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夜讀苗疆」玩龍燈的趣事

玩龍燈的趣事

徐 慷

在古代, 人們為寄託美好生活願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 相傳, 古人把龍、鳳、麒麟、龜稱為四靈。

“耍龍燈”在漢代民間已開始了。

據民間《龍燈歌》唱:哪個朝代玩龍起?哪個朝代亮的燈?自從漢代玩龍起, 唐宋朝代亮的燈……

唐宋時期的舞蹈表演隊演出中, “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 也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舞蹈。 人們把“龍”稱為吉祥的化身, 代表著風調雨順的願望, 因此, 用舞龍祈禱神龍的保佑, 以求得人們在生活中風調雨順, 四季豐收, 來年順順利利, 平平安安。

玩龍燈紮龍當時所用材料起用為:鐵絲、竹子、綢緞或布匹和紙等;龍燈分為:硬頸龍、節節龍、草把龍三類, 其中介紹硬頸龍的製作, 根據龍身的長短而製作, 一般以節數為長度, 每節的間距 為2米, 龍頭採用鐵絲和小竹塊(絲), 民間紮龍工藝師對龍頭骨架的造型編紮和牢固, 龍頭造型完後根據龍頭的大小來取決於龍身的大小,

頭身協調美觀, 龍身骨梁以一根適中的鐵絲貫穿龍尾, 鐵絲上下各用2塊寬4釐米、厚2釐米的, 竹片押牢, 以防在舞龍的時候斷裂和龍身的變形, 龍肚以無數個竹片圈圈穿過身骨固定而成的龍架造形, 龍頭, 龍尾各自相接, 就完成了整條龍的龍架造形, 整條龍的威武和精神形象取決於龍頭龍尾的骨架造型逼真, 加上後期的龍頭、龍身、龍尾用紙糊貼, 龍身鱗甲和色彩表現, 在舞龍的過程中才能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

一條龍燈的節數分為單數, 龍頭龍尾各1個, 龍身也是單數(7節、9節、11節)之多, 另加3個龍保(即龍珠)龍保分為:5色保(用彩色顏色繪畫而成), 綠色保, 紅色保, 共組成一條完整龍燈, 整條龍燈包括龍保加起來應是雙數。

各色保的功能和作用, 5色保用於引路之用, 綠色保和紅色保(也就是綠寶石, 紅寶石)用於龍的戲耍之用, 主要是紅保, 用於龍頭的含吐和戲耍變換龍身遊動的造型變化, 紅保也稱為“吃保”。

每條龍都還應有龍燈的“故事”(海裡的動物, 搭配組成, 比如:魚、蝦、龜、貝殼、麒麟等等)與整條龍燈連起來完成整條龍。 每條龍燈它都有醒目標誌和村寨等名稱, 排在整條龍的最前面2個方形的牌燈, 它寫有是什麼地名的龍燈和一些祝福語, 每條龍的節數和“故事”數(也叫燈盞數)一共加起來必須是雙數, 寓意是好事成雙, 紅紅火火;出龍的時候也按順序排列出行, 整條龍出在“故事”後面。 據說以前我村(台雄)玩龍燈有120盞燈的長龍傳說,

也就是說一年12個月平平安安, 紅紅火火, 人興財旺, 燈光色彩非常壯觀。

紮龍結束和出龍開光儀式, 整條龍在製作固定的木樁上站起一字排開, 龍頭下面擺放一張農村吃飯的四腳方桌, 桌上放有升子裝滿大米, 大米上面放有12元開光禮錢, 盆裡裝有豬肉供品, 3個酒杯裝滿酒, 開光儀式都要選擇在單日, 比如初七、初九之日之多, 玩龍有風俗之說;七不出門, 八不歸家, 也就是說開光之日選擇單日起龍亮燈, 雙日出龍拜年是個吉數, 開光時間一般在傍晚天黑之前, 全村男女老少吃好飯過後, 大家集中在制龍場所等待起龍開光儀式, 大家集齊後, 由龍燈爺在龍頭前念吉語, 這時全體村民鴉雀無聲, 靜靜地聽龍燈爺對起龍的開光,

