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永遠不會告訴你,孩子脾胃應該這樣養!

寶寶經常處於這樣的狀態:明明不正常, 但又不是生病, 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 想治療都無處下手。

吃什麼拉什麼, “醫生”說那是正常的;

大便次數增加, “醫生”說沒有拉水就不是腹瀉, 不用處理;

舌苔厚、口氣重, “醫生”說多喝水就可以了;

腸胃吸收弱, 好幾個月都不長體重, “醫生”說這是體質差異;

……

“醫生”的話雖然讓人心安, 卻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其實這些情況, 都是因為“消化不良”了, 而“消化不良”並不在醫生和藥物能解決的範疇, 而是需要家長通過調整飲食養“脾胃”去改善的。

“養好脾胃”有多重要呢, 看這位媽媽說的:

孩子一歲前都偏瘦, 檢查木有問題, 醫生也說是正常。 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 這個寶寶三個月體重長了4斤, 身高長了6釐米, 相對於之前的緩慢增長, 進步是很明顯的。

這就是注重調養脾胃的結果。

為何寶寶容易“消化不良”

跟成人比起來,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年齡越小, 消化能力越弱。

一旦餵養的內容和量超過了孩子的消化能力, 食物便會積聚在腸胃異常發酵, 不僅損傷脾胃, 還會出現各種消化不良的症狀和積食的症狀。

替換高清大圖

許多家庭都缺乏餵養知識, 在寶寶已經出現消化不良時, 仍然繼續不當的餵養、給予不易消化的食物, 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使消化不良進一步惡化, 使得孩子發育受阻, 甚至因此而生病。

“消化不良”都有哪些提示?

1、食欲變差

胃口較之前明顯下降了, 只挑愛吃的吃幾口, 喂多了會幹嘔或者吐, 從挑食慢慢變成厭食;

2、大便改變

大便酸臭味, 有奶瓣、泡沫, 或者有更多的食物原型, 老是放屁, 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3、舌苔厚、口氣重

舌苔厚同時口氣也重, 清潔口腔並不能改善。

是因為進入胃裡的食物沒有被充分消化異常發酵產出酸腐之“氣”, 由食道被呼之而出, 聞起來有食物的酸敗味, 導致口氣重;

4、腹部脹滿

肚子摸起來鼓鼓的, 大孩子訴說腹部不舒服;

5、煩躁不安、睡不安穩

沒有平時睡的安穩, 身體愛翻滾, 臉蛋紅通通, 有時還會咬牙磨牙流口水;

6、免疫下降, 易感冒咳嗽發燒

消化不良會導致身體對抗病菌的能力減弱, 更容易出現感冒發燒咳嗽等等;

7、情緒不佳, 手腳心溫度比平時高

精神狀態不如之前, 摸手腳心比平時熱, 或者會發汗發粘;

8、有餵養不當史

回憶下, 是否給孩子吃了難消化的或者有傷腸胃的食物。

比如油炸類、零食糕點甜品冷飲或者在一段時間內,

吃的量比較多, 包括頻繁夜奶, 或者在孩子明明不願意再吃時候大人還想盡辦法拼命喂……

如果有8的經歷, 再出現以上7條任何一條, 都可以判斷是消化不良導致。

如果沒有明顯8的經歷, 以上同時出現3~4條, 也必然與消化不良有關, 應該及時調整。

“脾胃”是中醫的說法, 在現代已經泛指整個消化系統了, 而“養脾胃”, 就是改善消化體統的整體協調運作能力!

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餵養”絕對是個細活, “養脾胃”也是從日常一點一滴做起的, 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 靠的就是耐心加用心哦。

“養脾胃”基本原則1、不過度餵養

寶寶胃容量非常小, 剛出生時只有櫻桃大小, 一個月後也才一個雞蛋大小, 胃容量小排空也快,

所以要少量多次喂。

替換高清大圖

而且胃是肌肉做的, 如果經常餵養量過多, 胃肌在反復擴張收縮中就很容易受損, 導致後面經常出現消化不良。

很多家長都怕孩子營養不夠, 能多喂一口是一口。

殊不知給孩子吃太多超過了孩子脾胃的接受能力, 反而導致消化能力的下降, 後面能吃進去的只會越來越少。

2、食物性狀要符合寶形容詞的咀嚼和消化能力

給寶寶吃的一定是從稀到稠, 從糊狀到顆粒狀再到條狀塊狀, 質地從細膩到粗糙, 從軟到硬, 這樣一步一步增加和適應。

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也是逐漸發育成熟的。

如果超前給了腸胃消化不了的食物, 加重消化負擔, 必然就容易消化不良。

3、食物選擇搭配要合理

食物搭配要符合金字塔原則,不同種類的食物給予量也不同。

比如金字塔最底層是主食類,那麼米麵薯等主食吃的量就要最多;

