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紀念我曾經讀過的詩和詩人|隨筆

01

夜裡淩晨兩點, 一陣電話鈴聲響起, 友人告訴我自己因年底的工作太多、壓力大而失眠, 焦慮之中只是打個電話, 聽到我這個夜貓子慵懶的聲音後,

就掛了電話。 其實, 大多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兩三點休息是我基本的作息時間, 故好友打來電話也是正常。 只是昨天晚上有些疲憊, 回來之後翻看了一會手機, 不到九點到頭便睡。

接了好友的電話之後, 就了無睡意了。 從未安分過的思想便又開始天馬星空起來, 近幾天,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 都在盤點即將過去的2017, 我也有有樣學樣地盤點一下過去一年的想法, 於是, 打開手機翻了翻朋友圈, 看到了一篇新京報書評週刊《2017, 他們離我們遠去》的文章, 是對一些作家、學者、哲學家和詩人的追憶, 其中提到了著名詩人余光中和屠岸, 他們兩人的詩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經常在雜誌上拜讀。 於是,

受到啟發, 寫一點詩和詩人有關的文字吧, 權當是牽強附會地跟一下潮流, 不要錯過了這追憶過去和開啟未來的新的時間節點吧。

02

詩歌, 是打開我文學之夢的鑰匙, 儘管這條路至今仍看不到未來, 但多年來一直從未放棄, 因為文學的情懷支撐我生活、工作、行走。 餘光中的《鄉愁》在上學時就能倒背如流, 屠岸是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後, 通過訂閱《人民文學》、《詩刊》等雜誌後讀到他的詩, 其中還有被稱為詩壇“怪傑”的李老鄉, 還有居住于酒泉的詩人林染、在甘南工作的定西籍詩人阿信等, 還有以一首《致橡樹》聞名詩壇的女詩人舒婷等。 由於是經常拜讀的耳目濡染, 我也學著寫詩, 1994年在家鄉報紙《定西日報》刊發處女詩《蕎麥花盛開的季節》後,

便迷戀上讀詩、寫詩, 寫詩、讀詩, 所以對於詩壇也有所關注。

2017年, 我所熟悉的幾位詩人老鄉、余光中、屠岸先後離去, 帶著他們的詩句典章、詩意情懷, 到另一個國度去行吟。 留下他們唯美的華章和高潔的靈魂, 洗滌奔走於塵世中芸芸眾生的靈魂。 正如新京報書評週刊《2017, 他們離我們遠去》中所寫:“無論他們擁有怎樣的世俗生活, 他們都是人類思想史上耀眼的明珠, 都度過了珍貴高尚的智識生活。 ”“歲末年底, 讓我們用祝福送別他們, 惟願他們離開紛繁複雜的人間, 去往更加光明寧靜的世界。 那麼, 離別將不應只有悲傷。 ”

03

對於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餘光中, 是通過《鄉愁》讀到人, 其現實主義的詩風, 凝結的是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地和和平的熱愛;而屠岸,

從我讀到的詩歌來看, 是一位寫實主義的詩人, 多以一人一物、一景一事立意, 自由抒情達意, 並融有哲理性觀點, 比如《紙船》, 有歸去來兮的象徵意韻;而老鄉, 是我在所有的作家詩人中唯一有過一面之緣的詩人。 因為我是一個比較隨性而率性的人, 加上被前同事蓋棺定論為“外柔內剛”的性格, 不追逐名人、也不媚顏權貴, 所以, 除了老鄉、《飛天》雜誌社馬青山(甘肅作家)、《甘肅日報》牛慶國(甘肅詩人)之外, 其它一概不曾見過。 而老鄉, 斯人已逝, 但在他辦公室說過的一句話至今言猶在耳。 2002年, 在他的辦公室內, 他邊看我一首《為驢正身》的小詩, 邊對我說“牛, 永遠是老大哥。 ”我理解了他對牛吃苦耐勞的美德的敬重,
他曾有一首《二月》的詩歌中, 寫過牛的善良。 讀他的詩, 時而俠客風塵、仗劍走天涯, 比如《白馬與悼劍》, 時而柔情幽默, 比如我的《左領右舍》。 正因如此, 他被稱為詩壇“怪傑”, 一點也不為過。 而今, 我所知悉的詩人當中的三位於同年駕鶴西去, 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 只留下他們唯美的詩章, 為我世和後世吟誦傳唱, 其實, 人從出生入世, 再到入土為安, 功名利祿終是煙灰塵埃, 唯有高潔神聖的思想和靈魂, 才是恒久的紀念和傳承, 僅此而已。

