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JBL SOUNDGEAR 肩扛式/頸掛式藍牙無線微型音箱體驗報告 [Soomal]

JBL SOUNDGEAR是一款特別佩戴方式的微型音箱, 由於這類產品屬於最近一年的新類型產品, 所以命名方法也不固定, 從官方圖片中很容易看出SOUNDGEAR音箱的使用和佩戴方式, 特殊曲線設計讓它可以掛在脖子上, 而聲音就從肩部向上四周傳播, 這種音箱體驗到底怎樣?對於人類聽覺來說, 如果100%完全沒有嘗試過, 那麼僅看文字描述能夠理解到的還是相當有限, 所以今天SOUNDGEAR的文章, 儘量與大家常接觸的音箱或耳機使用體驗做對比, 講講這款特別的音箱的體驗和應用。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樣機類型:市售量產機
是否商業關係:否

JBL SOUNDGEAR是國內正式上市的首款頸掛式藍牙無線音箱, 而在SOUNDGEAR發佈之前, 其實還有索尼的SRS-WS1, BOSE也有類似產品SOUNDWEAR發佈, 只是均沒有正式在國內上市。 SOUNDGEAR的售價不算高, 1199元人民幣的官方定價, 為願意嘗試新鮮玩意兒的玩家提供了比較合適的成本。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官方圖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官方圖

SOUNDGEAR官方技術資料不是特別詳細, 包括內部腔體的結構也沒有透視示意圖, 這方面BOSE的SOUNDWEAR的技術展示做得就明顯更好。 雖然大多數人願意將這類音箱的佩戴方式和“脖子”聯繫在一起, 但其實它在正常佩戴時並沒有給頸部帶來什麼而壓力, 正確的描述應該是環繞脖子, 放置於肩部之上, 而350克的重量對於肩部來說毫無壓力。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

SOUNDGEAR這類音箱為何會出現?無疑是受到了藍牙無線技術成熟, 以及藍牙無線音箱市場發展的影響, 將微型音箱移到更靠近人耳的位置, 但又不是耳機, 對耳朵本身不造成壓力, 沒有佩戴耳機帶來的對環境隔音, 對耳朵頭部壓迫等佩戴的不舒適, 應該也是這類產品理所應當可以說出來自己的優點。 但這些長處, 是否會被用戶接受?恐怕對於如此新鮮的設計來說, 還需要時間。

SOUNDGEAR外形曲線不但拿著順手, 而且佩戴環繞頸部和放置於肩部的舒適度都不錯, 只是上下都是比較硬的質感, 不知可否考慮搭配軟化按摩的套子什麼的?音箱靠近肩部的位置是箱體密閉部分, 外部使用了橡膠材質包裹, 而上側應該是揚聲器發生指向傳播聲音的部分, 使用了傳統的細密的防塵尼龍網罩設計。 非常杯具的是, 這兩種材質確實都不太耐髒, 照片裡的產品已經做了大量的擦出、黏除灰塵的工作, 但還是太容易吸灰了。 所以日常使用, 可能需要一定保養, 尤其是橡膠面, 以防缺乏保養導致老化。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倒相孔和USB介面

SOUNDGEAR音箱內部官方技術資料顯示使用了4只31mm的全頻帶揚聲器,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音箱橫向拐角處也有兩個倒相管出口的設計,配合內部的相關設計應該是一套增加低頻和動態調節的結構。音箱四周可以看到的按鍵和介面很少,一側倒相孔旁邊有一個MicroUSB介面可以用於從點。而左右兩側頂部,是相關操作區域。左側的是音量調節和暫停播放,右側是電源總開關[撥動開關,不會誤觸]和藍牙配對按鍵[長按]。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

SOUNDGEAR音箱只可以通過藍牙與音源設備連接,官方沒有給出藍牙編碼支援的類型。不過我們使用Macbook Pro和SOUNDGEAR連接,查看工作狀態,顯示編碼器為SBC,我們知道Macbook PRO的macOS是可以支援apt-X和AAC編碼的[macOS最新版本又把apt-X加回來了,之前我們測評報告時是沒有的]。所以,基本可以確認SOUNDGEAR不支援apt-X和AAC編碼,只支援最基礎的SBC。當然,在節能和連線性方面,SOUNDGEAR支援藍牙4.0規範,同時支援多設備連接和切換。值得表揚的是,SOUDNGEAR的多設備切換已經做的非常好,當設備已經建立連接的情況下,長按藍牙就可以進行新的一組配對。已經完成過配對的藍牙設備,可以隨時搶奪當前連接設備[包括正在工作狀態播放音樂ing],所以多設備切換相當方便。另外,SOUNDGEAR音箱還可以支援通話功能。

JBL SOUNDGEAR音箱的聽感如何?它確實更像是一個非常靠近人耳的音箱,而不是耳機。提到頭戴式的音箱可能會想起索尼的PFR-V1,不過SOUNDGEAR顯然做得更為奔放一些,它離人耳距離更遠,可以營造的空間感也更好。

