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談談美國軍火業的發跡史,賣軍火賣成世界霸主!

美國的軍火出口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此前主要以內銷自用為主。 軍火貿易的巨額利潤讓美國人大開眼界, 從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商人參與其間, 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的軍火生產。 一時間, 美國軍火商們不問青紅皂白, 不論“協約國”還是“同盟國”, 不管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 誰要軍火就賣給誰。

美國成為二戰盟軍軍火主要供應者

德國曾一再警告美國不許向協約國提供軍火物質, 但要錢不要命的美國軍火商根本不聽警告。 1915年2月4日, 德國宣佈對英國諸島實行潛艇封鎖, 揚言“對所有敵艦將不經警告就被擊沉, 甚至包括中立國的船隻在內”。 利慾薰心的美國軍火商不肯就此作罷, 滿載軍火的商船依然穿梭往來不斷。 5月7日, 英國郵輪“露西塔尼亞”號被德軍潛艇擊沉後, 美國軍火商也沒有停止他們的軍火貿易。 德軍原本不想得罪美國, 所以一直不肯對美國商船下手。

1917年2月3日, 德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又將美國的荷薩德尼克號商船擊沉。 在利益的驅動下, 美國軍火商並不引以為戒, 反而鋌而走險, 繼續向交戰各國出售軍火物質。 直到3月18日德軍潛艇再次炮擊美國商船, 將三艘美國商船擊沉後, 美國軍火商才有所收斂。 但自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後, 美國商船得到海軍的保護, 美國的軍火商又開始活躍起來。

每小時就能生產一架轟炸機

美國的軍火業崛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規模空前, 先後參戰的國家和地區達61個, 20多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 其中參戰軍隊達1.1億人。 一戰軍費開支共為2080億美元, 二戰則高達13520億美元, 是一戰的6倍多。 巨額軍費開支的背後是巨大的軍火消耗量。 對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經嘗到甜頭的美國軍火廠商們來說, 這更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 “珍珠港事件”前, 美國以中立國的身份向交戰各國出售軍火物質。 1941年12月美國宣佈參戰後,

羅斯福總統號召全國一切力量支持盟軍對德意日法西斯作戰。

自從羅斯福提出要把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後, 美國的軍火生產迅速擴大起來。 無數民用工廠改裝為生產軍需物資的工廠。 從巨大的集團工業到鄉村的簡易車間, 一切可用的廠房和機器設備都轉向軍工生產。 汽車工業幾乎全都改為製造飛機、坦克、卡車、吉普車, 其他輕工企業則製造機關槍、步槍、雷管、炮彈, 化工企業則生產炸藥和TNT。 日夜運轉的生產線吸納了更多的就業者, 失業人數從1940年的900萬下降到1944年的67萬, 而這67萬人大多是因極特殊的條件限制不能工作的。

二戰美軍機庫

不僅如此, 兵工廠還吸納了大量中學生和原已退休的老工人。 “新政”未能消滅的經濟蕭條, 在戰爭中被徹底根除, 未能充分使用的資源和人力都得到了適當的利用。 各兵工企業通過使用新的製造技術, 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發展到後來, 凱撒工業集團在加里福尼亞的瑞池曼德造船廠每天可建造一艘自由艦, 福特公司在密西根紅河的飛機製造廠平均每小時就可生產一架B-24轟炸機。從1940年7月至1945年7月,美國總共生產了29.66萬餘架飛機、7萬多艘戰艦、八萬多輛坦克。二戰結束時美國的軍火出口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1943年美國軍工業產值達375億美元,接近蘇聯(39億美元)、德國(138億美元)和英國(111億美元)三國軍工業產值之和。

福特公司在密西根紅河的飛機製造廠平均每小時就可生產一架B-24轟炸機。從1940年7月至1945年7月,美國總共生產了29.66萬餘架飛機、7萬多艘戰艦、八萬多輛坦克。二戰結束時美國的軍火出口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1943年美國軍工業產值達375億美元,接近蘇聯(39億美元)、德國(138億美元)和英國(111億美元)三國軍工業產值之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