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兩塊4T硬碟放在盒子裡,可以讓資料飛起來:西數My Cloud Home

前些年, 網盤極度盛行, 確實也帶來了很多方便, 但資料隨意的共用也有弊端, 經過一翻清洗過後, 就連一直宣稱免費的360雲盤都關閉了, 只留下很少的幾家還在堅持,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突然關閉, 總是擔心著自己的資料。

像蘋果從iphone8開始, 手機存儲64G起步到256G跳躍, 除了軟體越來越大, 也說明大家對資料隨身攜帶的重要性, 但價格也越很貴, 現在流量多便宜, 網盤才更合適。

所以我現在是電腦硬碟、移動硬碟、U盤和網盤配合使用, 但這種方式也造成了資料查找混亂, 經常忘記資料到底存放在哪裡。 現在家中的智慧設備也很多, 簡單點的就會在智慧路由器上掛載一塊移動硬碟, 但存儲容量有限。 所以有不少人會選擇組個家用NAS, 缺點就是麻煩些。

網盤最為簡單, 用過之後, 總是念念不忘,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個人雲端存放裝置推出, 今天爵士給大家分享體驗的是西部資料最近剛推出的, 以家庭備份為主的智慧雲存儲—— My Cloud Home Duo。

這款產品有單硬碟和雙硬碟兩種配置, 單盤的叫做西數My Cloud Home, 雙盤在後面加了“Duo”標識, 字面意思就是多了一塊硬碟。

拿到電源適配器的時候, 感覺挺有意思的, 採用的是轉換頭設計, 有兩個轉換頭, 一個是國標插頭, 另一個是品字形英式標準插頭。

插頭是滑軌式連接方式, 還有鎖止按鍵, 安裝方便又穩固。 輸出12V3A足夠兩塊硬碟供電使用。

西數My Cloud Home Duo定位是家用智慧雲存儲, 外觀風格初見簡約, 上下灰白的撞色設計, 白色高亮PVC材質與灰色菱形網路拼接, 細細看來很是典雅, 很容易融入不同的家庭裝飾風格。

長方體的外觀,個頭也不大,跟遊戲手柄放在一塊,看起來還挺搭配,像是ps4遊戲主機一般,但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儲和資料訪問,如果再加入網路電視盒功能或者具備路由器的功能也是蠻不錯的。

它的背部上方是條形散熱柵格,這個位置對應的是風扇位,兩色拼接處,有一個不起眼的細條形電源開關,基本趨於隱形的設計,而且需要長按才能關閉,杜絕了誤觸的可能性。

電源開關的下方依次是重定孔、兩個USB3.0介面、乙太網介面和電源介面。

頂部是可以打開的,有一定的縫隙,可能是考慮到散熱的需求,但家裡的路由一般都放在客廳電視櫃上,這個西數基本上也是會放置在這裡,所以建議做一圈橡膠密封,防止意外進水。

西數My Cloud Home Duo是雙盤位設計,我這款是8T的容量,有兩塊4T硬碟,旁邊也標識了,硬碟是可以自主取出的。

硬碟上有快裝支架,很容量就可以取出並摘下支架,兩塊硬碟標有序號,這個後面再講。西數My Cloud Home Duo採用的是兩塊西部資料紅盤,西數紅盤可以在斷電或系統崩潰時保護資料,內置高級固件提供了堅固的資料保護和理想的性能,良好的主機殼相容性和運行穩定性也是受到NAS系統青睞,用在這個上面很是符合。

既然拆下來了,就順便測試下速度,單塊硬碟是4T容量,所以配備的西數紅盤是GPT分區,這種分區模式往往都用在伺服器作業系統上,用在大容量NSA上正合適。

傳統的電腦使用的是MBR分區表模式,而且最大只支援2T容量,4T的GPT分區西數紅盤掛在win7是識別不出來的,為了測試下西數紅盤的資料,我把它轉換成了GUID分區模式。

根據測試的資料結果,讀取速度達到168MB/s,寫入速度也有143MB/s,跟之前我用的西數紫盤很是接近。紫盤主要用於視頻監控,紅盤用於NAS,兩者都對7*24小時全天候環境有要求,轉速都是5400轉和64MB緩存,資料接近也是很正常的。

