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賀最著名一首詩,被毛主席引用于詩詞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全國各民族人民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在1950年10月1日國慶一周年之際, 中國大陸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 各族人民獲得了新生。 10月3日, 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盛大的慶典, 全國158名各族人民代表歡聚一堂, 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獻禮大會, 各民族文工團表演了歌舞節目, 毛主席與柳亞子先生同席觀看了歌舞晚會。 柳亞子在毛主席的鼓動下, 即興賦《浣溪沙》一首贈予毛主席。 次日毛主席又步韻和了《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贈與柳亞子。

全詞如下:

長夜難明赤縣天, 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這是一首揭露舊中國的黑暗現實、讚美新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史詩, 是舊時代結束、新紀元開始的雄偉鐘聲。 全詞首先從聯歡晚會的熱烈景象觸景生情, 聯想到舊中國的悲慘情景;然後筆鋒轉而頌揚國慶晚會上的濃烈氣氛,

喻示了新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共創繁榮局面的美好前景。

“一唱雄雞天下白”, 雄雞一聲長鳴, 報導中國大地已經天亮了, 而“唱”字更高亢、激越, 仿佛是從人們心底噴出來的激情, 道盡了人們擺脫漫漫長夜、迎來紅日曙光的歡樂心情。

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倒裝, 出自李賀的著名詩篇《致酒行》。 806年, 李賀帶著剛剛踏進社會的少年熱情, 滿懷希望打算迎接進士科舉考試。 不料竟被人以避諱他的父親“晉肅”的名諱為理由, 剝奪了考試資格。 這個意外的打擊使詩人終生坎坷。 詩人“不平則鳴”, 從此“懷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他的詩也因而帶有一種哀憤的特色。 但這首困居異鄉, 有所感遇的《致酒行》, 音情高亢, 表現明快, 別具一格。

全詩如下:

零落棲遲一杯酒, 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游困不歸, 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 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 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 誰念幽寒坐嗚呃。

《致酒行》以抒情為主, 卻運用主客對白的方式, 不作平直敘寫。 詩中涉及兩個古人故事, 卻分屬賓主, 《李長吉歌詩匯解》引毛稚黃的話說:“主父、馬周作兩層敘, 本俱引證, 更作賓主詳略, 誰謂長吉不深於長篇之法耶?”這篇的妙處, 還在於它有情節性, 饒有興味。 另外, 詩在鑄詞造句、辟境創調上往往避熟就生, 如“零落棲遲”、“天荒地老”、“幽寒坐嗚呃”, 尤其是“雄雞一聲”句等等, 或語新, 或意新, 或境奇, 都對表達詩情起到了積極作用, 是李賀式的錦心繡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