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董收藏之漆器:《髹飾錄》對漆器做的分類及解釋(下)

(接上期)

蓮紋黑漆金理勾描漆盤

五、 填嵌門, 也包括兩種類型, 填和嵌。 填就是在漆器上做出凹下去的花紋, 把不同的色漆填進去,

幹後磨平。 填這種工藝在《髹飾錄》把填漆放在填嵌門裡, 把雕填(戧金細勾填漆)因為使用了填和描兩種方法, 就歸了斒斕門。 雕填就是先描繪花紋, 然後沿著花紋的邊緣勾雕陰紋線條, 花紋的紋理也刻上陰紋, 然後再填金粉, 這種漆器在明清極多, 數量僅次於剔紅。

雕填是沿用舊稱, 陰紋裡面填的是金。 填漆是填的不同顏色的漆, 應該是先有填漆, 後有雕填。

填下麵有“磨顯填漆”、“鏤嵌填漆”兩類, 磨顯填漆之下又有“綺紋填漆”、“彰髹”、“犀皮”三種。

綺就是平紋地起斜紋花的單色絲織物, 綺紋就是要模仿綺這種布料上的花紋。 用稠漆刷漆器表面, 刷子本身會在漆器表面形成刷絲紋, 幹後用漆填凸。

彰者, 明也, 令糙漆乾裂出裂紋, 後用不同顏色的漆填充裂紋之處,

令其裂紋愈加彰顯旨意。

棕絲紋彰髹漆瓶

犀皮, 令其糙漆起皺凸起, 後用多層不同顏色漆蓋平凸起, 再加以打磨, 會出現層層圓圈, 斑駁陸離, 十分華美。

明 紅面犀皮圓盒

清 漆皮圓盒

嵌, 《髹飾錄》裡面的嵌主要是指嵌螺鈿、嵌金銀。 而百寶嵌則歸為斒斕門。 嵌螺鈿有軟硬之分(厚薄), 工藝相似, 只是精細有別, 軟鈿又稱為點螺或點螺漆, 因為使用夜光螺的珍珠層嵌入。 將河蚌、夜光螺等的貝殼內側的珍珠層, 磨製成薄片, 利用這些色彩斑斕的薄片, 組成成人物、亭臺樓閣、花鳥魚蟲的圖案, 拼貼、鑲嵌於漆坯上, 再經過髹漆、拋光製作而成。

嵌螺鈿加金銀片黑漆箱

嵌螺鈿從明朝中期開始流行, 有的還會加金銀片。 到清初發展到高峰。 鈿片剝離的非常薄, 裁切精細, 拼接巧妙, 刻畫栩栩如生。 當時的嵌漆名家有江千里、吳伯祥、吳嶽楨等, 其中以江千里(字秋水)為最有名, 有“杯盤處處江秋水, 卷軸家家查二瞻”之說。 但是後來由於江千里的名聲在外, 很多漆器上寫了江千里, 未必就真的是江千里做的。

江千里點螺漆

上面說的嵌螺鈿都是螺鈿和漆面相平。還有一種用厚螺鈿,本身加以雕刻,做成浮雕的樣子,嵌入漆器,花紋高出漆面,這就叫做“鐫鈿”,鐫鈿再發展用不同材料如:珊瑚、瑪瑙、琥珀、玳瑁、象牙、松石等就叫百寶嵌了,那樣又歸了斒斕門。鐫鈿名家是清朝中期以後的揚州漆工盧映之、盧葵生祖孫。

“嵌金銀”下記有“片嵌”、“沙嵌”、“絲嵌”三種,都是以金銀的形狀來分,工藝差別不是很大。

清代鐫鈿百寶嵌洗象圖

六、陽識門,陽,就是凸出的。利用漆未幹之性堆出花紋。陽識門和堆起門都是用了堆漆工藝。陽識門北宋有用,但是由於色彩單一,不夠美觀,明清極少實物,偶有漆器局部使用堆漆,並不多見。

七、堆起門,堆起門也用堆漆工藝,但是複雜的多,用漆灰堆出花紋,再加以雕刻,描繪的漆器。堆漆包括“識文”和“隱起”兩種做法,識為高起之意,所謂識文,就是用漆灰或稠漆堆畫出高於漆面的花紋之後,不加雕琢。而加飾雕琢的做法稱為“隱起”。