SOUDNGEAR的四隻31mm的揚聲器需要功放來驅動,其實需要的功率並不小,和驅動耳機並不相同。當然,這也讓它的功放的底噪有點大。與手機搭配時,一些app會在不播放音樂時也打開音訊播放通道,此時就可以明顯聽到SOUNDGEAR傳出的底噪,當然十來秒後,系統一般預設發現沒有內容輸出,就會徹底讓音訊播放通道靜音。在正常播放音樂時,底噪完全不是問題。

SOUDNGEAR的聲音在正常佩戴情況下,不會像耳機那樣追求高頻部分的細膩,而更大優勢是整個中頻和低頻的動態和寬鬆的聽感。它的聽感完全像一套擺位距離比較近的兩隻微型音箱系統,聲音解析力並不出色,但作為“可穿戴”音箱,它的空間感和動態表現仍然是“音箱”級別的,而不是耳機級別的。音箱的身歷聲結像比較有趣,它絕對沒有一些耳機的“顱內效應”,仿佛聲音都在頭裡面發出。結像位置做到了稍稍靠前的位置,就是面前的感覺,其實這樣的感覺和傳統音箱仍有差距,但想想這只是一個掛在脖子上的小系統,揚聲器位置還是向上的,聲音是從耳朵下方斜向上發出的?能做到如此結像還是令人滿意,相信也需要DSP相關的處理才能做到。而SOUNDGEAR還有因為它的獨特的物理結構和佩戴方式帶來的新特性。

在正常使用中,扭頭等動作可以非常敏感的讓聽覺產生左右兩側聲音不平衡帶來的聲音方位差異。對於VR應用來說,耳機們可能萬萬沒有想到,在VR搭配耳機上有可能需要做音效專門處理甚至在耳機上用陀螺儀來感受頭部運動並作出相應回饋的所謂VR耳機,通過SOUNDGEAR這樣的音箱,因為它物理條件天生優勢,可以自然的實現了因為頭部和身體扭動,必然帶來的真實的聲場的改變。這種身體和頭部扭動帶來的左右聲道不平衡,反應敏感遠超平時我們聽的2.0的身歷聲音箱,不知是不是歪打正著?但SOUDNGEAR這類音箱並不需要陀螺儀來感知人體運動再對聲音信號做處理,因為它佩戴的特殊反而自然的做到了隨動回應,也算是非常有趣了。當然,要非常細膩準確的實現VR應用,其實還是要有軟硬體之間的針對性優化才行。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在iPhone下看電影

對於日常應用來說,我們認為SOUNDGEAR可以想像成一個比較精緻的微型音箱佩戴在肩上,它並沒有去營造誇張的低頻,也受限於揚聲器不可能達到耳機那樣細膩的高頻。但它表現出了小體積音箱都應該做好的中頻,人聲表現還是相當飽滿,多隻揚聲器並行[不知是否有分頻設計]和足夠大的功放功率,還是帶來了相當夠用的動態和音量。這不但對於音樂欣賞有好處,對於遊戲和電影的體驗也不同於耳機,例如它的結像的位置和比較寬鬆的空間感。

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沒有堵住你的耳朵,但當它開始播放音樂時,確實還是感覺身邊周圍的小環境的噪音聽不到了,感覺這個小環境安靜了一些,音樂空間氛圍感確實有類似耳機的沉浸般體驗[並不是說聲音風格像耳機]。當然,SOUNDGEAR它畢竟是一個音箱,對於周邊環境他人的影響不需多說,對於室外強大噪音環境它肯定也不適用。

從現有使用來看,SOUNDGEAR對使用者習慣培養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也許,SOUNDGEAR這樣的音箱,就像藍牙微型音箱出現時類似,在更為細分一類應用環境的出現,也是對無線音訊應用的一種嘗試和擴展。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倒相孔和USB介面

SOUNDGEAR音箱內部官方技術資料顯示使用了4只31mm的全頻帶揚聲器,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音箱橫向拐角處也有兩個倒相管出口的設計,配合內部的相關設計應該是一套增加低頻和動態調節的結構。音箱四周可以看到的按鍵和介面很少,一側倒相孔旁邊有一個MicroUSB介面可以用於從點。而左右兩側頂部,是相關操作區域。左側的是音量調節和暫停播放,右側是電源總開關[撥動開關,不會誤觸]和藍牙配對按鍵[長按]。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

