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埃及俗語“有茴香不摘是傻瓜”!茴香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呢?

茴香原產地中海沿岸。 自古以來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在古埃及的莎草紙文獻中就記載:“有茴香不摘是傻瓜”的俗語。 氣質優雅的野生茴香的植株可以長到1.5米以上, 羽狀線形的綠色葉子襯托黃色花朵佈滿南歐一望無際的山野, 隨微風起舞。 尤其在希臘境內更是普遍生長。

在古希臘文化中關於茴香還有兩個故事, 有趣的是這兩個故事都與奧運會相關聯。 一是神話版的“普羅米修士盜火種”:普羅米修士為了造福人類, 從奧林匹斯山盜取了火種, 藏在茴香中空的枝杆中, 帶到了人間。 雖因此受到主神宙斯的處罰, 被綁在高加索山上, 每日忍受風吹日曬和鷲鷹啄食, 堅持正義而不怨悔。

由於茴香枝杆在古希臘是遠距離傳遞火種的辦法, 水手們用這種方法來點煙, 這也被視為以後傳遞奧運火炬的原理。

另一個現實版就是奧運的長跑項目“馬拉松賽跑”。 “馬拉松”是一個地名, 即 歷史上“馬拉松戰役”雅典對戰波斯帝國的決戰地, 馬拉松是中譯地名, 它的腓尼基語是“多茴香的”, 因此地生長眾多高大的野生茴香而得名。 最終希臘勝利, 為了傳遞喜訊, 傳令兵不懼路途遙遠從馬拉松跑回雅典。 “馬拉松賽跑”也是為了銘記歷史,

而茴香也成為成功和榮譽的象徵。

茴香作為藥用也有幾千年多歷史。 現代醫學奠基人——古希臘醫師希波格拉底曾記錄茴香有刺激乳汁分泌的功能, 這在歐洲民間被普遍認同。

在羅馬人的食物裡, 茴香佔用重要地位。 戰士為了保健,

女士為了減肥。 它不僅是香草和蔬菜, 也被認為具有明目的功效。 因為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發現, 蛇在脫皮後吃茴香會恢復視力。 羅馬人把茴香種植在花園裡, 常用製成敷劑來恢復眼睛疲勞的藥物。

在中世紀時代, 人們習慣在仲夏之夜把茴香等香草掛在門上, 相信它們有避邪驅魔的法力, 以求黑夜中的安寧。 在位於非洲西海岸外馬德拉群島的葡萄牙文即是“茴香”之意。 1806年, 達爾文在阿根廷的布宜諾賽勒斯附近發現有自然生長的野生茴香。

茴香鮮橙沙拉

茴香在五代時由波斯傳入中國。 早期為藥材, 明朝以後為食用蔬菜。 茴香的種子也是一種香料, 其香味成分來自內含的茴香醚及茴香酮。 是中國“五香粉”和印度“咖喱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茴香曲線優美的莖和葉散發著特有的香氣。 嫩莖和嫩葉用途十分廣泛, 即可生吃也能熟食。 西餐一般用於開胃沙拉、泡菜等。 如法國“茴香鮮橙沙拉”及“茴香鱷梨沙拉”, 義大利“茴香薄荷沙拉”、“馬祖里拉乳酪茴香沙拉”及德國“醃小黃瓜”、“什錦泡菜”等。 茴香在湯菜中的做法很多,如“奶油茴香湯”、“茴香海鮮湯”。

茴香海鮮湯

傳統上茴香與魚類及海鮮菜肴最搭配。無論在醃制、煮魚時加幾葉茴香,還是塞在魚腹中烤制,都有保鮮、去腥及解膩的作用。因此在歐洲許多國家的飲食文化中茴香被稱為“魚的香草”,尤其是在法國和義大利菜系中運用的最多。如法國菜“青檸魚柳茴香汁”、“紙包烤鱈魚茴香”、“茴香蟹肉”,及義大利菜“烤鯛魚柳配茴香”。

茴香烤土豆

義大利人更喜歡把茴香加在各種麵食中,如“義大利扁面配茴香”、“茴香南瓜餛飩”。茴香還可以與蔬菜組合製成風味小菜或作豬肉、雞肉等主菜的配菜,“茴香燴橄欖”、“烤茴香小胡蘿蔔”、“茴香烤土豆”等。同時,茴香纖細美麗的枝葉也可以是菜肴極佳的裝飾品。

與歐洲人相反,國人認為茴香的香氣和肉類是天作之合。在中文裡“茴香”與“回鄉”同音,因此北方的很多地方在過春節的時候都喜歡包茴香肉餡的餃子,以釋思鄉之情。不僅如此,還有茴香切碎後比其它蔬菜更具吸水性,所以人們常用它來做餡。如山東“茴香大包”,北京的“茴香餡肉餅”,東北的“茴香餡鍋貼”,上海的“茴香生煎包”等。

