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兵家七聖第七位,武聖嶽飛,親手訓練的特種部隊——背嵬軍

南宋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 此時距離北宋滅亡剛剛過去13年, 經歷北宋末、南宋初的一系列戰爭後, 好不容易停戰一會的宋金之間戰事再起, 當時, 發動政變掌握金國政權的完顏兀術(金兀術)廢除金宋之間和議, 再次統率十多萬大軍南下, 試圖一舉殲滅南宋。

作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 完顏兀術能征善戰, 在金國內部更是勇冠三軍, 而由他統率的金國精英騎兵部隊“鐵浮屠”、“拐子馬”, 更是在追擊遼國天祚帝、滅亡北宋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眼下, 完顏兀術對於滅亡南宋信心十足、志在必得。

背嵬一戰:郾城大捷

但令完顏兀術沒想到的是, 此時, 原本駐軍鄂州(今湖北武昌)一帶的嶽飛部隊, 竟然在他南下之際向金國發起主動進攻, 並且接連收復北宋故地潁昌(河南許昌)、鄭州、西京河南府(洛陽)等地, 從靖康二年(1127年)滅亡北宋以來, 南宋敢於大規模主動攻擊金國軍隊、並且迅速取勝推進, 這還是第一次。

完顏兀術怒了。 於是, 趁著嶽飛分兵進攻中原各地, 完顏兀術以為, 嶽飛駐紮在河南郾城的指揮中樞必定兵馬空虛, 如果給予致命一擊, 嶽飛的北伐部隊必定崩潰離散, 因此, 他親率15000精英“鐵浮屠”“拐子馬”部隊直撲郾城, 試圖將岳飛的指揮中樞予以殲滅。

然而, 他沒想到的是, 駐紮在郾城的, 是岳家軍中的精英特種部隊:背嵬軍。

▲背嵬軍:是嶽飛親手訓練的特種部隊。

“背嵬”, 是黨項西夏語的音譯, 儘管有多種解釋, 但總意為親軍, 當初, 南宋名將韓世忠的部隊首創“背嵬軍”, 隨後, 岳飛也建立了自己的親軍部隊“背嵬”, 作為嶽飛手下十幾萬軍隊中主力中的主力, “背嵬軍”的軍士, 全部都是從岳家軍優勝劣汰、精中取銳之選,

這支總人數約為16000人的部隊, 其中8000人為南宋軍隊中絕少擁有的騎兵部隊, 另外8000人則為精銳步兵, 馬步結合勇不可擋, 是岳家軍中的突擊隊和敢死隊。

眼下, 金人再次來犯、大宋江山岌岌可危、國土淪陷多時, 北伐反擊的背嵬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誓要與金兵決一死戰。

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七月初八日, 郾城大戰開始。 完顏兀術命令正面用人馬披甲的重裝騎兵“鐵浮屠”主力進攻, 兩側則採用精英騎兵部隊“拐子馬”夾攻衝擊, 15000騎兵氣勢洶湧而來, 後面還跟著數萬步兵, 試圖將岳飛主力全部擊潰。

然而, 面對金軍重裝騎兵, 嶽飛卻派出背嵬軍, 以步兵當前, 用麻紮刀、大斧等, 上砍敵軍、下砍馬腿, 先是大破“拐子馬”,

然後正面再出動背嵬軍鐵騎衝擊敵陣, 一舉擊破了完顏兀術賴以起家的精英“鐵浮屠”、“拐子馬”部隊, 並在此後幾日接連破陣, 致使完顏兀術的“鐵浮屠”、“拐子馬”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對此完顏兀術哀歎道:“自海上起兵, 皆以此勝, 今已(結束)矣!”