SOUNDGEAR音箱只可以通過藍牙與音源設備連接,官方沒有給出藍牙編碼支援的類型。不過我們使用Macbook Pro和SOUNDGEAR連接,查看工作狀態,顯示編碼器為SBC,我們知道Macbook PRO的macOS是可以支援apt-X和AAC編碼的[macOS最新版本又把apt-X加回來了,之前我們測評報告時是沒有的]。所以,基本可以確認SOUNDGEAR不支援apt-X和AAC編碼,只支援最基礎的SBC。當然,在節能和連線性方面,SOUNDGEAR支援藍牙4.0規範,同時支援多設備連接和切換。值得表揚的是,SOUDNGEAR的多設備切換已經做的非常好,當設備已經建立連接的情況下,長按藍牙就可以進行新的一組配對。已經完成過配對的藍牙設備,可以隨時搶奪當前連接設備[包括正在工作狀態播放音樂ing],所以多設備切換相當方便。另外,SOUNDGEAR音箱還可以支援通話功能。

JBL SOUNDGEAR音箱的聽感如何?它確實更像是一個非常靠近人耳的音箱,而不是耳機。提到頭戴式的音箱可能會想起索尼的PFR-V1,不過SOUNDGEAR顯然做得更為奔放一些,它離人耳距離更遠,可以營造的空間感也更好。

SOUDNGEAR的四隻31mm的揚聲器需要功放來驅動,其實需要的功率並不小,和驅動耳機並不相同。當然,這也讓它的功放的底噪有點大。與手機搭配時,一些app會在不播放音樂時也打開音訊播放通道,此時就可以明顯聽到SOUNDGEAR傳出的底噪,當然十來秒後,系統一般預設發現沒有內容輸出,就會徹底讓音訊播放通道靜音。在正常播放音樂時,底噪完全不是問題。

SOUDNGEAR的聲音在正常佩戴情況下,不會像耳機那樣追求高頻部分的細膩,而更大優勢是整個中頻和低頻的動態和寬鬆的聽感。它的聽感完全像一套擺位距離比較近的兩隻微型音箱系統,聲音解析力並不出色,但作為“可穿戴”音箱,它的空間感和動態表現仍然是“音箱”級別的,而不是耳機級別的。音箱的身歷聲結像比較有趣,它絕對沒有一些耳機的“顱內效應”,仿佛聲音都在頭裡面發出。結像位置做到了稍稍靠前的位置,就是面前的感覺,其實這樣的感覺和傳統音箱仍有差距,但想想這只是一個掛在脖子上的小系統,揚聲器位置還是向上的,聲音是從耳朵下方斜向上發出的?能做到如此結像還是令人滿意,相信也需要DSP相關的處理才能做到。而SOUNDGEAR還有因為它的獨特的物理結構和佩戴方式帶來的新特性。

在正常使用中,扭頭等動作可以非常敏感的讓聽覺產生左右兩側聲音不平衡帶來的聲音方位差異。對於VR應用來說,耳機們可能萬萬沒有想到,在VR搭配耳機上有可能需要做音效專門處理甚至在耳機上用陀螺儀來感受頭部運動並作出相應回饋的所謂VR耳機,通過SOUNDGEAR這樣的音箱,因為它物理條件天生優勢,可以自然的實現了因為頭部和身體扭動,必然帶來的真實的聲場的改變。這種身體和頭部扭動帶來的左右聲道不平衡,反應敏感遠超平時我們聽的2.0的身歷聲音箱,不知是不是歪打正著?但SOUDNGEAR這類音箱並不需要陀螺儀來感知人體運動再對聲音信號做處理,因為它佩戴的特殊反而自然的做到了隨動回應,也算是非常有趣了。當然,要非常細膩準確的實現VR應用,其實還是要有軟硬體之間的針對性優化才行。

JBL Soundgear 藍牙無線微型音箱-在iPhone下看電影

對於日常應用來說,我們認為SOUNDGEAR可以想像成一個比較精緻的微型音箱佩戴在肩上,它並沒有去營造誇張的低頻,也受限於揚聲器不可能達到耳機那樣細膩的高頻。但它表現出了小體積音箱都應該做好的中頻,人聲表現還是相當飽滿,多隻揚聲器並行[不知是否有分頻設計]和足夠大的功放功率,還是帶來了相當夠用的動態和音量。這不但對於音樂欣賞有好處,對於遊戲和電影的體驗也不同於耳機,例如它的結像的位置和比較寬鬆的空間感。

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沒有堵住你的耳朵,但當它開始播放音樂時,確實還是感覺身邊周圍的小環境的噪音聽不到了,感覺這個小環境安靜了一些,音樂空間氛圍感確實有類似耳機的沉浸般體驗[並不是說聲音風格像耳機]。當然,SOUNDGEAR它畢竟是一個音箱,對於周邊環境他人的影響不需多說,對於室外強大噪音環境它肯定也不適用。

從現有使用來看,SOUNDGEAR對使用者習慣培養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也許,SOUNDGEAR這樣的音箱,就像藍牙微型音箱出現時類似,在更為細分一類應用環境的出現,也是對無線音訊應用的一種嘗試和擴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