此時整條龍燈全部點燈, 全身通亮。 龍燈爺彎腰燒香, 燒紙完時, 對著龍頭念開光吉詞:

黃道吉日、大吉大昌。

開光、開光、開眼光、眼看四方;

開鼻光、鼻聞四方;

開耳光 、耳聽四方;

開嘴光 、嘴吃四方;

開手光、手拿四方;

開腳光、腳踏四方;

開光開光、龍頭龍尾亮堂堂。

念完吉語後鳴炮, 敲鑼打鼓, 年青扛龍人雙手舉起龍, 開始出龍去拜訪敬祭本村的山神土地廟宇, 敲鑼打鼓一路隨行, 每到一處由龍燈爺燒香、燒紙祭拜鳴炮, 此時, 龍頭也向敬祭菩薩點3個頭祭拜才離開。 各點祭拜完後整條龍回到村裡的公共聚集地開始訓練耍龍技法和活動筋骨, 檢查製作龍燈的結實情況, 次日便於出龍拜年。

出龍拜年之前, 由龍燈爺召集龍燈成員商量出龍去哪個村寨拜年, 一般都是選擇有親戚、朋友相當多,而且關係相當好的村寨拜年,經過商量決定後,起草寫好出龍拜年的龍燈帖子,派人送往他村,玩龍舞燈講究禮儀,對方村收到龍燈帖子後,組織相關人員商量接龍事宜,決定接龍後並即時告知送龍燈帖子人員,立即反回本村告知他村接龍情況,龍燈爺根據他村的接龍情況和遠近路程安排出龍時間,一般出龍到達他村拜年,必須在天黑之後才進村,假如他村也玩有龍燈,那今夜他們的龍燈就不出龍到其他村去拜年了,他們村就會組織他們的龍燈前來村口處等待迎接對方的龍燈到來,在迎接等待中也講究禮儀,主家的龍燈站放在相應道路的左邊一字排開恭候前來的客人龍燈;這時在等待客人龍燈到來之前,敲鑼打鼓也有講究的,形式和以聲意情的節奏,如:青蛙喝水、魚兒慢游等形式的節奏等著遠方的客人到來鑼鼓聲。客人的龍燈來到時,主家的龍燈主動放矮偏倒在路上的左邊,搖動龍身謙虛禮讓表示歡迎客人龍燈的到來,客人龍燈看見主家龍燈後,也主動放矮偏倒在路上的右邊,主客龍燈互相道好,慢慢升高前行,由客人龍燈先走前進村,主家龍燈緊跟其後,雙方鑼鼓齊鳴,情誼之深,到來主家公共聚集場,客人龍燈向到場的主家親戚朋友走場一周禮儀祝賀新春快樂,聚集場所的中央,主家擺放一張四腳大方桌,桌面上放有主家龍燈會的禮錢大紅包,有一匹綢緞子,主家負責人就會把綢緞捆在客人龍燈的龍頭嘴上,客人龍燈爺就向在場的主家親戚朋友講上吉利語,如:

龍頭高上五色花,群眾合聲,好的!

今晚到來主人家,好的!

主人家的情意好呀!好的!

祖祖孫孫代代發。好的!

