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數百人的疲憊之師,遠征新疆孤守空城整整3年,沒給漢人丟臉!

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 長距離行軍更是考驗一個國家的後勤能力。 但是我們在漢朝的時候, 卻靠著農耕社會的生產力, 遠入今天的俄羅斯, 新疆地區, 跨越數千公里的戰線上和強大的匈奴人戰鬥。 其中完成這些壯舉的並不只是因為漢朝國力強盛, 更多的是因為當時的民族戰鬥力的信心, 才給後世留下了大漢的尊譽。

西元74年, 漢章帝年間, 朝廷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 屯兵金蒲城(今天的烏魯木齊、天山一帶)。 雖然掌管著新疆廣大的地區, 可是, 那時候漢人在新疆地區其實人數比較少, 所以士兵也不多。 再加上新疆距離中原太遠, 新疆的守軍的後勤保障也比較困難, 駐紮不了太多人。 所以雖然是戰鬥一線, 其實當時也只有屯兵數百人。

75年, 北匈奴騎兵進攻金蒲城, 耿恭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 兩次迫使北匈奴領兵撤退。 後來耿恭又移師疏勒城, 又遭北匈奴猛烈攻擊, 城中彈盡糧絕, 但耿恭和部下仍堅守不屈, 身處險境。

耿恭就在大漠古城和數萬匈奴騎兵對峙著, 匈奴血流成河也沒有攻打下來。 在孤城戰士的盼望下, 終於, 在76年, 朝廷的援軍開赴到了新疆。 朝廷援軍在柳中(今新疆鄯善縣附近)打敗車師, 北匈奴軍隊也驚慌而逃。

但是, 當時耿恭和朝廷已經失聯很久了, 古代通訊很不方便, 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當時, 耿恭的一位老部下范羌也在朝廷援軍中, 他力主營救耿恭, 但是其他將領因為深入敵人腹地而不敢去。

“你們不去, 我去”, 於是範羌便帶領兩千救兵孤軍深入。 行軍途中歷經艱險, 曾遇到過一丈多深的積雪。 終於援軍精疲力盡, 勉強到達了金蒲城。 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 以為匈奴來了援軍, 大為震驚。 範羌從遠處喊道:“我是範羌, 朝廷派部隊迎接校尉來了!”城中的人齊呼萬歲。

於是打開城門, 大家互相擁抱, 痛哭流涕。

接到耿恭後, 第二天大家便和援軍一道撤退。 返回途中遇到北匈奴追兵, 漢軍邊戰邊走。 從疏勒城出發時, 耿恭的軍隊還有二十六人, 沿途不斷死亡, 到第二年三月抵達玉門時, 只剩下了十三人。 這十三人衣衫襤褸, 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勝利回歸!

讀到這個故事,眼眶又一次的濕潤,耿恭的堅強不屈、邊疆戰士的錚錚鐵骨,鑄成了漢民族的脊樑!玉門關守將在給皇帝的上書中,一句“不為大漢恥”,我覺得是對耿恭的最好評價了!大漢終究沒有忘記在邊關浴血奮戰的十三名將士。他們的血也沒有白流。正是他們的英勇,才給我們後世留下了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強漢之心!

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勝利回歸!

讀到這個故事,眼眶又一次的濕潤,耿恭的堅強不屈、邊疆戰士的錚錚鐵骨,鑄成了漢民族的脊樑!玉門關守將在給皇帝的上書中,一句“不為大漢恥”,我覺得是對耿恭的最好評價了!大漢終究沒有忘記在邊關浴血奮戰的十三名將士。他們的血也沒有白流。正是他們的英勇,才給我們後世留下了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強漢之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