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愛向中國學習,中國有兩項東西,日本不敢學,還說:學不了

我們知道, 在中國的鄰國中, 日本算是最熱衷學習中國的文化了, 如今日本尚有大唐遺風。 雖然朝鮮、越南也都受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他們國家的官方文字, 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的漢字, 但是到了近代, 急切要擺脫中國的影響, 首要的就是廢除漢字, 構建自己的文字。

但不管怎樣, 在學習的精神上, 以及學習的深度上, 越南和朝鮮等國家, 還是比不過日本的。 這一點從歷史上兩國的文化交往上就可以看得出。 最著名的就是唐朝了, 當時的唐朝, 是世界上的頭號強國。 處於帶頭大哥的位置, 這不僅表現在經濟和軍事上, 更體現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上。 也就是說, 唐朝的軟實力深深迷住了日本人。

當時的日本, 多次遣派專門的使者來唐朝學習, 文字、宗教、政治制度、音樂、建築等等, 無所不包。 他們甚至還把唐朝都城的建築模型原封不動地搬回了日本國內,

按照唐朝的都城樣子, 建立城市, 當然這是縮小版的城市建築, 日本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實力去支撐他們的城市建設, 只能大致模仿一下, 這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日本人學習了中國這麼多, 但是有兩項制度他們沒有學習。

是哪兩項呢?

一個就是科舉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始于隋朝。 到了唐朝, 形式完善, 影響力深遠。 廣大底層的民眾終於不用再講究門第高低了, 只要有才華、讀書好, 就有機會一步登天, 所以詩歌中才描述“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 ”也就是說, 這一科舉制度打通了自下而上的流通管道, 激發了唐王朝的創造活力。

日本當時不是不想學習這一制度, 而是有心無力。 古代的日本, 是以家族制和貴族制為基礎的社會, 門戶高低非常重要。 這也類似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度, 只不過中國勇敢打破了這一樊籠, 而日本卻沒有這個勇氣, 國內在人才的選拔機制上, 依然是死氣沉沉。

另一項制度就是宦官制度。 對於日本人來說, 他們的天皇也有後宮,

可是為什麼沒有學習呢?難道不擔心隔壁老王嗎?真實的原因還在天皇的身上。

話說, 日本歷史上, 很長時間內, 天皇都是一個擺設, 也就是在國家中處於一個象徵的意義, 國家的大權都掌握在幕府的手裡。 只是到了明治維新的時候, 天皇才又從後臺走到前臺,

掌握了實權。

沒有權, 人微言輕, 天皇手裡沒有錢, 一個字:窮, 他無力養活那麼多宦官。 而且有那麼一段時期, 天皇窮的只能靠賣字為生, 表面上說是皇帝的禦寶, 其實就是想給手下人募捐一下, 救救急, 連自己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還談什麼養活其他人?

還有一點就是古代日本的閹割技術不過關, 沒有掌握到精髓, 他們只會剖腹, 舉著刀演繹一番武士道的精神, 真到了慢工細活的時候, 就有點手生了, 所以也不願意費那個事, 因此這一制度日本人學不來, 也沒有能力去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