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這麼乾淨,是因為日本民族天生愛乾淨嗎?

文/快哉風

去過日本的朋友, 大約都有過手上捏著垃圾四顧茫然找垃圾筒的經歷:對如此乾淨的環境, 不忍心下手。

一塵不染的街道, 分類細緻的垃圾筒, 清潔如洗的廁所, 說日本的乾淨程度全世界第一並不誇張。

圖:網友所拍的日本垃圾桶

日語中, 有一個形容乾淨清潔的詞“綺麗”, 它有兩個含義, 一是清潔, 一是美麗。 也就是說, 在日本人看來, 清潔和美麗是同等的, 清潔的東西就是美麗的, 反之就是污濁的——把衛生習慣上升到美學和道德高度的, 獨此一國別無分店。

但, 日本這種近乎宗教虔誠的乾淨, 是怎樣修煉來的?是日本民族天生愛乾淨嗎?

一、島國人民自古愛乾淨?

遠古時代的日本, 給我們留下有關環境方面記載的資料幾乎沒有, 《古事記》等幾部最古老的史書可以看做神話故事。 而中國最早記載日本的《三國志 倭人傳》裡, 記實的成分雖然比較多,

也只記載了倭地的民情、風俗, 勉強能與衛生環境沾邊的是這段:“倭地溫暖, 冬夏食生菜, 皆徒跣。 有屋室。 ”

圖:日本古代傳說中的第一代夫婦神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

腦補這一幕:溫暖的冬日陽光下, 島國人民幸福的倚著房子, 光腳吃生菜。 這, 無論如何也沒法和愛乾淨沾邊吧。

好吧, 我們再把時間往後推移:平安時代, 一個以風花雪月著稱的公卿貴族時代。

圖: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貴族

從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枕草子》、《源氏物語》裡, 我們能看到峨冠博帶的公卿和粉臉黑齒的少女纏綿悱惻的愛情,

也能看到漫天櫻花飛舞的淒美, 但我們依舊看不到街道的乾淨程度和普通百姓的衛生狀況。 甚至, 所謂的平安時代文化其實就是京都一個城市的文化, 與日本列島其他窮鄉僻壤毫不沾邊。

圖:《源氏物語》畫帖

相反, 因為日本公卿們的一個習俗, 反而滋生出很多疾病。

風哥以前寫過”日本人為何長達千年不吃肉“, 引用其中一段:“平安時代的日本公卿貴族, 根本不吃肉, 他們以吃肉為恥, 不但不吃獸肉, 連蔬菜也不吃, 每天飲食就是米飯、米糕、醬菜、海藻、菌菇之類, 最多吃一點鹹魚。 加上那時的日本人不懂衛生, 房子不通風, 大量的源氏貴族染上肺結核而死, 佝僂病, 也就是口臭、煙臭、狐臭、汗味等等。

圖:東京地鐵的日本人

日本地鐵、街頭為何那麼多人戴口罩,不是他們都感冒和過敏,因為他們怕聞到別人發出的“令人不安”的氣味。再有一個極端的例子,日本曾有一種“糞便除味劑”在女性中特別好賣,就是吃了後拉便便不那麼臭……

正因為日本人的氣味潔癖如此苛刻,日本人對於個人衛生的重視無以復加,每天換衣服換襪子是必須的,商店裡各類除臭劑、乾燥劑眼花繚亂。

圖:街頭的日本人

另一方面,脫鞋要想不失禮,就要襪子乾淨;襪子乾淨,鞋子就要乾淨;鞋子乾淨,道路就要乾淨;道路乾淨,空氣就要乾淨……進門脫鞋看似小事,其實是進一步促進衛生環境的系統工程。

五、“他國不潔”的矛盾民族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民族。

拿乾淨來說,追求到了挑剔苛刻的程度,就會有巨大反差。

圖:雙面的日本人

風哥說個故事,要說的不是日本煙火大會之後的遍地垃圾,那畢竟很少見;也不是日本男人酒後大街上隨地小便,那也是個例;更不是日本A片中的“黃金片”,那類變態片也非日本特有。

