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第一個登場的好漢,勇冠三軍武藝蓋世,為何會棄家逃亡?

高俅在《水滸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清朝著名評論家金聖歎提出, 高俅的髮際, 那就是宋朝高層墮落的象徵, 是“亂自上起”的鐵證。

高俅在崛起之後, 做的第一件事情——逼走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進, 猶如推動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從而引發水滸世界一系列的變化。

可以說, 若沒有高俅逼走王進, 就不會有王進外逃, 途中收史進為徒。 史進若非武藝高強, 也就不會引得少華山強盜頭子嫉恨, 闖出大禍, 不會背井離鄉, 前往渭州。 史進不到渭州, 就不會遇見魯達, 二人就不會上酒樓喝酒。 魯達也不會為金翠蓮出面, 打死鎮關西鄭屠夫……

不過, 讓人詫異的是, 作為水滸世界中第一位登場的好漢, 王進在高俅的苦苦相逼下, 並沒有選擇落草, 更沒有上梁山, 而是前往延安府投軍。

王進為何不落草, 而是選擇投軍?

王進的徒弟史進曾經去延安府找尋王進卻遍尋無著。

王進母子為何會神秘消失?

事情還要從高俅和王進的仇怨說起。

高俅擔任的官職叫做東京殿帥府太尉。 這個官職是《水滸》自創, 不過還是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痕跡。 。

歷史上宋朝正規軍叫做禁軍, 在宋初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大系統。 殿前司的最高長官叫做殿前都點檢, 下有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趙匡胤稱帝后, 將殿前都點檢廢除, 由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共同擔任最高長官。 於是, 宋朝軍界形成馬軍司、步軍司和侍衛司三司並立的局面。

高俅擔任的殿前司太尉, 類似于殿前司都點檢, 是禁軍最高長官, 權力極大。 《水滸》中好幾位高官都被稱為太尉, 他們多是虛銜, 唯獨高俅這個太尉, 最有實權。

王進當時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這個官職看似威風, 其實只是一個末流小官。 如果說高俅是上將級別的三軍總司令, 那王進不過是少校級別的參謀。

以高俅的身份、地位, 和王進差著十萬八千里, 他們之間為何會發生矛盾呢?

直接原因是高俅上任第一天,

王進沒有來參見。

聽聞新太尉要到任, 殿前司大大小小的官員無不抖擻精神。 一應公吏、衙將、都軍、監軍、馬步將校早就按班列站好。 高俅點名, 大家都響亮應諾。 當點到王進的名字時, 竟無人應答。

高俅的臉立刻就黑了。 他第一天到任, 王進就不來參拜, 明顯是不把他這個領導放在眼中!

一旁有位將領是王進的好友, 忙解釋說:半月之前, 王進就因為染病請假在家, 如今病情未愈, 所以沒有前來參拜。

這個理由還算充分, 畢竟人家王進染病在先。

若是旁人, 高俅也就罷了。 但聽聞是王進沒有來參拜, 任旁人怎麼解釋, 高俅也是不信。

原來, 高俅和王進本有宿怨。 他就是要借眼前之事來整整王進!

高俅和王進此前並無交集, 為何會那麼恨王進?

只因王進的爸爸王升在許多年前, 曾經當眾羞辱過高俅。  

話說當年高俅還是混東京街頭的時候, 因為他手底下頗有幾分真功夫, 在街頭闖出了極大名頭。 隨著名氣變大, 高俅也越發狂妄。 有人就告訴他, 在東京地面上, 有一位叫做王升的高人才是真正的槍棒第一。 若是高俅能打敗王升,大家才佩服高俅是有真本事。

於是,高俅興沖沖去找王升單挑。

王升當時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都教頭(總教頭),他自恃身份,不屑于和高俅動手。換成他人,別人不應戰也就作罷。偏偏高俅是個潑皮無賴性子,管他王升應不應戰,他先一棒打去。 

王升見高俅不講規矩,心中也是惱怒。於是他抄起棍子,一閃身避過高俅,反手用力一棒打去。王升心中有氣,下手重了一些,高俅被當場打翻在地。在眾人的嘲笑中,高俅被人抬著灰溜溜離開,之後三四個月都臥床不起。

