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乾貨|憶童年 你小時候燒過“鍋爐”嗎?

電力頭條——隨時隨地, 一個APP滿足您的電力資訊需求

詳情→//dltoutiao.mybjx.net/dlmedia.html

n年前的那個冬天, 沒有空調, 沒有暖氣, 連取暖器都很少用。 那時候的我們, 物質匱乏, 生活簡單, 但也是真的很快樂。

取暖篇

現在, 住在城市裡的孩子, 可能都不認識爐子。 而我們小時候, 家裡都用爐子做飯、燒炕。 小一點的, 三四歲就會生爐子;等到了上學的時候, 人人都會生爐子!那時候, 每年冬天, 學校都是用爐子取暖。 教室大, 有的要生兩個爐子, 所以, 全班的學生, 是輪流值日生爐子的:早上早早到學校, 把爐子生好;白天添爐子;晚上放學, 要把爐子裡的火熄滅後,

才能回家。

生爐子是個“技巧”活, 掌握好了, 很快就能把爐子點著;如果掌握不好, 那就慘了, 不但費時費力, 而且還把自己熏“夠嗆”。

生爐子需要用紙, 劈材, 煤。 紙:就是用過的書本, 或者廢棄的紙。 劈材:廣義上說, 就是“能經火就著”的東西, 比如:乾枯樹葉、木頭刨花、樹枝、樹墩、木板、木條、木塊、秸稈;狹義的說法, 就是木頭。 煤:就是礦石。 這些材料, 要在生爐子之前“處理”一下:紙, 要團成“噓噓囔囔”的團。 劈材, 要用斧子劈成比爐膛子小一些的段。 煤, 要把塊和麵分開;煤塊可以直接用;煤面的處理不同, 家裡一般就“拖成煤坯子”用;學校就那麼臨時用了。

學校取暖用的爐子和燒炕用的爐子, 生火的方法不同。 燒炕的爐子, 我們這兒, 一般是跟炕連著的, 是固定在一個地方, 凹進地裡一些的。 所以, 生爐子的時候, 要把爐箅子上面放上一層紙;然後, 在紙上面放上一些刨花;接著,

把樹枝或者木條搭架在上面, 要密實, 而且必須有空隙;然後, 在木條上搭上, 同木條一樣放法的大塊煤坯子後, 蓋上爐蓋子;這回, 就可以點著一張紙, 把它塞送到爐膛子底下;等著爐子裡有木頭“劈裡啪啦”聲傳出來, 說明爐子點著了。 過一會兒, 就可以把爐蓋子鉤開, 根據爐子裡面煤坯子的燃燒情況, 把爐子添全, 不漏空隙就行了。 剩下的, 就是等煤燒的差不多了, 及時添煤坯子了。 學校取暖用的爐子, 是可以拆裝的, 鐵的。 爐子小, 生爐子的方法, 跟前面講的差不多;如果爐子大, 爐箅子上面的紙, 就要鋪的密集一點;劈材要多放一些, 因為學校都是用煤塊燒爐子, 所以, 要把大塊的煤塊碼放一層;然後蓋上爐蓋子, 就點火了;接著,
從爐蓋子的縫觀察, 要是看見煤著了, 就趕緊再往爐子裡添大煤塊, 把爐子添緊實, 但不能把火壓滅, 把爐子壓“死”。 再續煤的時候, 就添小塊煤了。 剩下的煤面子, 我們就少加一點水, 把煤和成泥, 往爐子裡面續著燒。 取暖用的爐子, 是用煙筒與爐子連接的, 爐筒子要探到屋子外面。 是防止煤氣中毒的!