茴香生煎包

而在中國眾多菜系中,最懂茴香、最擅長利用茴香的是滇菜。雲南各民族幾乎都有用茴香製作的佳餚,而且技法多樣,可炒、煮、炸、烤。如一道看似普通的“汆茴香丸子湯”,茴香綠色細葉鑲嵌在一顆顆圓潤的肉丸中,猶如可愛的翡翠球,晶瑩剔透、清香可口。思茅拉祜族的“茴香拌肉”,將豬通脊肉煮熟後撕成細絲,在把茴香的葉莖及刺芫荽、辣椒等切絲與豬肉絲拌在一起。

臨滄佤族的“茴香豆”是用煮熟的紅小豆加切碎的茴香炒制而成;而“乳鴿爛飯”則是以乳鴿的湯煮新谷米,加入撕成絲的鴿子肉,最後用茴香及芫荽等増香。

彝族支系的俐侎人風味的“糯米腸”以煮熟的糯米加剁碎的茴香和油雞縱等,再用包卷而成的素食。芒市阿昌族的招牌菜“茴香煮黃鱔”湯色乳白,清香味鮮。

保山的傣族朋友認為茴香的根越老越有味道,把它刷洗淨後挑去老筋與排骨同燉成“茴香根燉小排”,食後令人難忘。

乳鴿爛飯

雲南各地的家常做法更多,如“茴香鹵小土豆”、“茴香芝麻雞肉”、“茴香炒牛肉”等同樣精彩。

茴香按顏色分綠色茴香和青銅色茴香。按味道分為甜茴香及苦茴香。此外還有一個變種即球莖茴香,現在常為芳香蔬菜食用。估計茴香你可能已經知道了,但是它的一些特色美食你嘗過了嗎?

茴香在湯菜中的做法很多,如“奶油茴香湯”、“茴香海鮮湯”。

茴香海鮮湯

傳統上茴香與魚類及海鮮菜肴最搭配。無論在醃制、煮魚時加幾葉茴香,還是塞在魚腹中烤制,都有保鮮、去腥及解膩的作用。因此在歐洲許多國家的飲食文化中茴香被稱為“魚的香草”,尤其是在法國和義大利菜系中運用的最多。如法國菜“青檸魚柳茴香汁”、“紙包烤鱈魚茴香”、“茴香蟹肉”,及義大利菜“烤鯛魚柳配茴香”。

茴香烤土豆

義大利人更喜歡把茴香加在各種麵食中,如“義大利扁面配茴香”、“茴香南瓜餛飩”。茴香還可以與蔬菜組合製成風味小菜或作豬肉、雞肉等主菜的配菜,“茴香燴橄欖”、“烤茴香小胡蘿蔔”、“茴香烤土豆”等。同時,茴香纖細美麗的枝葉也可以是菜肴極佳的裝飾品。

與歐洲人相反,國人認為茴香的香氣和肉類是天作之合。在中文裡“茴香”與“回鄉”同音,因此北方的很多地方在過春節的時候都喜歡包茴香肉餡的餃子,以釋思鄉之情。不僅如此,還有茴香切碎後比其它蔬菜更具吸水性,所以人們常用它來做餡。如山東“茴香大包”,北京的“茴香餡肉餅”,東北的“茴香餡鍋貼”,上海的“茴香生煎包”等。

茴香生煎包

而在中國眾多菜系中,最懂茴香、最擅長利用茴香的是滇菜。雲南各民族幾乎都有用茴香製作的佳餚,而且技法多樣,可炒、煮、炸、烤。如一道看似普通的“汆茴香丸子湯”,茴香綠色細葉鑲嵌在一顆顆圓潤的肉丸中,猶如可愛的翡翠球,晶瑩剔透、清香可口。思茅拉祜族的“茴香拌肉”,將豬通脊肉煮熟後撕成細絲,在把茴香的葉莖及刺芫荽、辣椒等切絲與豬肉絲拌在一起。

臨滄佤族的“茴香豆”是用煮熟的紅小豆加切碎的茴香炒制而成;而“乳鴿爛飯”則是以乳鴿的湯煮新谷米,加入撕成絲的鴿子肉,最後用茴香及芫荽等増香。

彝族支系的俐侎人風味的“糯米腸”以煮熟的糯米加剁碎的茴香和油雞縱等,再用包卷而成的素食。芒市阿昌族的招牌菜“茴香煮黃鱔”湯色乳白,清香味鮮。

保山的傣族朋友認為茴香的根越老越有味道,把它刷洗淨後挑去老筋與排骨同燉成“茴香根燉小排”,食後令人難忘。

乳鴿爛飯

雲南各地的家常做法更多,如“茴香鹵小土豆”、“茴香芝麻雞肉”、“茴香炒牛肉”等同樣精彩。

茴香按顏色分綠色茴香和青銅色茴香。按味道分為甜茴香及苦茴香。此外還有一個變種即球莖茴香,現在常為芳香蔬菜食用。估計茴香你可能已經知道了,但是它的一些特色美食你嘗過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