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聞甲午戰敗割台鬱結吐血而亡

“蒼天啊, 還我的臺灣!” 聽到清政府甲午戰敗、割讓臺灣的消息後, 清朝名臣、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整日沉默無語, 終至臥床不起“憂思鬱結”,

吐血而亡。

劉銘傳, 字省三, 出生於安徽合肥西鄉(今肥西縣)大潛山麓的劉老圩, 祖上世代以農為業, 不堪土豪侮辱, 組織窮苦青年拉起隊伍組建團練反抗地霸壓迫。 1862(同治元年), 劉銘傳率部投奔李鴻章的淮軍鎮壓太平軍。 由於在鎮壓太平軍中屢建戰功, 很快提升為總兵, 28歲就擢升為直隸提督。 隨後他又參加了剿滅撚軍和以督辦陝西軍務的名義協助左宗棠鎮壓陝西回民起義的戰爭。

在派系林立的晚清官場, 互相排擠、掣肘之事實在是司空見慣。 劉銘傳厭倦了官場中的相互傾軋、爾虞我詐,

加上確實有病在身, 提出休假回鄉靜養。 清廷此時也來了個順水推舟, 使劉銘傳的假期從三個月“延長”到13年。 劉銘傳在賦閑期間, 留心洋務, 結識了許多當時的進步知識份子, 也使自己眼界大開。

1884(光緒十年)六月, 法國侵略者把戰火燒到臺灣海面, 法國的行動計畫是攻佔基隆煤礦, 奪取臺北, 進而吞併全台。 臺灣告急, 清廷詔令劉銘傳入京, 他當即上了一道《遵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折》, 慷慨主戰。 六月二十六日, 清廷下詔, 命劉銘傳督辦臺灣軍務。

劉銘傳誘敵深入, 臺灣軍民同仇敵愾, 經過8 個月激戰, 終於在1885(光緒十一年)六月挫敗法軍佔領臺灣的陰謀, 保衛了臺灣。 劉銘傳成為晚清第一個挫敗侵略者使民族自尊得到張揚的民族英雄,

也是繼鄭成功之後第二個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臺灣而英勇抗擊外國侵略的傑出愛國將領。

1885 年(光緒十一年), 臺灣正是建省, 清廷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省巡撫。 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 修建鐵路, 開煤礦, 創辦電訊, 改革郵政, 發展航運事業, 促進臺灣貿易, 發展教育事業, 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鋪設的臺灣第一條鐵路, 從基隆過臺北到新竹;臺灣的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都設在臺北;“外開航運”的碼頭也在臺北淡水。 臺灣防務也日益鞏固, 清廷加劉銘傳兵部尚書銜, 幫辦海軍軍務。

西元1890 年(光緒十六年), 劉銘傳因通商口岸稅務問題上與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礦招商承辦等事, 遭到頑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對和清廷的嚴厲申斥,

憂病交加。

“不死於敵, 必死於讒”, 是劉銘傳對清廷官場鬥爭殘酷性的切身體會。 這時, 劉銘傳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 一方面是臺灣士紳製造流言蜚語攻擊他, 一方面是朝廷上的政敵設法詆毀他。 劉銘傳知道大勢已去, 被迫向清廷提出辭呈, 連續三次上折請求開缺, 回鄉養病。 1891(光緒十七年)四月, 朝廷准許劉銘傳開缺, 准其辭職。 就這樣劉銘傳懷著憂鬱之心乘船離開他所摯愛著的臺灣。

劉銘傳隱居鄉里的幾年間, 並沒有忘懷國事。 1894(光緒二十年), 日本軍隊入侵朝鮮並突襲中國運兵船, 中日戰爭爆發。 劉銘傳在台期間, 就擔心日本日後會侵吞臺灣, 因而有針對性地研究了日本的情況, 並提醒朝廷提高警惕。 此時的劉銘傳盼望能再次為國驅馳,終沒如願以償。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17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的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劉銘傳始終生系臺灣,聽到清政府甲午戰敗、割讓臺灣的消息後,他整日沉默無語,“憂思鬱結”,終至臥床不起,卒於1896年1月12日病逝。

劉銘傳的一生與‘6’有緣,生於1836年,卒於1896年,享年60歲;在家裡排行老六,因少時生天花,人稱‘劉六麻子’;臺灣建省後當巡撫6年;一生6次升遷,6次被貶,6次辭官 。

此時的劉銘傳盼望能再次為國驅馳,終沒如願以償。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17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的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劉銘傳始終生系臺灣,聽到清政府甲午戰敗、割讓臺灣的消息後,他整日沉默無語,“憂思鬱結”,終至臥床不起,卒於1896年1月12日病逝。

劉銘傳的一生與‘6’有緣,生於1836年,卒於1896年,享年60歲;在家裡排行老六,因少時生天花,人稱‘劉六麻子’;臺灣建省後當巡撫6年;一生6次升遷,6次被貶,6次辭官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