蔬果層上面是肉類,那麼蔬果的量一定是比肉類量多。

如果給的食物量順序反了,比如吃肉偏多,就會造成消化系統的紊亂。

替換高清大圖

不同食物消化時間也不同:水果30分鐘-1小時、蔬菜45分鐘-2小時、穀物類1.5小時-3小時、肉蛋類1.5小時-4小時、油脂2-4小時。

消化時間越長的給予量要越少,食用間隔時間也要更長.

3、定時

消化系統的工作是有規律性的,給孩子定時餵飯更有助消化。

我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比如連續一段時間都吃宵夜後,某天不吃了,但到了那個時間點自然會餓,這就是身體的消化根據你的吃飯時間有所調整了。

如果吃飯不規律,必然會出現消化紊亂。

不能讓孩子隨時隨時吃,也不要想起來又喂幾口,做到規律性餵養,才好讓消化系統規律性工作,這也是養好脾胃的基本。

4、定點

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讓寶寶在同一個地方吃飯的習慣。

替換高清大圖

這樣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就好比告訴寶寶:坐在這裡,就是開始吃飯了,離開這裡,就是吃飽了。

如果沒有定點吃飯,而是看電視喂、玩玩具喂、追跑喂,甚至床上喂,都會干擾身體作出正常的“我吃飽了”的判斷,也會造成後面的餵養困難。

5、定量

不同寶寶食量不同,同一個寶寶,不同階段不同狀態的食量也不同,這裡的說的定量,不是說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固定量,而是要找到寶寶不同時期的最佳食用量。

不能過度餵養,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吃不夠,喂多少呢?

家長要去觀察,孩子從開始大口大口吞咽,變成小口地吃,再到不太願意張嘴了,那麼就夠了。

記住這樣的分量,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就按這樣的量去喂。

6、杜絕重口味加工零食

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其消化難度就越大。

避免超市里深度加工的零食餅乾糕點,營養價值低、有害添加物多、重口味不說,還會影響正餐、損傷脾胃。

別說做不到哦,我採訪一些寶媽,結合自己經驗,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只要你想。

我這裡有自己做的優酪乳溶豆、蘇打餅乾的教程,再加上有優酪乳、水果這些,日常零食足夠了。

“消化不良”應對方案

當孩子已經出現消化不良症狀了,要怎麼處理才好呢,給你們總結出以下具體措施。

1、飲食調整

a、避免再攝入一切難消化的食物,禁甜食冷飲和一切加工零食;提供的食物宜溫熱,不能冷也不要太熱,包括水果也需溫熱;

b、消化不良時寶寶的進食效率會下降,所以不要給難咀嚼的,食物要處理的更加軟爛和細膩;

c、總餵養量要減少,尤其晚餐減量,避免夜奶,晚上6點後不再進食只喂水;

d、根據嚴重程度選擇食物種類和質地。

如果嘔吐,需適當禁食,從補鹽液開始喂,再從半流食開始,日常吃過的蔬菜穀物肉蛋類都可以吃,但是嚴重的要禁肉蛋類三天,之後再從好消化的蛋羹開始;

e、主食首選二米山藥粥(二米指碎粥米和小米,山藥要用鐵棍山藥),加一點點紅棗泥,既調味又助消化,還可以選擇發酵的饅頭、發糕等等。

只能吃流食的首選小米粥油。

f、少吃易脹氣的食物比如豆製品、菜花、洋蔥、薯類(紅薯、芋頭、土豆等)。

2、食療支持

a、益生菌

調整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微生態環境,改善消化不良。

b、鋅

鋅是多種消化酶的組成成分,補鋅有助改善消化。

缺鋅會影響舌黏膜的功能,降低味覺敏感度,當孩子出現消化不良導致的食欲下降和大便異常時,可適當補鋅。

c、蘿蔔湯

替換高清大圖

白蘿蔔湯可促進腸蠕動,如果寶寶便秘口臭食欲不佳時,可每天飯後喝一碗。

做法是將白蘿蔔洗淨、去皮、切丁,後放鍋里加水煮沸後再煮15分種以上就行,取水喝。

d、焦三仙煮水

替換高清大圖

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山楂助消化肉類,麥芽和神曲幫助消化穀物類,這是一個中醫裡常用的消食方子。

