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期的開放策略:微信向右,支付寶向左

開放長久以來都是互聯網公司做到一定的量級之後必經的產物, 從BAT、TMD到一些新銳企業, 都在提開放戰略。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 沒有人在獨步自封式的閉門造車, 都在拿出自己的核心優勢資源, 去和業內其他公司甚至是跨行業去合作。

這讓人想起了當年騰訊在3Q大戰之後的情形, 面臨著巨大的輿論壓力, 連普通用戶都紛紛表示不滿的情緒。 而騰訊也正是借助這個契機, 提出開放戰略, 改變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專心做基礎設施和平臺, 用一種開放的姿態去面對整個行業, 這才有了如今的二馬相爭格局。

互聯網產品的開放策略大致分為三類(1)基礎核心能力類

基礎核心能力的開放其實是大廠的專屬, 所謂基礎核心能力指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中水電煤這樣的角色, 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場景基礎。

(2)流量資源類

互聯網公司轉型做平臺, 優質流量是最好的開放資源, 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可開放資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媒體平臺、鳳凰自媒體這些內容平臺推出開放策略則是以內容扶持作為主打, 以優先推薦和補貼獎勵等措施激勵內容生產者在自家平臺上發佈優質內容。 這是以流量和金錢換內容, 同樣受內容生產者的認可。

(3)獨有資料和技術能力類

開放不是大廠的專屬, 只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獨特資料和能力,

都是可供開放的載體。

開放不僅僅是一種策略, 更是一種能力

提開放平臺的有很多, 但其實有些是「假開放」, 也就是借著開放的名義其實還是優先只為自己的利益。 任何一家商業公司都是逐利的, 當從一個平臺上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時, 自然會引來更多的合作。 同時大家也都是很精明的, 不能持續產生雙贏的合作效果, 這種開放平臺的生命週期會很短暫。

與此類似的還有百度直達號, 這個產品現在已經逐漸不再有人提了。 直達號本質上也是一種開放策略, 開放的是基於移動搜索的流量入口, 換來商家入駐以豐富百度的O2O商業生態。 為什麼也沒有成功, 很大原因就是開放出的這個資源與平臺還沒有獲得用戶的認可,

也就是當時用戶並沒有在百度移動搜索的搜索框裡查詢生活服務的習慣, 百度希望讓商家來替它做用戶習慣引導的事情, 這種也是假開放的一種形態。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是出海領軍者的獵豹移動在做內容轉型過程中, 推出了自己的資訊流開放平臺, 也就是基於旗下News Republic的版權資源開放給有在產品中開設資訊內容模組的產品。 為了提高用戶使用時長, 目前已經有不少產品開設了資訊內容模組, 但是從零開始做資訊內容模組, 內容源去哪兒找是個大問題, 優質的資訊內容可都是付費的, 能隨意抓取的資訊品質普遍不高。 貌似獵豹的這個資訊流開放平臺很有市場,

但是作為合作者必然會擔心一點, 資訊流中插放的廣告怎麼結算呢, 這也是影響開放策略落地情況的關鍵點。

支付能力是支付寶的核心, 也是最寶貴的開放資源。 支付寶從淘寶孵化出來, 逐漸走出淘寶天貓等阿裡系場景, 成為電商、O2O等一系列泛交易屬性平臺的支付通道。 「走出淘系」就是支付寶最初的開放過程, 把支付能力作為水電煤氣一樣的連接物, 開放給所有行業, 哪怕面向是京東(現已下線)、唯品會這些和阿裡系電商業務產生競爭關係的公司都開放。

除了現在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移動支付之外, 支付寶還開放了新技術場景下的支付能力, 比如近期開放給小米和華為的VR Pay能力, 在購物、直播、遊戲、社交等VR場景中,

用戶可以通過凝視、點頭、觸摸等控制方式完成交易。 這裡面不僅有密碼、指紋等傳統校驗身份的方式, 還有包含聲波、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的支付能力。 生物識別會解決未來生活中非常基礎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真實有效得去識別一個人, 這種基礎能力的研究可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 所以說開放不僅僅是一種策略, 更是一種能力。

結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