客人龍燈講完吉利語,主家馬上接著客人講的內容回答客人的吉利語,互相祝福。

在講吉利語吆喝中,主家親戚朋友手拿裝滿酒的酒杯紛紛上前拉勸敬酒給客人舞龍燈的人喝,場面熱鬧,接龍儀式完後,主家人安排1名人員接過客人龍燈的5色保,引路拜祭主家的山神土地廟宇和給親戚朋友一戶一戶的拜年,客人龍燈未到前,戶戶堂屋桌上擺放煙酒,糖、水果、鞭炮等接龍用的東西,每到一戶,主家都會在大門前燒香燒紙鳴炮歡迎客人們的到來,客人龍燈進家時必須要講吉利語祝賀,邊講邊進家,龍燈也隨著進家,吉利語主家客人相互誇講,龍燈不停地在主家堂屋裡走圈,主家人的禮儀就會贈煙倒茶水,敬酒給客人用,送上紅包和大米糍粑,表示團團圓圓。舞龍人員必須得喝酒,酒量小的拜完一兩戶,醉意上來了,頭重腳輕,手持龍把站立不穩,搖搖愰愰看似好笑,有些在場人還高聲取樂,相互戲惹。給主家每戶拜 完年的時候,也是深夜12點鐘了,客人龍燈統一集中在主家的公共聚集場進行舞龍表演和噓花,主家的噓花筒越多,表示越熱情,噓花的時速的越激烈,舞龍的興奮越高,敲鑼打鼓的節奏聲越快,場面的呼喊吆喝聲更狂熱,舞龍者們不停喊著噓花來喲,噓花來喲!同時,舞龍者們變換著姿態造型,如有:騰雲駕霧,龍遊戲水,懶龍翻身等等變換;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客人龍燈噴射,表示主家和客人感情至深,生活紅紅火火,情誼久長,此時,山寨充滿歡樂的景色,陶醉在節日裡。噓花活動結束也叫收燈,主家安排客人龍燈擺放地點好後,這時,主家負責人宣佈主家和客人集中的情況,客人們站在場壩的另一邊,主家人站在另一邊,雙方站好後,主家負責人說客人們大家辛苦了,請客人們宵夜,主家人紛紛上前拉客去家裡宵夜,每家每戶備有豐盛的酒肉招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意朦朧開始猜拳喝酒,整個村寨都能聽到勸酒和猜拳聲,青年男女朋友也有唱歌喝酒聲,農村人的質樸和善良,宵夜喝酒祝福,話語連連,反反復複,語無倫次地說著,也就是親戚朋友情意的加深。大約宵夜在深夜4點5點鐘,客人龍燈要回家了,客人龍燈敲鑼人員敲鑼鳴喊自己的人員集中扛龍回家,在準備扛龍回家時,主家龍燈人員也組織準備好一頭大活豬捆綁在木制架子上送給客人龍燈,抬回你村去,這就是說我們兩家的感情好,情誼深,以舞龍紐帶使我們緊緊相連,結緣龍“親家”;客人龍燈從主家反回時,主家的龍燈敲鑼打鼓一路相送,一直送到村口遠處,雙方道好久久離去。

每個村寨,每條龍燈玩龍都要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十六在拜自村的山神廟宇,把龍燈扛到河邊擺放,由龍燈爺念吉利語,用火化龍,送龍下海的儀式,組織全村男女老少和邀請親戚朋友參加吃“龍肉”活動。春節的舞龍活動表現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社會的和諧,人們娛樂的方式,現在“舞龍燈”已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活動。

(作者:台江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徐慷)

一般都是選擇有親戚、朋友相當多,而且關係相當好的村寨拜年,經過商量決定後,起草寫好出龍拜年的龍燈帖子,派人送往他村,玩龍舞燈講究禮儀,對方村收到龍燈帖子後,組織相關人員商量接龍事宜,決定接龍後並即時告知送龍燈帖子人員,立即反回本村告知他村接龍情況,龍燈爺根據他村的接龍情況和遠近路程安排出龍時間,一般出龍到達他村拜年,必須在天黑之後才進村,假如他村也玩有龍燈,那今夜他們的龍燈就不出龍到其他村去拜年了,他們村就會組織他們的龍燈前來村口處等待迎接對方的龍燈到來,在迎接等待中也講究禮儀,主家的龍燈站放在相應道路的左邊一字排開恭候前來的客人龍燈;這時在等待客人龍燈到來之前,敲鑼打鼓也有講究的,形式和以聲意情的節奏,如:青蛙喝水、魚兒慢游等形式的節奏等著遠方的客人到來鑼鼓聲。客人的龍燈來到時,主家的龍燈主動放矮偏倒在路上的左邊,搖動龍身謙虛禮讓表示歡迎客人龍燈的到來,客人龍燈看見主家龍燈後,也主動放矮偏倒在路上的右邊,主客龍燈互相道好,慢慢升高前行,由客人龍燈先走前進村,主家龍燈緊跟其後,雙方鑼鼓齊鳴,情誼之深,到來主家公共聚集場,客人龍燈向到場的主家親戚朋友走場一周禮儀祝賀新春快樂,聚集場所的中央,主家擺放一張四腳大方桌,桌面上放有主家龍燈會的禮錢大紅包,有一匹綢緞子,主家負責人就會把綢緞捆在客人龍燈的龍頭嘴上,客人龍燈爺就向在場的主家親戚朋友講上吉利語,如:

龍頭高上五色花,群眾合聲,好的!