做法是取焦山楂5克,焦麥芽和焦神曲各10克,沖洗乾淨後加水煮15分鐘以上,取水喝。

3、理療支持

a、捏脊

捏脊可促進消化,改了提高免疫,人人可做,要記得做捏脊時先塗抹按摩油,以免傷到寶寶嬌嫩的皮膚。

公眾號直接回復“捏脊”,查看教程。

b、按揉足三裡穴

足三裡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消化不良期間可兩邊各按揉2~3分鐘,一天數次。

c、按揉腹部:

腹部按摩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圍繞肚臍旋轉按摩,可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做各50次,每次3~5遍;

另外一種腹部分推,用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揉腹可促進胃腸蠕動,增進消化。

d、掐揉四縫穴:

中醫認為掐揉四縫穴有消食導滯、祛痰化積的功效。當孩子消化不良時,可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次掐揉2~3分鐘,每天可數次。

e、艾灸中脘穴、神闕穴

媽媽擅用艾灸對寶寶來說絕對非常受益,艾灸是中醫傳統理療,安全有效,只是操作起來麻煩些。

當寶寶出現“積食”、“消化不良時”,可用艾灸灸中脘穴、神闕穴,艾灸的熱感透過皮膚傳導入裡,可增進消化系統的活躍性,幫助食物更好消化。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消化不良,或者吸收弱、體重增長緩慢,以上食療理療方法都可以常用。。

最後,還需要照顧到寶寶情緒哦,因為寶寶消化不良了,吃飯沒那麼好,家長往往心急,對孩子表現不滿,偶爾還會訓斥,這會讓孩子緊張。

緊張情緒也會抑制消化功能,對恢復更不利,所以一定要多鼓勵寶寶,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作者:藍弧,8年營養師職業生涯,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和疾病調理。

3、食物選擇搭配要合理

食物搭配要符合金字塔原則,不同種類的食物給予量也不同。

比如金字塔最底層是主食類,那麼米麵薯等主食吃的量就要最多;

蔬果層上面是肉類,那麼蔬果的量一定是比肉類量多。

如果給的食物量順序反了,比如吃肉偏多,就會造成消化系統的紊亂。

替換高清大圖

不同食物消化時間也不同:水果30分鐘-1小時、蔬菜45分鐘-2小時、穀物類1.5小時-3小時、肉蛋類1.5小時-4小時、油脂2-4小時。

消化時間越長的給予量要越少,食用間隔時間也要更長.

3、定時

消化系統的工作是有規律性的,給孩子定時餵飯更有助消化。

我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比如連續一段時間都吃宵夜後,某天不吃了,但到了那個時間點自然會餓,這就是身體的消化根據你的吃飯時間有所調整了。

如果吃飯不規律,必然會出現消化紊亂。

不能讓孩子隨時隨時吃,也不要想起來又喂幾口,做到規律性餵養,才好讓消化系統規律性工作,這也是養好脾胃的基本。

4、定點

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讓寶寶在同一個地方吃飯的習慣。

替換高清大圖

這樣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就好比告訴寶寶:坐在這裡,就是開始吃飯了,離開這裡,就是吃飽了。

如果沒有定點吃飯,而是看電視喂、玩玩具喂、追跑喂,甚至床上喂,都會干擾身體作出正常的“我吃飽了”的判斷,也會造成後面的餵養困難。

5、定量

不同寶寶食量不同,同一個寶寶,不同階段不同狀態的食量也不同,這裡的說的定量,不是說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固定量,而是要找到寶寶不同時期的最佳食用量。

不能過度餵養,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吃不夠,喂多少呢?

