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毛主席推崇的為朱元璋提出九字國策的明朝謀士

讀明史,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 成就帝業的九字國策立了首功, 而這九字國策也被毛主席所推崇, 這九字國策是“高築牆, 廣征糧, 緩稱王”, 提出這九字國策的人是朱升。

朱升(1299年-1370年), 安徽休寧人, 字允升, 號楓林。 元末的1357年舉鄉薦, 為池州學正, 棄官隱石門, 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 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 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 ”“高築牆”就是鞏固自己的根據地, 不要讓根據地丟掉;“廣積糧”就是要有充分的給養, 要有經濟實力做支撐;“緩稱王”是策略, 不要過早地出頭, 過早地出頭就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 你想稱王, 別人還想稱王呢!誰想稱王先滅了誰。 朱元璋一聽, 心中豁然開朗。 這便是後來天下聞名的“九言策”。 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

朱升獻“九言策”後, 即被拜為中順大夫, 備受朱元璋器重, 連年被徵召問策, 助朱元璋克饒州, 下處州, 搗江州, 在鄱陽湖大戰中, 朱升知彼知己, 以先發火器、次發弓弩、再短兵擊之等計, 大敗陳友諒, 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 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 終於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 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

先後被授侍講學士, 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 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 明王朝建立後, 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 果然, 朱升離開南京後, 南京有了血腥之災。

朱元璋在20年不到的時間裡, 由於看到功臣佔據高位, 兒孫十分文弱,

為保萬代江山, 害怕開國元勳擾亂, 製造了一系列冤案。 他將原封的64名國公、列侯、大將等, 殺了34個, 受株連的竟達十幾萬人之多, 許多功臣死於非命。 而朱升卻因及早抽身得以保全, 終老于鄉間的林泉之下。 朱升性情灑脫, 超然物外, 其詩頗有陶淵明的風格, 元末第一次退隱時, 他寫下了“兩河兵合盡紅巾, 豈有桃源可避秦。 ”他的一生都在讀書, 卻不棄耕作, 他寫道:“春深雨足長青草, 數畝山田自可耕。 ”明朝建立不久, 他又第二次退隱, 並寫下了生命的感悟:“百戰一身存, 生還獨有君。 越山臨海盡, 吳地到江分。 暮郭留晴靄, 荒林翳夕曛。 歸途當歲晚, 霜葉落紛紛。 ”他的另一首詩《送僧歸南嶽寺》則體現了其淡泊名利、一心向佛的情懷:“山路花香上衲衣,
雲深南嶽一僧歸。 塵生古像開寒殿, 風度閒房掩夕扉。 踏雨棕鞋苔蘚滑, 炊香野飯稻粱肥。 禪餘猶轉千聲偈, 總有遊人得見稀。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