瓜蝶紋灑金地識文描金葵瓣式捧盒

堆漆對於在漆器表面做花紋是一種方便的做法。有一種堆紅,比剔紅工藝更加省時省力,下面直接用漆灰堆起花紋或者直接用模子在漆灰上印出花紋,再塗上朱漆,來模仿剔紅,所以又叫假雕紅。

現代堆紅三螭紋圓盒

八、雕鏤門,包括各種雕漆。包括上面施有剔紅,剔犀,假雕漆(堆起),雕螺鈿(鐫鈿)等雕和鏤工藝的漆器。

元 花卉紋剔紅渣鬥

剔紅包括剔黃、剔綠、剔黑、剔彩等雕漆漆器,只是色彩不同,工藝都是一樣的,以剔紅為最著名,所以去了剔紅代表。剔紅工藝在元末達到高峰。有名工張成、張德剛(張成之子)、楊茂等。款識為針劃姓名款。永宣剔紅漆器工藝品質下降,正統到正德無有年款雕漆器,僅有流失海外的弘治二年平涼王銘刁款識的滕王閣剔紅盤一件。斷代問題上尚有探索餘地。嘉靖雕漆多刻年款工藝有所提升,萬曆雕漆作風拘謹,刀法繁密,刀刻填金加干支款。

明茶花紋剔紅盤

清代至乾隆雕漆大盛,器物種類增多,從小到杯盤碗盞到車船建築,桌案床幾都有用剔紅,刀鋒畢露,繁複纖巧,也出現了一些髹飾錄沒有記載的技藝。

雲紋剔犀盤

剔犀,多是雲紋變體(不雕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故稱雲雕,是以不同顏色的大漆一層層刷過去,就像犀皮用不同的漆色一樣,但是不做凹凸,斜著下刀,不同的色彩就在刀口處顯現。層層疊疊如犀角斷紋。剔犀的顏色多以黑、紫、朱三色為主,黃色和綠色的顏色極為少見。

假雕漆、雕螺鈿上面都說過了,就不贅述了。

九、戧(qiang)劃門,即刻畫花紋,紋內打金膠填金銀粉的漆器,現在也歸作雕填,或戧金。

雲龍紋朱漆戧金玉圭盒

十、斒斕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紋飾和工藝結合的漆器。斒斕、複飾、紋間三門分類有些不甚科學,僅記錄而已。

戧金細勾填漆就是被劃做斒斕門,其實是雕填門的工藝加上戧金工藝。也被稱作小雕填。

鳳紋戧金細勾填漆蓮瓣捧盒

十一、複飾門、《髹飾錄》中記錄了灑金地諸飾、細斑地諸飾、綺紋地諸飾、羅紋地諸飾、錦紋戧金地諸飾五條,就是在以上五種地子的基礎上,再施以其他工藝的花紋,就被稱作複飾門。

十二、紋間門,《髹飾錄》記錄了攢犀、款彩間犀皮、嵌蚌間填漆、填漆間沙蚌、填蚌間戧金、嵌金間螺鈿六條,記錄文質不平的戧劃與款彩,與文質齊平的填嵌諸飾互為主體裝飾與次要裝飾的綜合工藝。

款彩實際屬於雕鏤門,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地子,上黑漆或其他色漆,用近似白描的方法在漆面上勾花紋,保留花紋輪廓而將輪廓內的漆灰都剔去,使花紋低陷。然後用各種色漆或色油填入輪廓,成為彩色圖畫。也叫大雕漆。

清 款彩屏風

江千里點螺漆

上面說的嵌螺鈿都是螺鈿和漆面相平。還有一種用厚螺鈿,本身加以雕刻,做成浮雕的樣子,嵌入漆器,花紋高出漆面,這就叫做“鐫鈿”,鐫鈿再發展用不同材料如:珊瑚、瑪瑙、琥珀、玳瑁、象牙、松石等就叫百寶嵌了,那樣又歸了斒斕門。鐫鈿名家是清朝中期以後的揚州漆工盧映之、盧葵生祖孫。

