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複習資料」學齡前兒童的性別教育

今天微課的主題是學齡前兒童性別教育的問題。 性別教育與性教育不同, 性教育針對的是12歲以上青春期的孩子, 而性別教育是性教育的基礎。 在人的一生當中, 對性別的認識、認知發展是有規律性的, 首先我想跟家長分享的就是這個規律。

性別發育規律

第一階段、性別身份

1歲半~2歲是孩子性別身份認同的關鍵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意識到, 自己和身邊的人誰是男性、誰是女性。 但其判斷來源於家長灌輸的概念, 類似於貼標籤, 孩子自己還搞不清楚什麼是男孩, 什麼是女孩。 到了2歲半以後, 不用家長提醒, 孩子也可以分清自己的性別。 從3歲開始, 孩子可以依據明顯的外部特徵, 如頭髮長短、著裝等來確定周圍的人是男性還是女性, 但也只是從外形上來判斷, 還不能具體明白性別差異。

第二階段、性別穩定期

這個階段大概是從4歲開始,

孩子認識到人的性別一生都不會改變。 在此之前, 孩子會有如果給他穿上男性的衣服他就變成男孩, 給他穿上女性的衣服他就會變成女孩;或者說把頭髮剪掉了就會變成男孩, 把頭髮留長了就會變成女孩, 等等性別不穩定的認識。 但是孩子從4歲開始已經明確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自己外觀的變化而改變, 性別特徵是不會隨著環境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也不是由個體的外貌或行動決定的。 同時孩子還知道了男孩長大就會變成男人, 女孩長大就會變成女人, 而且還會當爸爸或媽媽。

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期

基本上, 大部分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 在一些行為上已經表現出典型的性別特徵, 也就是我們說的性別配合行為。

不同年齡段的性別配合行為會有不同表現。

有的家長會發現, 出生~2歲半的過程中, 孩子們會傾向於選擇跟他性別相匹配的玩具或遊戲, 也比較願意跟同性玩伴一起玩耍。 但孩子的這些行為, 可能更多地是接受了大人在固有思維模式下的養育方式的暗示, 並且根深蒂固地保留在了他的記憶和印象裡。

3~7歲, 孩子們開始強烈地產生並形成性別配合行為, 自動尋找同性同伴玩耍的次數明顯比尋找異性同伴的次數要多。 這時的性別配合行為就不再是受成年人影響的結果, 而是自發的, 也就是說孩子自己萌生出來的與性格相匹配的行為。

這個階段, 孩子開始感受到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和婚姻的存在。

他已經知道爸爸媽媽是夫妻關係, 確定了通過婚姻才會有夫妻關係。 因為4歲是孩子性別認同, 或者說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 特別是婚姻觀、家庭觀建立的關鍵期。 所以在這個時期, 我們經常看到男孩和女孩會一起玩過家家, 熱衷於玩結婚遊戲, 你當新郎我當新娘。 並且遊戲中的性別角色絕對不會出錯, 一定是女孩當新娘、男孩當新郎。 在遊戲過程中, 孩子會假裝結婚, 新郎新娘會擁抱一下, 或者互相親吻一下。 然後女孩會用布娃娃假裝寶寶, 還會跟“爸爸”說你去出去掙錢吧。

4~6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孩子是由父母兩個人才能生出來的, 不是只有爸爸或媽媽生的。 孩子們都愛問“我從哪裡來”的問題, 很多家長喜歡逗孩子, 回答他你是爸爸抱來的、媽媽撿來的,

石頭裡蹦出來的, 等等。 實際上, 對孩子來說這種解釋是不恰當的。

8~12歲階段, 孩子性別配合行為的準則比之前更加強化,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重視男女生之間的差別。 常規上, 一些女生願意讓自己更像個男生, 但男生傾向于女性化的不多。 我們會發現一些8歲以後的小姑娘喜歡穿男孩衣服, 把頭髮剪得很短, 性格也像男孩那樣大大咧咧, 說話大聲大氣。 其實這都是孩子發展的必然經歷。 近些年, 男生傾向于女性化的表現有增多趨勢, 這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接觸的基本上都是女老師, 在家裡爸爸參與教育孩子的機會也很少, 不管男孩女孩基本都由女性帶大, 小學之前很少接觸男性。

12~20歲這個階段,就是我們所謂的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跟12歲之前會有明顯不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明確知道自己的性別特質,異性相吸開始產生,也就是所謂的 “早戀”開始了。

一個人的性別認知發展歷程大致就是這樣的。如果家長們能夠明白每個階段孩子的性別發展特點及需求,並且滿足孩子的性別配合行為或是認同他的一些性別需求,孩子在性別發展方面就不會出現問題。變性人等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的情況,都是因為在心理認知方面出了問題。我們要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性別認識,從小就要對孩子正確引導。

性別認同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引導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因為只有認同了自己的性別,才會更加關愛自己,才能談如何去保護自己。

健康的性別認同應該是什麼樣的?其實就是,作為男性/女性我認為是很好的,我很喜歡自己是個男性/女性,我很願意做這個社會認可的男性/女性該做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並且能夠按照社會規範行事呢?實際上,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今天我重點想跟家長分享的是——父親在孩子性別角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中國人對這個方面不太重視,總覺得爸爸的主要任務是掙錢養家,媽媽更多的負責照顧孩子,所以前陣子網路上出現了一個詞,叫“喪偶式育兒”。男性掙錢養家固然很重要,但是父親的陪伴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性別角色形成的過程中,父親比母親的影響力更大。