圖:日本老人清潔工淩晨打掃路面

《倭人傳》裡記載了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說倭人一旦要渡海來中國貿易,就一定先選一個人,“不梳頭,不去蟣虱,衣服垢汙,不食肉,不近婦人,如喪人,名之為持衰”,如果此行一路順利,就分給“持衰”財富,如果此行不順利,就集體將他殺掉,因為他“持衰不謹”。

故意找一個骯髒到極致的人來充當“持衰”,以襯托日本人的“乾淨”和“順利”,這種另類的思維方式,實在令人嘆服。

圖:日本清潔工跪著打掃便池

這種刻意找“持衰”的習慣,至今還在日本延續。比如,日本人最典型的挑剔心態就是:他人不潔。進而演變成:他國不潔。

日本人普遍的觀點是:世界上,哪裡也比不上日本乾淨和美麗。到了巴黎,嫌地上狗屎多;到了美國,嫌街上太吵鬧;到了中國,嫌城市霧霾大。早幾年,日本有輿論抱怨日本空氣品質不如以前,是因為北風把中國的霧霾吹到日本的緣故。為了刻意維持“世界第一”的乾淨,日本人也真做到了沒朋友。

圖:日本地圖

日本論壇裡,一個日本網友這樣“感慨”留言:“日本周圍都是不潔的鄰國,要是能孤單存在到潔淨的月球上,該多好啊。”

圖:東京地鐵的日本人

日本地鐵、街頭為何那麼多人戴口罩,不是他們都感冒和過敏,因為他們怕聞到別人發出的“令人不安”的氣味。再有一個極端的例子,日本曾有一種“糞便除味劑”在女性中特別好賣,就是吃了後拉便便不那麼臭……

正因為日本人的氣味潔癖如此苛刻,日本人對於個人衛生的重視無以復加,每天換衣服換襪子是必須的,商店裡各類除臭劑、乾燥劑眼花繚亂。

圖:街頭的日本人

另一方面,脫鞋要想不失禮,就要襪子乾淨;襪子乾淨,鞋子就要乾淨;鞋子乾淨,道路就要乾淨;道路乾淨,空氣就要乾淨……進門脫鞋看似小事,其實是進一步促進衛生環境的系統工程。

五、“他國不潔”的矛盾民族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民族。

拿乾淨來說,追求到了挑剔苛刻的程度,就會有巨大反差。

圖:雙面的日本人

風哥說個故事,要說的不是日本煙火大會之後的遍地垃圾,那畢竟很少見;也不是日本男人酒後大街上隨地小便,那也是個例;更不是日本A片中的“黃金片”,那類變態片也非日本特有。

圖:日本老人清潔工淩晨打掃路面

《倭人傳》裡記載了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說倭人一旦要渡海來中國貿易,就一定先選一個人,“不梳頭,不去蟣虱,衣服垢汙,不食肉,不近婦人,如喪人,名之為持衰”,如果此行一路順利,就分給“持衰”財富,如果此行不順利,就集體將他殺掉,因為他“持衰不謹”。

故意找一個骯髒到極致的人來充當“持衰”,以襯托日本人的“乾淨”和“順利”,這種另類的思維方式,實在令人嘆服。

圖:日本清潔工跪著打掃便池

這種刻意找“持衰”的習慣,至今還在日本延續。比如,日本人最典型的挑剔心態就是:他人不潔。進而演變成:他國不潔。

日本人普遍的觀點是:世界上,哪裡也比不上日本乾淨和美麗。到了巴黎,嫌地上狗屎多;到了美國,嫌街上太吵鬧;到了中國,嫌城市霧霾大。早幾年,日本有輿論抱怨日本空氣品質不如以前,是因為北風把中國的霧霾吹到日本的緣故。為了刻意維持“世界第一”的乾淨,日本人也真做到了沒朋友。

圖:日本地圖

日本論壇裡,一個日本網友這樣“感慨”留言:“日本周圍都是不潔的鄰國,要是能孤單存在到潔淨的月球上,該多好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