“嵌金銀”下記有“片嵌”、“沙嵌”、“絲嵌”三種,都是以金銀的形狀來分,工藝差別不是很大。

清代鐫鈿百寶嵌洗象圖

六、陽識門,陽,就是凸出的。利用漆未幹之性堆出花紋。陽識門和堆起門都是用了堆漆工藝。陽識門北宋有用,但是由於色彩單一,不夠美觀,明清極少實物,偶有漆器局部使用堆漆,並不多見。

七、堆起門,堆起門也用堆漆工藝,但是複雜的多,用漆灰堆出花紋,再加以雕刻,描繪的漆器。堆漆包括“識文”和“隱起”兩種做法,識為高起之意,所謂識文,就是用漆灰或稠漆堆畫出高於漆面的花紋之後,不加雕琢。而加飾雕琢的做法稱為“隱起”。

瓜蝶紋灑金地識文描金葵瓣式捧盒

堆漆對於在漆器表面做花紋是一種方便的做法。有一種堆紅,比剔紅工藝更加省時省力,下面直接用漆灰堆起花紋或者直接用模子在漆灰上印出花紋,再塗上朱漆,來模仿剔紅,所以又叫假雕紅。

現代堆紅三螭紋圓盒

八、雕鏤門,包括各種雕漆。包括上面施有剔紅,剔犀,假雕漆(堆起),雕螺鈿(鐫鈿)等雕和鏤工藝的漆器。

元 花卉紋剔紅渣鬥

剔紅包括剔黃、剔綠、剔黑、剔彩等雕漆漆器,只是色彩不同,工藝都是一樣的,以剔紅為最著名,所以去了剔紅代表。剔紅工藝在元末達到高峰。有名工張成、張德剛(張成之子)、楊茂等。款識為針劃姓名款。永宣剔紅漆器工藝品質下降,正統到正德無有年款雕漆器,僅有流失海外的弘治二年平涼王銘刁款識的滕王閣剔紅盤一件。斷代問題上尚有探索餘地。嘉靖雕漆多刻年款工藝有所提升,萬曆雕漆作風拘謹,刀法繁密,刀刻填金加干支款。

明茶花紋剔紅盤

清代至乾隆雕漆大盛,器物種類增多,從小到杯盤碗盞到車船建築,桌案床幾都有用剔紅,刀鋒畢露,繁複纖巧,也出現了一些髹飾錄沒有記載的技藝。

雲紋剔犀盤

剔犀,多是雲紋變體(不雕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故稱雲雕,是以不同顏色的大漆一層層刷過去,就像犀皮用不同的漆色一樣,但是不做凹凸,斜著下刀,不同的色彩就在刀口處顯現。層層疊疊如犀角斷紋。剔犀的顏色多以黑、紫、朱三色為主,黃色和綠色的顏色極為少見。

假雕漆、雕螺鈿上面都說過了,就不贅述了。

九、戧(qiang)劃門,即刻畫花紋,紋內打金膠填金銀粉的漆器,現在也歸作雕填,或戧金。

雲龍紋朱漆戧金玉圭盒

十、斒斕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紋飾和工藝結合的漆器。斒斕、複飾、紋間三門分類有些不甚科學,僅記錄而已。

戧金細勾填漆就是被劃做斒斕門,其實是雕填門的工藝加上戧金工藝。也被稱作小雕填。

鳳紋戧金細勾填漆蓮瓣捧盒

十一、複飾門、《髹飾錄》中記錄了灑金地諸飾、細斑地諸飾、綺紋地諸飾、羅紋地諸飾、錦紋戧金地諸飾五條,就是在以上五種地子的基礎上,再施以其他工藝的花紋,就被稱作複飾門。

十二、紋間門,《髹飾錄》記錄了攢犀、款彩間犀皮、嵌蚌間填漆、填漆間沙蚌、填蚌間戧金、嵌金間螺鈿六條,記錄文質不平的戧劃與款彩,與文質齊平的填嵌諸飾互為主體裝飾與次要裝飾的綜合工藝。

款彩實際屬於雕鏤門,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地子,上黑漆或其他色漆,用近似白描的方法在漆面上勾花紋,保留花紋輪廓而將輪廓內的漆灰都剔去,使花紋低陷。然後用各種色漆或色油填入輪廓,成為彩色圖畫。也叫大雕漆。

清 款彩屏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