04

春花秋月有又一年, 夏雨冬雪又一輪。 時針如約而走, 年華緊隨其後, 不變的是日月星辰, 老去的是青春芳華, 逝去的是暮年光景。 在新舊交替的又一個輪回中, 無以為記, 唯有在這個跨年的暮鼓晨鐘敲響之際, 讀他們生花的佳句,品他們高潔的人生況味,以激勵自己不忘初心,或許是最好的紀念,也或許是對舊年逝去的些許有意義的盤點吧!

附三位詩人詩作:

2017年7月10日的早晨,詩人老鄉在天津某醫院安靜地關閉了生命的詩行

《我的左鄰右舍》

左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多麼幸福的老兩口

小倆口

一戶山裡人的家庭

陶醉過多少人的眼睛

右舍:笑開眉眼的山花

謎語一樣紅著 似在勸說一隻翠鳥

那只鳥 滴著大滴的淚珠反抗

——不嫁 就是不嫁

牆頭上 藤的天梯為誰搖擺不定

綠得自言自語

落木千山天遠大 風也大

感謝你在風中光臨我家

你笑我:風花秋月滿鄰滿院

老兄的眼福的確不淺

唉 我說老鷹兄弟——

若論眼界的開闊 你才是我

真正的大哥

(原載於1997年第1期《詩刊》)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臺灣逝世,享年89歲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紙船》

那一年我和你曾到廢園的池塘,

把螞蟻放進一群紙褶的小船,

讓它們漂過綠蔭下廣闊的海洋,

被陣陣西風從此岸猛吹到彼岸。

你還說組成了小人國無敵艦隊,

在港口舉行隆重的出征典禮。

我們為勝利的戰士唱凱歌助威,

我們為犧牲的水手灑哀悼的淚滴。

把這些美麗的話語留在我心上,

你憑著孩子的好奇親自去航海了。

當紙船在我的心浪上顛簸的時光,

作為失敗者你從海上歸來了。

世界上常有失敗和勝利的交替,

幻象卻永遠保持著不敗的魅力!

(寫於2017年12月29日淩晨6時)

讀他們生花的佳句,品他們高潔的人生況味,以激勵自己不忘初心,或許是最好的紀念,也或許是對舊年逝去的些許有意義的盤點吧!

附三位詩人詩作:

2017年7月10日的早晨,詩人老鄉在天津某醫院安靜地關閉了生命的詩行

《我的左鄰右舍》

左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多麼幸福的老兩口

小倆口

一戶山裡人的家庭

陶醉過多少人的眼睛

右舍:笑開眉眼的山花

謎語一樣紅著 似在勸說一隻翠鳥

那只鳥 滴著大滴的淚珠反抗

——不嫁 就是不嫁

牆頭上 藤的天梯為誰搖擺不定

綠得自言自語

落木千山天遠大 風也大

感謝你在風中光臨我家

你笑我:風花秋月滿鄰滿院

老兄的眼福的確不淺

唉 我說老鷹兄弟——

若論眼界的開闊 你才是我

真正的大哥

(原載於1997年第1期《詩刊》)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臺灣逝世,享年89歲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紙船》

那一年我和你曾到廢園的池塘,

把螞蟻放進一群紙褶的小船,

讓它們漂過綠蔭下廣闊的海洋,

被陣陣西風從此岸猛吹到彼岸。

你還說組成了小人國無敵艦隊,

在港口舉行隆重的出征典禮。

我們為勝利的戰士唱凱歌助威,

我們為犧牲的水手灑哀悼的淚滴。

把這些美麗的話語留在我心上,

你憑著孩子的好奇親自去航海了。

當紙船在我的心浪上顛簸的時光,

作為失敗者你從海上歸來了。

世界上常有失敗和勝利的交替,

幻象卻永遠保持著不敗的魅力!

(寫於2017年12月29日淩晨6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