吃喝篇

記憶中的那個老大爺,推著破舊的車走了一個又一個小院子,他就像有魔法一樣,把大米變成一袋袋可口的爆米花。

在地面挖個洞壘上風乾了的土塊就成了烤箱,把紅薯往裡一裹,大夥都等著開窯啦。

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力,離不開糍粑的陪伴。

一家人圍爐暢談時,旁邊放上幾個土豆或是玉米,也成了當時的樂趣,煙塵滾滾卻也不嫌髒。

沒有薯條,那時候的零食攤都是流動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塊錢能買一大袋

每家每戶都儲存青菜,再醃上那麼幾缸酸菜、蘿蔔,才算真的過冬。

殺年豬,請上親朋好友聚一餐,然後剩下的做成熏肉、臘肉,堪稱完美。

玩樂篇

那時候的雪好大,我們凍得鼻涕橫流也要堆雪人、滾雪球。

一旦湖面結了冰,那就更加鬧騰了。小孩坐在木板釘的冰車上,用筷子滑動,比較大膽的人就直接在冰面上溜起來。

那時候一下雪就是命令,大夥都要拿著鐵鍬去鏟雪。只是正經沒多久,就開始往對方身上潑雪。

街坊鄰居一起坐在火炕上打麻將、玩紙牌,是專屬於那個年代的娛樂與休閒。

屋裡燒著爐子,外面天寒地凍,我們總會趴在窗邊,對著玻璃哈氣,還會不厭其煩的畫個愛心、笑臉。

一把洋火槍,還有類似於火柴的小炮竹,是我們當年最夢寐以求的玩具,可一般只有過年才有這樣的福利。

穿搭篇

經典款軍大衣,那一抹綠色就是記憶中的溫暖。

現在流行的雷鋒帽,很多年前我們就帶過,四捨五入也算是走在了時尚的前沿。

那麼冷的天,怎麼能少得了一雙這樣的手套~

棉絨鞋,男生穿黑色,女生就比較豔麗,雖然看著像奶奶爺爺輩穿的,其實你別嫌棄,它還比較管暖。

那時候,媽媽最喜歡給我們買這樣花花綠綠的極具特色的棉衣。

媽媽們一閑下來就會聚眾針織~所以才有了媽媽牌溫暖三件套,棉褲、棉衣和棉帽。

生活篇

每當秋冬來臨,大家紛紛在房前屋後的空地打煤球。實在沒有時間,就盼著買蜂窩煤的早點來~

以前用的保溫瓶,外面是竹編的~

那時候,沒有水乳,也沒有彩妝,它們就是一個女人全部的化妝品。

小朋友皮膚乾裂,塗上一點“鬱美淨”,第二天就又光滑如初啦。

一到冬天,就會在屋裡生爐子。煙囪伸到窗外面,那嗆人的煙味隔好遠都能聞到,管子上還會帶坨黃色的冰。

那時候的澡堂,幾毛錢洗一次,互相幫著搓背,沒准還在裡面把衣服也洗了。

沒有各種羽絨被,當年自家彈的棉被,雖然很重但也很暖和。

那時候我們還買不起私家車,一家三口,一輛28寸自行車,頂著風雪,有說有笑~

冬天的早晨,卡車司機給肉店送豬肉,都這麼豪放,豬肉就像木材一樣擺放在街上。

那時候的集市,可比現在的購物廣場熱鬧多了。糖葫蘆、切糕、麻花……應有盡有。

過年就更歡樂了~煙火炮竹,舞龍舞獅少不了,說不準還有這樣的表演看。

與其說懷舊是對過去時光的留戀,不如說是對曾經懵懂年少的追憶。

發生在那個年代裡的點點滴滴,都回不來了,但不管怎樣,珍惜過往,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

來源:燒鍋爐的孩子

吃喝篇

記憶中的那個老大爺,推著破舊的車走了一個又一個小院子,他就像有魔法一樣,把大米變成一袋袋可口的爆米花。

在地面挖個洞壘上風乾了的土塊就成了烤箱,把紅薯往裡一裹,大夥都等著開窯啦。

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力,離不開糍粑的陪伴。

一家人圍爐暢談時,旁邊放上幾個土豆或是玉米,也成了當時的樂趣,煙塵滾滾卻也不嫌髒。

沒有薯條,那時候的零食攤都是流動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塊錢能買一大袋

每家每戶都儲存青菜,再醃上那麼幾缸酸菜、蘿蔔,才算真的過冬。

殺年豬,請上親朋好友聚一餐,然後剩下的做成熏肉、臘肉,堪稱完美。

玩樂篇

那時候的雪好大,我們凍得鼻涕橫流也要堆雪人、滾雪球。

一旦湖面結了冰,那就更加鬧騰了。小孩坐在木板釘的冰車上,用筷子滑動,比較大膽的人就直接在冰面上溜起來。

那時候一下雪就是命令,大夥都要拿著鐵鍬去鏟雪。只是正經沒多久,就開始往對方身上潑雪。

街坊鄰居一起坐在火炕上打麻將、玩紙牌,是專屬於那個年代的娛樂與休閒。

屋裡燒著爐子,外面天寒地凍,我們總會趴在窗邊,對著玻璃哈氣,還會不厭其煩的畫個愛心、笑臉。

一把洋火槍,還有類似於火柴的小炮竹,是我們當年最夢寐以求的玩具,可一般只有過年才有這樣的福利。

穿搭篇

經典款軍大衣,那一抹綠色就是記憶中的溫暖。

現在流行的雷鋒帽,很多年前我們就帶過,四捨五入也算是走在了時尚的前沿。

那麼冷的天,怎麼能少得了一雙這樣的手套~

棉絨鞋,男生穿黑色,女生就比較豔麗,雖然看著像奶奶爺爺輩穿的,其實你別嫌棄,它還比較管暖。

那時候,媽媽最喜歡給我們買這樣花花綠綠的極具特色的棉衣。

媽媽們一閑下來就會聚眾針織~所以才有了媽媽牌溫暖三件套,棉褲、棉衣和棉帽。

生活篇

每當秋冬來臨,大家紛紛在房前屋後的空地打煤球。實在沒有時間,就盼著買蜂窩煤的早點來~

以前用的保溫瓶,外面是竹編的~

那時候,沒有水乳,也沒有彩妝,它們就是一個女人全部的化妝品。

小朋友皮膚乾裂,塗上一點“鬱美淨”,第二天就又光滑如初啦。

一到冬天,就會在屋裡生爐子。煙囪伸到窗外面,那嗆人的煙味隔好遠都能聞到,管子上還會帶坨黃色的冰。

那時候的澡堂,幾毛錢洗一次,互相幫著搓背,沒准還在裡面把衣服也洗了。

沒有各種羽絨被,當年自家彈的棉被,雖然很重但也很暖和。

那時候我們還買不起私家車,一家三口,一輛28寸自行車,頂著風雪,有說有笑~

冬天的早晨,卡車司機給肉店送豬肉,都這麼豪放,豬肉就像木材一樣擺放在街上。

那時候的集市,可比現在的購物廣場熱鬧多了。糖葫蘆、切糕、麻花……應有盡有。

過年就更歡樂了~煙火炮竹,舞龍舞獅少不了,說不準還有這樣的表演看。

與其說懷舊是對過去時光的留戀,不如說是對曾經懵懂年少的追憶。

發生在那個年代裡的點點滴滴,都回不來了,但不管怎樣,珍惜過往,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

來源:燒鍋爐的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