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然門第二代高手,南北大俠杜心五,武術只能用出神入化來形容

老陽按:自然門, 為近代武術中璀璨的一環, 其傳人大都是文化分子, 比如第二代傳人, 杜心五先生, 東京留學, 一身武術出神入化, 江湖人稱:南北大俠。 摘自:國術名人錄。

杜慎愧, 字心五, 湖南慈利人, 家世業儒。 年甫八歲, 乃父棄養歸道山。 杜哀毀如成人, 菽水奉母, 曲盡歡心, 戚裡稱讚, 蓋天性純孝使然也。 幼嗜武技, 所投名師, 不下十餘人。 年十三, 得遇老武師徐某。 隨其走鏢習藝, 技乃大成。 徐師者, 自然拳術之創始人, 長不滿三尺, 不道名, 不言籍址, 操川音。 四十餘年前, 杜走鏢川貴間, 遘於逆旅, 耳徐名, 請從之學。 顧視徐猥瘠,

不甚敬禮。 後因較手, 均為徐敗, 始竭誠請益, 相與八載, 未遑朝夕, 技益精絕。 按自然門拳術, 為八法襠, 鬼頭手, 無中生有, 不講著, 不著相, 以氣為歸, 不失自然之本旨, 是為自然門。 其中有子母球, 分抓、斬、切、刺、拋、刷、點、拿等手法, 沙包, 虎口棒, 鴛鴦環, 三角樁, 跑簸籮等功夫。 其拳訣曰:“吞身如鶴縮, 吐手若蛇奔, 活潑似猿猴, 兩足如磨心, 若問真消息, 氣穴尋原因”;又曰:“身似彎弓手似箭, 眼似流星腿似鑽”;又曰:“生擒捉拿, 閃躲圓滑。 吞吐浮沉, 綿軟巧脆。 化妙神字至上乘”;又曰:“扣如鋼鉤刻如刀, 摓如鐵石粘如膠, 相對如嬰兒, 舉手不能逃”等語。

庚子年, 杜負笈遊東瀛, 卒業于東京農科大學。 歸國後, 部試舉人, 殿試內閣中書, 改分農工商部。 洎乎清季, 從事革新運動, 多歷險阻, 卒能保全性命, 賴有超群之武功也。 杜雖武技中之錚錚者, 然貌極斯文, 體複羸瘦, 即其多年老友, 亦多有不知其擅武技者。 光復後, 歷任農林、農工部部員。 以不苛求, 迄今仍浮沉下僚。 識者咸為惋惜, 杜殊淡漠置之。 除勤慎奉職外,

閉門謝客, 修佛承禪, 不與世俗往還。 門庭寂然, 舉家宴如。 能登堂者, 惟趙避塵、孫錫堃、萬籟聲三數人而已。 杜自歸國後, 嘗思得一門徒, 傳其衣缽。 曆三十載, 迄未一遇。 每一念及, 輒增曲高和寡之感。 時, 萬已從趙鑫洲習技數載, 偶耳其名, 投刺造謁, 晤面之下, 知為高人, 即虛心請益。 杜觀萬君英武, 知為可傳之士, 不吝教誨, 凡七易寒暑, 萬得窺內家藩籬, 兼聆禪解, 杜師之所賜也。

杜秉性倜儻, 跌宕自喜, 不事生產, 不戀功名, 不求利祿。 同道多以癲狂呼之, 師惟唯唯而已。 喜讀莊生書, 擅相人術, 工書法。 平居不苟言笑, 惟談及武術道術, 則踔厲奮發, 滔滔不絕。 蓋嗜之既深, 不期然而然也。 萬承杜師自然門衣缽, 技益精絕, 能以三分厚鋼板, 用兩手折疊如泥, 可想見其氣力之雄也。 惟近以技漸精純, 到處樂與人較。 刻客漢, 仍不時輕事較技, 雖未失敗, 然杜師殊不以為然也。 民二十, 杜被湖南國術省考聘為評判委員, 現仍健居舊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