肺癌最有效的辦法。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會議期間說道。

12月23日, 由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共同主辦,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承辦的“2017世界肺癌大會中國區會後會”在天津如期召開。

王長利教授擔任大會主席,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清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等來自全國各地800餘名肺癌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加, 分享並探討肺癌診療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世界肺癌大會每年舉辦一次, 考慮到中國醫生急需瞭解最新進展, 但能參加國際會議的只有很少數,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遂定每年召開一次“會後會”, 將國際最新成果和資料帶到國內。

1

切勿隨意用靶向藥物!

隨著肺癌治療各類方法的探索,

腫瘤診療出現了較多不規範現象。 王長利教授稱, 臨床工作者應該依據研究資料開展相應工作, 如對Ⅰ期患者主張手術為主, 年老體弱無法承受外科治療者, 可以用放射治療, 不可一開始就用靶向藥物。 他強調, 早期肺癌是局部病變, 首選外科治療, 不能手術者選擇放療是最恰當的。 靶向藥物平均耐藥時間是十幾個月, 目前證據只支持用於晚期有基因突變的患者, 如果因無法手術就給早期患者使用, 可能使存活期更短, 對患者得不償失。

這說明規範診斷的重要性, 即入院後患者只診斷為肺癌遠遠不夠, 必須要有第一診斷, 即病理診斷、分期診斷, 根據分期採用不同治療辦法。

Ⅰ期患者選擇手術或放療;

Ⅱ期患者也以手術治療為主;

Ⅲa期患者中, 可以選擇手術、放療或其他治療方式, 具體方案最好經多學科討論;

Ⅲb或Ⅳ期患者, 更適合綜合治療。

第一診斷後, 如果是晚期患者, 要盡可能讓其做基因檢測, 且只檢測一個基因可能不夠, 甚至需要明確多個基因突變情況, 最終決定治療方案。 這也是所謂的精准治療, 即找對靶點找准治療方向, 不能單靠個人經驗。

當然, 現實世界總有例外, 他表示, 如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可以嘗試一些藥物或方法, 但也是短期嘗試, 最好不要超過1個月。

2

腫瘤大小差1cm就有生存期差異

儘管肺癌治療進展快, 尤其藥物方面, 但總體治癒率改善並不顯著, 所以早發現早手術治療仍是肺癌治療最重要策略。 若能早期發現, 在規範化外科及綜合治療下, 小於1cm的肺癌治癒率可達90%, 2-3cm的治癒率為85%左右。 可以認為, 差1cm都會帶來患者生存期的差別。

隨著大眾防癌意識提高, 篩查工作開展, 大的醫療中心肺癌手術中早期患者占比逐漸增多。 據王長利教授介紹, “目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可手術的患者中60%是肺癌早期, 其中大部分是經定期查體或腫瘤篩查發現的。 ”

生存期的提升得益於早期診斷, 也有賴於外科技術尤其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外科的發展, 我國大的醫療中心的肺癌外科治療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尤其在微創外科上更勝出一籌。僅王長利教授團隊在2017年就開展機器人肺癌手術達270餘例,針對的是腫瘤小於5cm的患者。

3

如何做肺癌篩查?

是否做肺癌篩查取決於是否是高危人群,王長利教授建議,大於40歲、長期吸煙、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應1次/年肺癌篩查。健康人群也應儘早戒煙、控煙,拒絕被動吸煙,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病,從病因上預防肺癌。

常見肺癌篩查、診斷方式中,X線片對早期肺癌漏診率較高,低劑量螺旋CT結合了肺部CT和X線片共同有點,射線劑量相對小,清晰度好,對位置不易被發現的、因結構重疊容易造成漏診的腫瘤,有較好的分辨力,對早期肺癌檢出有重要意義。

腫瘤患者科學治療非常重要,但醫療行為對抵抗腫瘤可能僅占不足50%,王長利教授也提到,目前對患者的心理援助是缺失的,應呼籲從社會人文、家庭再到醫療等各方面提高對腫瘤人群的關注。

尤其在微創外科上更勝出一籌。僅王長利教授團隊在2017年就開展機器人肺癌手術達270餘例,針對的是腫瘤小於5cm的患者。

3

如何做肺癌篩查?

是否做肺癌篩查取決於是否是高危人群,王長利教授建議,大於40歲、長期吸煙、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應1次/年肺癌篩查。健康人群也應儘早戒煙、控煙,拒絕被動吸煙,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病,從病因上預防肺癌。

常見肺癌篩查、診斷方式中,X線片對早期肺癌漏診率較高,低劑量螺旋CT結合了肺部CT和X線片共同有點,射線劑量相對小,清晰度好,對位置不易被發現的、因結構重疊容易造成漏診的腫瘤,有較好的分辨力,對早期肺癌檢出有重要意義。

腫瘤患者科學治療非常重要,但醫療行為對抵抗腫瘤可能僅占不足50%,王長利教授也提到,目前對患者的心理援助是缺失的,應呼籲從社會人文、家庭再到醫療等各方面提高對腫瘤人群的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