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劉邦遇上朱元璋,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超時空對話之:劉邦之遇朱元璋

在遼闊的中原版圖上, 有兩個大國毗鄰, 一個是漢, 一個是明。 這兩國的國力相當, 誰也沒有徹底消滅誰的實力, 再加上亂世已經持續了太久了, 戰爭已經讓百姓受盡流離之苦。 要打仗, 將士無心, 君王亦無意, 所以兩國選擇了和平建邦。

這樣一來, 天下承平日久, 太平盛世的安逸更是讓兩國國君志得意滿, 再不作興兵之念。 漢高祖劉邦是市井出身, 黃袍加身之後, 總擔心被人看不起, 所以有心衣錦還鄉, 顯示一下自己的風光。 為了造勢, 他甚至邀請了明太祖朱元璋和自己一同前往。

朱元璋自然欣然應允, 遂攜自己的皇后馬氏與高祖劉邦一起, 來到沛縣。

劉邦為了顯示自己的親政愛民和節儉樸素, 出行隨從很少, 妃子亦只帶了皇后呂氏和寵妃戚夫人。

“吾等是乘馬車還是坐轎子?”劉邦問道。

“自當……”馬皇后剛準備說話, 就被朱元璋瞪了一眼,

後面的話只好咽了回去。

朱元璋淡淡說道:“客隨主便, 由劉兄決定便可。 ”馬皇后也不再說活。

劉邦又望向呂後和戚夫人。

“路途遙遠, 妾以為當坐轎子, 以免顛簸。 ”戚夫人仗著得寵, 不分主次地率先說道。 劉邦欣然一笑, 說:“美人言之有理, 那便坐轎子吧。

不料話音剛落, 呂後冷哼一聲, 開口說道:“陛下是要回歸故里, 顯示自己親政愛民之心, 如此大張旗鼓, 有違本意。 實在是要不得, 要不得。 ”

劉邦皺眉道:“皇后之意, 難道我等要乘馬車一路顛簸過去嗎?縱然你我不介意, 但貴賓在此, 怎可如此怠慢?真是不識大體。 ”

呂後厲聲道:“方今開始說我不識大體了?當初家父助你起兵之時, 怎不見你說這話?那時行軍打仗, 比現在艱苦得多, 也沒見你抱怨一句。 縱然是貴為君王, 不可忘本的道德倫理, 也還是需得在意的。 ”

劉邦聽到那句“當初家父助你起兵之時”, 臉色就是一變。

待呂後說完之後, 他乾咳一聲, 自己笑了笑, 說:“皇后之言, 亦合情理, 既是還鄉, 就一切從簡吧。 畢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賢弟你說呢?”說著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揖了揖手, 說:“如此安排, 實顯示出劉兄的愛民如子、樸素節儉, 為百姓之福也。 ”

劉邦點了點頭, 轉眼卻看到馬皇后似有話說, 於是道:“弟妹有話但說無妨。 ”馬皇后一聽, 剛準備張嘴, 卻聽見朱元璋說道:“皇后大概也是覺得劉兄如此仁德,

實為萬民之福, 欲督促吾亦要行此仁政, 是麼?”

馬皇后轉頭就看見他充滿威嚴的目光, 不敢對視, 笑著說道:“妾意正是如此。 生我在父母, 知我者夫君也。 ”

劉邦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即招來左右, 吩咐準備馬車, 此次便乘馬車前往。

朱元璋仍然不動聲色。 那邊呂後也滿意地笑了笑, 只有馬皇后和戚夫人苦著臉, 卻又無可奈何。

酒宴歌舞、推杯換盞之後,各自散去,朱元璋回到房內,關好門窗,在馬皇后耳邊輕聲說道:“若呂後不除,高祖之後,大漢恐掌于婦人之手啊!”

馬皇后一驚,回想起今日之事,不禁長歎一聲,深有同感。

酒宴歌舞、推杯換盞之後,各自散去,朱元璋回到房內,關好門窗,在馬皇后耳邊輕聲說道:“若呂後不除,高祖之後,大漢恐掌于婦人之手啊!”

馬皇后一驚,回想起今日之事,不禁長歎一聲,深有同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