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軍師”何以會“聯盟”

“軍師”何以會“聯盟”

王俊良

網紅電視劇《軍師聯盟》, 寫司馬懿夥同陳群等人, 幫曹丕在“帝位”爭奪中, 背棄“情”和“愛”, 用“陰謀”和“殺戮”獲得“帝位”。 史家尊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眾“軍師”組成“聯盟”的目的, 就是企盼能在“王”的碗裡分一杯羹。

這也難怪, “位子”就一個, 想坐上去就得“技高一籌”。 李世民爭“帝位”, 不大注重“軍師”的作用, 喜歡直奔主題, 討厭婆婆媽媽。 手刃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把十個有可能和他爭“帝位”的侄子全部殺死。 《舊唐書》寫到宣武門“流血事件”, 有意遮掩, 說“建成殘忍, 豈主鬯之才;元吉兇狂, 有覆巢之跡”。 李世民為“天下蒼生”殺兄屠弟,

“若非太宗逆取順守, 積德累功, 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楊廣爭“帝位”, 運用同樣“殺戮”手段, 乾淨利索地解決掉競爭對手。 也不見“軍師盟”的影子, 設計陷害、手刃楊勇、殺死三個弟弟以及他們的兒子, 楊廣都親力親為。 《隋書》給楊廣的定位, 明顯飽含貶斥, “天作孽, 猶可違, 自作孽, 不可逭”。

相對來講, 曹丕爭“世子之位”, 要比李世民、楊廣奪位更具看點, 注重“軍師聯盟”。 當時, 曹操在立嗣上舉棋不定, 很快形成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 擁丕派有吳質、賈詡;擁植派有丁儀、楊修。 這些人結為黨羽, 設計謀, 造輿論, 爾虞我詐, 互相傾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爭世子, 展示擁植派楊修智謀過人, 曹植“幾為太子者數矣”。

陳壽《三國志》則稱, 曹植“任性而行, 不自雕勵, 飲酒不”, 最終敗給曹丕。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寫“王者”曹丕欲殺“敗者”曹植, 令其七步成詩。 四句二十個字, 如今讀來依然字字血, 聲聲淚,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小說家羅貫中筆下不乏煽情, 陳壽《三國志》所載卻進退有據。 顯然, 《二十四史》所載不過是爭位“勝者”的歷史而已。 然而, 在王者“陰謀”和“殺戮”兩翼之下, “敗者”不乏“王者之才”, 多敗在“不厚不黑”上。 最典型的案例, 道光帝六子奕䜣才識高於四子奕詝, 卻在“爭位”中敗北, 很值得後人玩味。

史載, 宣宗一直躊躇於讓六子奕䜣、四子奕詝二人中誰繼承皇位。 此間, 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 弟兄兩人的“爭位”, 最後起決定作用的,

是奕䜣老師卓秉恬、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兩位“軍師”之智力對決。 《清史稿》載, “文宗自六歲入學, 受田朝夕納誨, 必以正道, 曆十餘年”。 卓秉恬、杜受田都清楚自家弟子的“短處和長處”, 卓秉恬為奕䜣制定以“顯”爭位方針, 杜受田則為奕詝量身定制以“隱”爭位對策。 結果, 在道光帝考察繼位者德能的圍獵中, 奕詝輕鬆勝出。 《清史稿》載, “會校獵南苑, 諸皇子皆從, 恭親王獲禽最多, 文宗未發一矢, 問之, 對曰:‘時方春, 鳥獸孳育, 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受田輔導之力也”。

奕䜣徹底失敗, 是在道光病重之際, 對奕䜣、奕詝最後一次考察。 《清人逸事》載, “道光之季, 宣宗衰病, 一日召二皇子入對, 將藉以決定儲位”。 這一次, 兩位皇子更加謹慎,

各請命于其師, “卓教恭王, 以上如有所垂詢, 當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杜則謂咸豐帝曰:‘阿哥如條陳時政, 智識萬不敵六爺。 惟有一策, 皇上若自言老病, 將不久於此位, 阿哥惟伏地流涕, 以表孺慕之誠而已’。 如其言, 帝大悅, 謂皇四子仁孝, 儲位遂定。 ”

皇位遂定之後, “軍師聯盟”能否分一杯羹?在“王”者看來, 何時“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何時“杯酒釋兵權”, 何時“封侯拜相, 盡享榮華富貴”?要看“王”權需要, 穩定, “軍師聯盟”是權力集團的“利益聯盟”;不穩, 新“王”權爭霸上演, 保腦袋成要務, “軍師聯盟”土崩瓦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