家長要去觀察,孩子從開始大口大口吞咽,變成小口地吃,再到不太願意張嘴了,那麼就夠了。

記住這樣的分量,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就按這樣的量去喂。

6、杜絕重口味加工零食

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其消化難度就越大。

避免超市里深度加工的零食餅乾糕點,營養價值低、有害添加物多、重口味不說,還會影響正餐、損傷脾胃。

別說做不到哦,我採訪一些寶媽,結合自己經驗,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只要你想。

我這裡有自己做的優酪乳溶豆、蘇打餅乾的教程,再加上有優酪乳、水果這些,日常零食足夠了。

“消化不良”應對方案

當孩子已經出現消化不良症狀了,要怎麼處理才好呢,給你們總結出以下具體措施。

1、飲食調整

a、避免再攝入一切難消化的食物,禁甜食冷飲和一切加工零食;提供的食物宜溫熱,不能冷也不要太熱,包括水果也需溫熱;

b、消化不良時寶寶的進食效率會下降,所以不要給難咀嚼的,食物要處理的更加軟爛和細膩;

c、總餵養量要減少,尤其晚餐減量,避免夜奶,晚上6點後不再進食只喂水;

d、根據嚴重程度選擇食物種類和質地。

如果嘔吐,需適當禁食,從補鹽液開始喂,再從半流食開始,日常吃過的蔬菜穀物肉蛋類都可以吃,但是嚴重的要禁肉蛋類三天,之後再從好消化的蛋羹開始;

e、主食首選二米山藥粥(二米指碎粥米和小米,山藥要用鐵棍山藥),加一點點紅棗泥,既調味又助消化,還可以選擇發酵的饅頭、發糕等等。

只能吃流食的首選小米粥油。

f、少吃易脹氣的食物比如豆製品、菜花、洋蔥、薯類(紅薯、芋頭、土豆等)。

2、食療支持

a、益生菌

調整腸道菌群,恢復腸道微生態環境,改善消化不良。

b、鋅

鋅是多種消化酶的組成成分,補鋅有助改善消化。

缺鋅會影響舌黏膜的功能,降低味覺敏感度,當孩子出現消化不良導致的食欲下降和大便異常時,可適當補鋅。

c、蘿蔔湯

替換高清大圖

白蘿蔔湯可促進腸蠕動,如果寶寶便秘口臭食欲不佳時,可每天飯後喝一碗。

做法是將白蘿蔔洗淨、去皮、切丁,後放鍋里加水煮沸後再煮15分種以上就行,取水喝。

d、焦三仙煮水

替換高清大圖

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山楂助消化肉類,麥芽和神曲幫助消化穀物類,這是一個中醫裡常用的消食方子。

做法是取焦山楂5克,焦麥芽和焦神曲各10克,沖洗乾淨後加水煮15分鐘以上,取水喝。

3、理療支持

a、捏脊

捏脊可促進消化,改了提高免疫,人人可做,要記得做捏脊時先塗抹按摩油,以免傷到寶寶嬌嫩的皮膚。

公眾號直接回復“捏脊”,查看教程。

b、按揉足三裡穴

足三裡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消化不良期間可兩邊各按揉2~3分鐘,一天數次。

c、按揉腹部:

腹部按摩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圍繞肚臍旋轉按摩,可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做各50次,每次3~5遍;

另外一種腹部分推,用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揉腹可促進胃腸蠕動,增進消化。

d、掐揉四縫穴:

中醫認為掐揉四縫穴有消食導滯、祛痰化積的功效。當孩子消化不良時,可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次掐揉2~3分鐘,每天可數次。

e、艾灸中脘穴、神闕穴

媽媽擅用艾灸對寶寶來說絕對非常受益,艾灸是中醫傳統理療,安全有效,只是操作起來麻煩些。

當寶寶出現“積食”、“消化不良時”,可用艾灸灸中脘穴、神闕穴,艾灸的熱感透過皮膚傳導入裡,可增進消化系統的活躍性,幫助食物更好消化。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消化不良,或者吸收弱、體重增長緩慢,以上食療理療方法都可以常用。。

最後,還需要照顧到寶寶情緒哦,因為寶寶消化不良了,吃飯沒那麼好,家長往往心急,對孩子表現不滿,偶爾還會訓斥,這會讓孩子緊張。

緊張情緒也會抑制消化功能,對恢復更不利,所以一定要多鼓勵寶寶,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作者:藍弧,8年營養師職業生涯,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和疾病調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