孩子生命的前三年,跟母親更加親密。孩子是經過母體孕育,分娩出來的,所以他對母親,對女性的認同感是與生俱來的。而孩子跟父親的認同關係,是需要孩子出生後在跟父親交往的過程中體驗後建立的。如果體驗很好,孩子就會產生認同感;如果不好,就會不認同。

很多家長會說,父親對男孩的影響作用很大,這沒有問題;為什麼說父親對女孩的影響作用也很大呢?實際上,現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對於女孩的影響作用可以說甚至比男孩還大。因為女孩從小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就是父親,女兒跟父親的交往體驗是她跟異性交往體驗的基礎。如果女兒在跟父親交往的過程中體驗到的是幸福快樂,是安全,那麼這個女孩長大後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就會很自信,不會感覺到彆扭、不自在,也會讓她更加地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還有一點,父親與女兒的交往體驗也會影響到女孩未來的婚姻觀。我們家長中的媽媽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找男朋友的時候,是不是男朋友的一些特質跟自己的父親極其相似?如果女孩跟爸爸的親子關係建立的不好,這個女兒在未來跟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就可能走入兩個極端,要麼虐待別人,要麼被別人虐待。必然也會影響到她的婚姻幸福。所以我們說,爸爸在女兒一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爸爸在孩子的心中是一個很完美的形象時,女孩會很自信,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能夠經營好自己的婚姻。男孩則會從爸爸那裡習得做男人的氣概,將來也一定是一個勇敢、優秀,責任心強的人。很多家長跟我說,自己知道父母的榜樣力量很重要,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你就先成為什麼樣!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自然會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另外,最能影響孩子性別認同的,就是他們如何看待父母之間的關係。家庭裡,夫妻關係一定是影響孩子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夫妻關係好,親子關係一定也會很好。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如果一個男人愛自己的妻子,支持她,幫助她,女兒就會感受到作為女性是幸福的,安全的,美好的。她會覺得爸爸尊重媽媽是因為媽媽是女性,是母親,她對自己的性別自然會更加認同。爸爸對待妻子的態度同樣也塑造了兒子對待女性的態度。爸爸對於兒子來說是自己未來作為男性、為人夫、為人父的榜樣,他會從爸爸這裡學會將來對待女性,對待妻子的方法、態度。

12~20歲這個階段,就是我們所謂的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跟12歲之前會有明顯不同,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明確知道自己的性別特質,異性相吸開始產生,也就是所謂的 “早戀”開始了。

一個人的性別認知發展歷程大致就是這樣的。如果家長們能夠明白每個階段孩子的性別發展特點及需求,並且滿足孩子的性別配合行為或是認同他的一些性別需求,孩子在性別發展方面就不會出現問題。變性人等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的情況,都是因為在心理認知方面出了問題。我們要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性別認識,從小就要對孩子正確引導。

性別認同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引導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因為只有認同了自己的性別,才會更加關愛自己,才能談如何去保護自己。

健康的性別認同應該是什麼樣的?其實就是,作為男性/女性我認為是很好的,我很喜歡自己是個男性/女性,我很願意做這個社會認可的男性/女性該做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並且能夠按照社會規範行事呢?實際上,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今天我重點想跟家長分享的是——父親在孩子性別角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中國人對這個方面不太重視,總覺得爸爸的主要任務是掙錢養家,媽媽更多的負責照顧孩子,所以前陣子網路上出現了一個詞,叫“喪偶式育兒”。男性掙錢養家固然很重要,但是父親的陪伴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性別角色形成的過程中,父親比母親的影響力更大。

孩子生命的前三年,跟母親更加親密。孩子是經過母體孕育,分娩出來的,所以他對母親,對女性的認同感是與生俱來的。而孩子跟父親的認同關係,是需要孩子出生後在跟父親交往的過程中體驗後建立的。如果體驗很好,孩子就會產生認同感;如果不好,就會不認同。

很多家長會說,父親對男孩的影響作用很大,這沒有問題;為什麼說父親對女孩的影響作用也很大呢?實際上,現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對於女孩的影響作用可以說甚至比男孩還大。因為女孩從小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就是父親,女兒跟父親的交往體驗是她跟異性交往體驗的基礎。如果女兒在跟父親交往的過程中體驗到的是幸福快樂,是安全,那麼這個女孩長大後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就會很自信,不會感覺到彆扭、不自在,也會讓她更加地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還有一點,父親與女兒的交往體驗也會影響到女孩未來的婚姻觀。我們家長中的媽媽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找男朋友的時候,是不是男朋友的一些特質跟自己的父親極其相似?如果女孩跟爸爸的親子關係建立的不好,這個女兒在未來跟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就可能走入兩個極端,要麼虐待別人,要麼被別人虐待。必然也會影響到她的婚姻幸福。所以我們說,爸爸在女兒一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爸爸在孩子的心中是一個很完美的形象時,女孩會很自信,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能夠經營好自己的婚姻。男孩則會從爸爸那裡習得做男人的氣概,將來也一定是一個勇敢、優秀,責任心強的人。很多家長跟我說,自己知道父母的榜樣力量很重要,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你就先成為什麼樣!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自然會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另外,最能影響孩子性別認同的,就是他們如何看待父母之間的關係。家庭裡,夫妻關係一定是影響孩子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夫妻關係好,親子關係一定也會很好。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如果一個男人愛自己的妻子,支持她,幫助她,女兒就會感受到作為女性是幸福的,安全的,美好的。她會覺得爸爸尊重媽媽是因為媽媽是女性,是母親,她對自己的性別自然會更加認同。爸爸對待妻子的態度同樣也塑造了兒子對待女性的態度。爸爸對於兒子來說是自己未來作為男性、為人夫、為人父的榜樣,他會從爸爸這裡學會將來對待女性,對待妻子的方法、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