訓練嚴酷:鐵軍無敵

郾城大捷, 背嵬軍功不可沒。

在嶽飛歷經多年整合、訓練而成的岳家軍中, 含有十二統制“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後軍;7.游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而背嵬軍作為其中的特種部隊, 更是精銳勇悍。

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和特種部隊, 背嵬軍總統制是嶽雲, 其中細分下來步兵由嶽雲統制, 騎兵由王剛統制。 以背嵬騎兵為例, 他們主要裝備有長、短刀,

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 鐵葉片革甲等;

在戰鬥時, 背嵬軍戰術多變, 常常分成多個獨立戰鬥小組緊密配合, 與敵人作戰時, 他們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多步時, 就放箭, 然後用短弩射馬, 再用長刀對劈, 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 這種馬步結合的戰術, 也使得軍隊戰術靈活、戰力殺傷巨大。

▲嶽飛治軍嚴酷,使得背嵬軍戰力勇悍。

嶽飛對於背嵬軍的治理更是嚴酷。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鄂國金佗稡編》卷九《遺事》中記載:嶽飛訓練岳家軍尤其是背嵬軍,都要求平時訓練,必須也是身著重鎧,模仿實戰衝擊、苦練沖陡坡、跳壕溝等戰鬥動作,有一次嶽雲駕戰馬在訓練中跌倒,嶽雲說原因是很少練習,對此嶽飛大怒,說如果是實戰,也是這樣嗎?盛怒之下就要將嶽雲推出斬首,幸虧眾將苦苦哀求,才改而重責100軍棍。

南宋初期,天下大亂,各路將領軍隊往往擄掠搶奪,但嶽飛治軍酷嚴,有一次,有個士兵因為拿了鄉民一縷麻草綁草鞋,就被嶽飛追查後斬首;在極端嚴格的軍紀下,整個岳家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百姓,有一次岳家軍一個士兵去買柴,百姓主動少收了二文錢,這個士兵竟然堅決拒絕說:“你是想用二文錢,買我的腦袋嗎?”

由於訓練嚴格、軍紀嚴明,作為岳家軍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幾乎是勇不可擋,南宋人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記載:“韓(世忠)、嶽(飛)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意思是說,岳飛所精心挑選的背嵬軍士,其士兵地位較高、犒賞也多,並且兵士“勇健無比”,加上嶽飛的嚴酷訓練和軍紀管理,背嵬軍幾乎是“無堅不摧”。

特種出擊:潁昌殲敵

儘管郾城慘敗,但完顏兀術並不甘心,敗給嶽飛,他心裡不服。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十四日,完顏兀術再次組織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猛攻潁昌(河南許昌),在完顏兀術看來,郾城戰敗只是一時倒楣,這一次,他集結更多兵馬,勢要在潁昌城下,將岳家軍主力殲滅方休。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的是,背嵬軍已馳援潁昌,將再次給予金軍迎頭痛擊。

潁昌之戰開始後,嶽飛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再次作為前鋒出擊,岳飛長子、背嵬軍統制嶽雲親自率領800背嵬騎兵正面衝擊,背嵬軍步兵則從左右兩翼同時出擊,潁昌之戰,背嵬軍跟其他岳家軍一起“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背嵬主將岳雲在戰鬥中身受數十創,盔甲、衣裳全部被鮮血染紅(史載“甲裳盡赤”),仍然奮勇殺敵、不下火線。這場戰鬥,背嵬軍跟其他岳家軍一起,共斬殺金軍五千多人,俘虜士卒二千余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多匹,完顏兀術的女婿夏金吾、金軍副統軍粘罕索孛堇也被背嵬軍等所殺,完顏兀術倉皇逃竄。

▲完顏兀術的精銳騎兵,大部分被背嵬軍殲滅。

隨後,背嵬軍作為前鋒部隊挺進距離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僅有20多公里遠的朱仙鎮,並在朱仙鎮再次大破金軍,致使金軍震怖、一度試圖放棄開封北遁,完顏兀術對此哀歎道:“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

完顏兀術沒有想到,嶽飛的背嵬軍竟然在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以步兵多次大破他引以為傲的“鐵浮屠”和“拐子馬”,幾十年來,金兵“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也被背嵬軍一而再、再而三地無情擊破,以致于金軍內部竟然傳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