今晚到來主人家,好的!

主人家的情意好呀!好的!

祖祖孫孫代代發。好的!

客人龍燈講完吉利語,主家馬上接著客人講的內容回答客人的吉利語,互相祝福。

在講吉利語吆喝中,主家親戚朋友手拿裝滿酒的酒杯紛紛上前拉勸敬酒給客人舞龍燈的人喝,場面熱鬧,接龍儀式完後,主家人安排1名人員接過客人龍燈的5色保,引路拜祭主家的山神土地廟宇和給親戚朋友一戶一戶的拜年,客人龍燈未到前,戶戶堂屋桌上擺放煙酒,糖、水果、鞭炮等接龍用的東西,每到一戶,主家都會在大門前燒香燒紙鳴炮歡迎客人們的到來,客人龍燈進家時必須要講吉利語祝賀,邊講邊進家,龍燈也隨著進家,吉利語主家客人相互誇講,龍燈不停地在主家堂屋裡走圈,主家人的禮儀就會贈煙倒茶水,敬酒給客人用,送上紅包和大米糍粑,表示團團圓圓。舞龍人員必須得喝酒,酒量小的拜完一兩戶,醉意上來了,頭重腳輕,手持龍把站立不穩,搖搖愰愰看似好笑,有些在場人還高聲取樂,相互戲惹。給主家每戶拜 完年的時候,也是深夜12點鐘了,客人龍燈統一集中在主家的公共聚集場進行舞龍表演和噓花,主家的噓花筒越多,表示越熱情,噓花的時速的越激烈,舞龍的興奮越高,敲鑼打鼓的節奏聲越快,場面的呼喊吆喝聲更狂熱,舞龍者們不停喊著噓花來喲,噓花來喲!同時,舞龍者們變換著姿態造型,如有:騰雲駕霧,龍遊戲水,懶龍翻身等等變換;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客人龍燈噴射,表示主家和客人感情至深,生活紅紅火火,情誼久長,此時,山寨充滿歡樂的景色,陶醉在節日裡。噓花活動結束也叫收燈,主家安排客人龍燈擺放地點好後,這時,主家負責人宣佈主家和客人集中的情況,客人們站在場壩的另一邊,主家人站在另一邊,雙方站好後,主家負責人說客人們大家辛苦了,請客人們宵夜,主家人紛紛上前拉客去家裡宵夜,每家每戶備有豐盛的酒肉招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意朦朧開始猜拳喝酒,整個村寨都能聽到勸酒和猜拳聲,青年男女朋友也有唱歌喝酒聲,農村人的質樸和善良,宵夜喝酒祝福,話語連連,反反復複,語無倫次地說著,也就是親戚朋友情意的加深。大約宵夜在深夜4點5點鐘,客人龍燈要回家了,客人龍燈敲鑼人員敲鑼鳴喊自己的人員集中扛龍回家,在準備扛龍回家時,主家龍燈人員也組織準備好一頭大活豬捆綁在木制架子上送給客人龍燈,抬回你村去,這就是說我們兩家的感情好,情誼深,以舞龍紐帶使我們緊緊相連,結緣龍“親家”;客人龍燈從主家反回時,主家的龍燈敲鑼打鼓一路相送,一直送到村口遠處,雙方道好久久離去。

每個村寨,每條龍燈玩龍都要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十六在拜自村的山神廟宇,把龍燈扛到河邊擺放,由龍燈爺念吉利語,用火化龍,送龍下海的儀式,組織全村男女老少和邀請親戚朋友參加吃“龍肉”活動。春節的舞龍活動表現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社會的和諧,人們娛樂的方式,現在“舞龍燈”已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活動。

(作者:台江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徐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