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從老子到莊子——道的創立與傳承

“道”從天地初就存在與萬事萬物之間, 而人們卻並不知道它, 也不瞭解它。 直到那麼一天, 老子飄然若仙, 騎青牛向西而出函穀, 在函谷關令尹喜的盛情相求之下, 老子用自己無上的智慧, 將敘述為五千字, 寫成《道德經》。 於是人間有了“道”, 世人知了“道”。 而老子對世人回首一笑, 從此遠去, 人間再難尋覓其蹤跡。

老子之“道”, 無名無形,難以形容, 難以琢磨。 老子的“道”, 並不是世間的一種或一類事物, 它看不見, 摸不到, 只能去感知, 去領會, 然而, 它又是永遠存在, 永遠運動的物質實體。 所以說, 老子的“道”是一種恍惚不清的真實存在, 無名無形的特殊物質。 《老子》中有這樣的論述:“道常無名、樸, 雖小, 而天下弗敢臣”。

“道”存在於耳目見聞的現象世界外, “道”視之不見其色, 因而稱為“夷”;聽之不聞其聲, 因而稱為“希”;觸之不得其形, 因而稱為“微”。 “夷”、“希”、“微”三者道之本也。

《道德經》中老子說它“玄之又玄”對於它的外在特徵,

老子認為其“恍惚”、“窈冥”和“混成”:“道之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說其“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是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

, 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 ”

老子飄然而逝, 世間又該誰來執“道”之牛耳呢?

莊子屹然自立, 這人間的“道”就由我來繼續傳下去吧。 讓我來把老子沒說完的話, 說完, 於是一生著書十余萬言, 書名《莊子》。

莊子之道, 同樣法乎自然, 而較老子之道更有進益。 莊子之道認為, 甚至就算是“人”, 也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物, 人在天地間沒有任何特殊的, 與天地萬物一樣有著相同的起源:“物無非彼, 物無非是”。 因而無名、無功成為人生在世要修養的內容。

莊子之道, 生死齊一, 無就是有, 有就是無, 實則無所謂有, 無所謂無, 其意義超出生死有無之上。 及其末流,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 故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因而有與世同波、安時處順一說。 老子認為天道無為, 實則無為無不為並重。

莊子之道, 是絕對的自由, 生命與道應該融為一體, 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莊子的“道境”超脫了一切, 彷如大鵬“扶搖而上九萬里”, 彷如夢中之蝶“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 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之道, 更重個人, 而每個人都自發的追求達到最超脫的自由, 人世也就在超脫之中達到自然無為, 再無紛爭。

老子如龍, 人能望其名, 而難覓其蹤跡。

而莊子如蝶, 人能見其形, 而其神遠遊物外, 不可見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