最後一戰:特種軍的命運

然而,就在收復開封、光復故土指日可待之際,歷史上聞名的,宋高宗催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接踵而至了。

想當初,宋高宗也曾對岳飛面授機宜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然而就在北伐勝利在望之際,宋高宗卻打起了小算盤,強令嶽飛退兵,以致嶽飛流淚揚天長嘯:“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

無奈回到臨安後,有所感悟的嶽飛提交辭呈,懇請朝廷解除他的軍職,讓他返鄉務農,然而宋高宗卻說:“未有息戈之期”,他厭惡岳飛的自主北伐,擔心迎回宋欽宗後會使他的帝位動搖,但完顏兀術也有可能捲土重來,因此,他還需要利用嶽飛和他的背嵬軍、岳家軍。

幾個月後,紹興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顏兀術果然再度領兵南下,農曆二月,嶽飛再次領兵馳援淮西前線,當聽說背嵬軍的8000騎兵主力再次前來時,完顏兀術識貨得很,又且戰且退了。

這也是,嶽飛和背嵬軍,最後一次的抗金之戰。

▲宋高宗與秦檜,合謀殺死嶽飛、裁併背嵬軍。

想當初,在郾城大戰之後、潁昌之戰前,背嵬軍悍將楊再興率領300背嵬騎兵,在戰爭前線哨探,不料卻猝然遭遇數萬金軍主力,楊再興率領300背嵬將士們奮勇殺敵、誓死不退,當時箭如雨下,楊再興每中一箭,都折斷箭杆繼續衝殺,最後不幸馬陷小商河,被金軍射成“刺蝟”而亡。

楊再興死後,岳家軍追得他的屍體並將其火化,火化前,將士們從他身上拔下來的箭鏃,竟然達“二升”之多。而與斯巴達三百勇士力戰波斯帝國十幾萬大軍一樣,楊再興和他的三百背嵬軍勇士們,也最終全部力戰殉國。

楊再興的死,也提前揭示了,嶽飛和背嵬軍、岳家軍的命運。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兩國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此前被嶽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而且完顏兀術要求:“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最終下令殺死嶽飛,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背嵬軍的領兵統制、岳飛長子岳雲,以及岳飛的大將張憲,臨死前,嶽飛在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後,包括背嵬軍在內的岳家軍,被參與宋高宗、秦檜密謀的張俊,派遣心腹田師中接管,背嵬軍等岳家軍也被逐漸裁減、撤並,最終逐漸消失。

毀滅:背嵬軍;哀哉:南宋

嶽飛死後19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再次統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試圖征滅南宋,而當時,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已被殺的殺、死的死,宋高宗手下已無可用之兵、可用之將,就在這時,他才想起來岳飛和當年那勇悍無比的背嵬軍來。

只是無比運氣的是,金軍軍心不一、戰力衰弱,而在採石(今安徽馬鞍山)之戰中,竟然被一個書生虞允文,臨時指揮一幫散軍遊勇擊敗,此後不久金軍內訌,金主完顏亮被殺,金軍主動退兵,才使得嚇出一身冷汗的宋高宗得以續保了皇位。

但南宋不過是苟延殘喘。

西元1279年,隨著崖山之戰的潰敗,宋王朝最後的血脈宋帝趙昺,最終被陸秀夫背著一起跳海殉國,至此,南宋延續152年的江山也宣告結束。

▲忠心報國的嶽飛和背嵬軍,最終被宋高宗一手毀滅。

只是不知道宋帝昺的在天之靈,是否會想起他的祖先、宋高宗在1141年,連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嶽飛從朱仙鎮退兵的那些往事?

本來,勝利的曙光在即;最終,卻幻化成了,一個王朝毀滅的悲歎。

南宋滅國後的第六年(1285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委派為江南釋教總攝的番僧楊璉真伽,挖開了宋高宗趙構的永思陵和其他幾座南宋皇陵,在盜取金銀財寶後,楊璉真伽將宋高宗趙構的屍骨全部曝之荒野,任憑風吹日曬雨淋。

而被他下令殺害的岳飛、岳雲和張憲,還有陣亡的楊再興,以及無數的背嵬軍和岳家軍將士們,又該如何看待他們的君王呢?