高俅從此恨上了王升。

只是,那時的高俅,無論是來明的還是耍陰招,都鬥不過王升。高俅只好把這仇恨深深掩藏。

一晃多年過去,高俅已經成了東京殿帥府太尉,大宋軍界第一人,而王升也年老病逝,不過,王升的兒子王進還在殿帥府任職。

俗話說:“父債子償。”當年王升得罪了高俅,今日高俅報復在王進頭上,也算因果迴圈。

聽聞太尉召喚,王進強打精神前去拜見。等見到所謂太尉,竟然是昔日的街頭潑皮高二,王進登時心灰意冷,知道再呆在京城,必定會被高俅玩死。

王進把前因後果和母親說了,母子二人抱頭痛哭。只是,哭不能解決問題,如何才能避過眼前的災禍呢?

王母提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只是,要往哪裡逃呢?

王進思前想後,告訴母親,天下之大,或許只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裡可以安身立命。

所謂老種經略相公,乃是北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種師道。此人在西北邊境抵禦西夏侵擾多年,在軍中、朝中擁有極高威望。就算是高俅,也不敢輕易招惹種師道。

王進還提出,當初父親王升在世的時候,許多老種經略相公門下的軍官來到京城,都會來拜訪父親,見到他王升槍棒不錯,也多有指點。

況且,敵國西夏屢屢侵犯西北,邊境正在用人之際,以王進的本領,若是前去,必然能得到任用。

只要種師道願意庇護王進,王進就可以不死。

聽了兒子一番話,王母心中寬慰許多。

高俅特意派了兩個牌軍來王進家。名義上是幫忙照顧王進,實際上是監視王進,別讓王進跑了。

王進母子如何才能避開兩個牌軍,實施他的逃跑計畫?精彩品水滸,期待關注微信公眾號:葉之秋讀書

若是高俅能打敗王升,大家才佩服高俅是有真本事。

於是,高俅興沖沖去找王升單挑。

王升當時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都教頭(總教頭),他自恃身份,不屑于和高俅動手。換成他人,別人不應戰也就作罷。偏偏高俅是個潑皮無賴性子,管他王升應不應戰,他先一棒打去。 

王升見高俅不講規矩,心中也是惱怒。於是他抄起棍子,一閃身避過高俅,反手用力一棒打去。王升心中有氣,下手重了一些,高俅被當場打翻在地。在眾人的嘲笑中,高俅被人抬著灰溜溜離開,之後三四個月都臥床不起。

高俅從此恨上了王升。

只是,那時的高俅,無論是來明的還是耍陰招,都鬥不過王升。高俅只好把這仇恨深深掩藏。

一晃多年過去,高俅已經成了東京殿帥府太尉,大宋軍界第一人,而王升也年老病逝,不過,王升的兒子王進還在殿帥府任職。

俗話說:“父債子償。”當年王升得罪了高俅,今日高俅報復在王進頭上,也算因果迴圈。

聽聞太尉召喚,王進強打精神前去拜見。等見到所謂太尉,竟然是昔日的街頭潑皮高二,王進登時心灰意冷,知道再呆在京城,必定會被高俅玩死。

王進把前因後果和母親說了,母子二人抱頭痛哭。只是,哭不能解決問題,如何才能避過眼前的災禍呢?

王母提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只是,要往哪裡逃呢?

王進思前想後,告訴母親,天下之大,或許只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裡可以安身立命。

所謂老種經略相公,乃是北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種師道。此人在西北邊境抵禦西夏侵擾多年,在軍中、朝中擁有極高威望。就算是高俅,也不敢輕易招惹種師道。

王進還提出,當初父親王升在世的時候,許多老種經略相公門下的軍官來到京城,都會來拜訪父親,見到他王升槍棒不錯,也多有指點。

況且,敵國西夏屢屢侵犯西北,邊境正在用人之際,以王進的本領,若是前去,必然能得到任用。

只要種師道願意庇護王進,王進就可以不死。

聽了兒子一番話,王母心中寬慰許多。

高俅特意派了兩個牌軍來王進家。名義上是幫忙照顧王進,實際上是監視王進,別讓王進跑了。

王進母子如何才能避開兩個牌軍,實施他的逃跑計畫?精彩品水滸,期待關注微信公眾號:葉之秋讀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