大宋,還是亡了。

▲嶽飛治軍嚴酷,使得背嵬軍戰力勇悍。

嶽飛對於背嵬軍的治理更是嚴酷。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鄂國金佗稡編》卷九《遺事》中記載:嶽飛訓練岳家軍尤其是背嵬軍,都要求平時訓練,必須也是身著重鎧,模仿實戰衝擊、苦練沖陡坡、跳壕溝等戰鬥動作,有一次嶽雲駕戰馬在訓練中跌倒,嶽雲說原因是很少練習,對此嶽飛大怒,說如果是實戰,也是這樣嗎?盛怒之下就要將嶽雲推出斬首,幸虧眾將苦苦哀求,才改而重責100軍棍。

南宋初期,天下大亂,各路將領軍隊往往擄掠搶奪,但嶽飛治軍酷嚴,有一次,有個士兵因為拿了鄉民一縷麻草綁草鞋,就被嶽飛追查後斬首;在極端嚴格的軍紀下,整個岳家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百姓,有一次岳家軍一個士兵去買柴,百姓主動少收了二文錢,這個士兵竟然堅決拒絕說:“你是想用二文錢,買我的腦袋嗎?”

由於訓練嚴格、軍紀嚴明,作為岳家軍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幾乎是勇不可擋,南宋人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記載:“韓(世忠)、嶽(飛)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意思是說,岳飛所精心挑選的背嵬軍士,其士兵地位較高、犒賞也多,並且兵士“勇健無比”,加上嶽飛的嚴酷訓練和軍紀管理,背嵬軍幾乎是“無堅不摧”。

特種出擊:潁昌殲敵

儘管郾城慘敗,但完顏兀術並不甘心,敗給嶽飛,他心裡不服。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十四日,完顏兀術再次組織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猛攻潁昌(河南許昌),在完顏兀術看來,郾城戰敗只是一時倒楣,這一次,他集結更多兵馬,勢要在潁昌城下,將岳家軍主力殲滅方休。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的是,背嵬軍已馳援潁昌,將再次給予金軍迎頭痛擊。

潁昌之戰開始後,嶽飛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再次作為前鋒出擊,岳飛長子、背嵬軍統制嶽雲親自率領800背嵬騎兵正面衝擊,背嵬軍步兵則從左右兩翼同時出擊,潁昌之戰,背嵬軍跟其他岳家軍一起“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背嵬主將岳雲在戰鬥中身受數十創,盔甲、衣裳全部被鮮血染紅(史載“甲裳盡赤”),仍然奮勇殺敵、不下火線。這場戰鬥,背嵬軍跟其他岳家軍一起,共斬殺金軍五千多人,俘虜士卒二千余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多匹,完顏兀術的女婿夏金吾、金軍副統軍粘罕索孛堇也被背嵬軍等所殺,完顏兀術倉皇逃竄。

▲完顏兀術的精銳騎兵,大部分被背嵬軍殲滅。

隨後,背嵬軍作為前鋒部隊挺進距離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僅有20多公里遠的朱仙鎮,並在朱仙鎮再次大破金軍,致使金軍震怖、一度試圖放棄開封北遁,完顏兀術對此哀歎道:“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

完顏兀術沒有想到,嶽飛的背嵬軍竟然在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以步兵多次大破他引以為傲的“鐵浮屠”和“拐子馬”,幾十年來,金兵“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也被背嵬軍一而再、再而三地無情擊破,以致于金軍內部竟然傳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

最後一戰:特種軍的命運

然而,就在收復開封、光復故土指日可待之際,歷史上聞名的,宋高宗催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接踵而至了。

想當初,宋高宗也曾對岳飛面授機宜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然而就在北伐勝利在望之際,宋高宗卻打起了小算盤,強令嶽飛退兵,以致嶽飛流淚揚天長嘯:“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

無奈回到臨安後,有所感悟的嶽飛提交辭呈,懇請朝廷解除他的軍職,讓他返鄉務農,然而宋高宗卻說:“未有息戈之期”,他厭惡岳飛的自主北伐,擔心迎回宋欽宗後會使他的帝位動搖,但完顏兀術也有可能捲土重來,因此,他還需要利用嶽飛和他的背嵬軍、岳家軍。

幾個月後,紹興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顏兀術果然再度領兵南下,農曆二月,嶽飛再次領兵馳援淮西前線,當聽說背嵬軍的8000騎兵主力再次前來時,完顏兀術識貨得很,又且戰且退了。

這也是,嶽飛和背嵬軍,最後一次的抗金之戰。

▲宋高宗與秦檜,合謀殺死嶽飛、裁併背嵬軍。

想當初,在郾城大戰之後、潁昌之戰前,背嵬軍悍將楊再興率領300背嵬騎兵,在戰爭前線哨探,不料卻猝然遭遇數萬金軍主力,楊再興率領300背嵬將士們奮勇殺敵、誓死不退,當時箭如雨下,楊再興每中一箭,都折斷箭杆繼續衝殺,最後不幸馬陷小商河,被金軍射成“刺蝟”而亡。

楊再興死後,岳家軍追得他的屍體並將其火化,火化前,將士們從他身上拔下來的箭鏃,竟然達“二升”之多。而與斯巴達三百勇士力戰波斯帝國十幾萬大軍一樣,楊再興和他的三百背嵬軍勇士們,也最終全部力戰殉國。

楊再興的死,也提前揭示了,嶽飛和背嵬軍、岳家軍的命運。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兩國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此前被嶽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而且完顏兀術要求:“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最終下令殺死嶽飛,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背嵬軍的領兵統制、岳飛長子岳雲,以及岳飛的大將張憲,臨死前,嶽飛在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後,包括背嵬軍在內的岳家軍,被參與宋高宗、秦檜密謀的張俊,派遣心腹田師中接管,背嵬軍等岳家軍也被逐漸裁減、撤並,最終逐漸消失。

毀滅:背嵬軍;哀哉:南宋

嶽飛死後19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再次統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試圖征滅南宋,而當時,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已被殺的殺、死的死,宋高宗手下已無可用之兵、可用之將,就在這時,他才想起來岳飛和當年那勇悍無比的背嵬軍來。

只是無比運氣的是,金軍軍心不一、戰力衰弱,而在採石(今安徽馬鞍山)之戰中,竟然被一個書生虞允文,臨時指揮一幫散軍遊勇擊敗,此後不久金軍內訌,金主完顏亮被殺,金軍主動退兵,才使得嚇出一身冷汗的宋高宗得以續保了皇位。

但南宋不過是苟延殘喘。

西元1279年,隨著崖山之戰的潰敗,宋王朝最後的血脈宋帝趙昺,最終被陸秀夫背著一起跳海殉國,至此,南宋延續152年的江山也宣告結束。

▲忠心報國的嶽飛和背嵬軍,最終被宋高宗一手毀滅。

只是不知道宋帝昺的在天之靈,是否會想起他的祖先、宋高宗在1141年,連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嶽飛從朱仙鎮退兵的那些往事?

本來,勝利的曙光在即;最終,卻幻化成了,一個王朝毀滅的悲歎。

南宋滅國後的第六年(1285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委派為江南釋教總攝的番僧楊璉真伽,挖開了宋高宗趙構的永思陵和其他幾座南宋皇陵,在盜取金銀財寶後,楊璉真伽將宋高宗趙構的屍骨全部曝之荒野,任憑風吹日曬雨淋。

而被他下令殺害的岳飛、岳雲和張憲,還有陣亡的楊再興,以及無數的背嵬軍和岳家軍將士們,又該如何看待他們的君王呢?

大宋,還是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