拆出硬碟的主機,初看內部簡單的就像硬碟底座,其實在內側一層還有一塊主機板,跟NAS的架構差不多,採用的CPU為 A53四核1.4GHz Realtek RTD1295PBCG,1G記憶體,不錯的配置可以輕鬆傳送資料和多設備訪問,線上觀看存儲的視頻也要流暢一些。

主機的底部也有一個條紋透氣柵格,用來給插口底座散熱用的,連續運行一周外殼基本感覺不到溫度,除了散熱好,其實也在於西數紅盤優秀的低溫低耗技術,為家庭NAS提供牢靠的工作環境 。

底部還有四個橡膠防滑墊,用來緩衝兩塊硬碟工作時馬達帶來的震動緩衝,實際體驗很穩定,運行也很靜音。

正面兩色面板拼接處,西數非常巧妙的嵌入了一條非常細長LED燈帶,以呼吸形態來顯示主機正在運行中,白天不易顯現,燈光較暗時若隱若現的像天際線一般。

初次使用還是蠻簡單的,輸入網址下載PC或手機軟體,安裝好綁定設備就完成了。吐槽一下手機軟體的下載,必須要用谷歌應用市場下載,像國內的各大應用市場都是下載不到的,最後還是別人網盤分享下載的。

初次打開硬碟,會發現總共8T的硬碟只有3.5T可以使用,這是因為西數把兩塊硬碟設置成了鏡像模式,所有存儲的資料都會自動備份到另一塊硬碟中,也就是一份資料會在兩塊硬碟中各自保存一次,如果有一塊硬碟損壞,還可以從另一塊硬碟上面恢復。

如果你覺得鏡像模式太浪費的話,可以設置成完全容量模式,完全享受8T的容量空間,但切換的話,必須擦除設備中的所有資料,所以在準備使用之前,先考慮好採用哪種模式。

在電腦上可以通過網頁和用戶端進行資料的上傳下載等各項操作,網頁端的介面風格十分簡潔明瞭,跟百度網盤佈局風格有些相似,用戶端直接在電腦頁面增加了盤符,跟正常盤符一樣操作即可,還是非常方便的。

在2.4G與5G兩個頻段分別測試了上傳資料速度,資料傳輸有明顯的提升,大家覺得這速度挺慢的,主要是因為西數My Cloud Home是支持千兆網的,必須區域網路由器都是千兆網的,包括電腦的介面都是千兆網口,才能達到千兆級別。而我的路由器太普通不是千兆路由器,所以達不到100MB/s的傳輸的效果。

手機APP可以設置自動備份照片和視頻到西數My Cloud Home中,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U盤上傳資料,接入U盤之後,手機端會顯示找到USB設備,點擊選擇需要上傳的資料即可。

U盤複製資料之後,軟體沒有提示,也沒有任務列表可以查看,只能自己不斷查看資料夾中是否複製到,建議軟體部分增加複製完成提醒,以及安全退出USB設備選項。

所有的檔都可以上傳到西數My Cloud Home上面,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另外上傳的資料還可以非常便攜的生成共用連結,分享給他人使用和下載,像照片、視頻和文檔還都可以線上預覽,My Cloud Home Duo支援H.264、MPEG4、MPEG2主流的編碼格式,有一點非常好,視頻可以設置不同的解析度進行預覽。

共用功能只在網頁端和手機端才可以使用,PC用戶端沒有呢,但也足夠了。

另外手機端和電腦用戶端還可以安裝擴展應用和服務,但是這些功能都是英文的,沒有漢語說明,我還是一點點查的翻譯,哎。。。

說說PLEX吧,這個是遠端流媒播放軟體,介面是全英文的用的好糟心,用起來感覺有些像多屏互動,設置好之後,在智慧電視上就可以顯示PLEX資料夾中的視頻,直接播放就可以了,不好的地方在於必須要在PLEX檔下才可以。

之前體驗過一款智慧移動硬碟,具備wifi功能,直接就可以顯示在電視上面,我覺得西數應該學習一下,而不是依靠其它軟體來實現。

總體而言,西部資料My Cloud Home產品的性能是挺不錯的,因為是雲端存放裝置,對於網路要求較高,另外在軟體方面有些複雜化,對於小白用戶而言,初次上手可能會有些不知所措,軟體當地語系化程度再高些會更好。

西部資料My Cloud Home相比網盤的優勢在於,自己絕對佔有的存儲空間以及安全性,不怕被刪和監控,以及下載的資料原樣性,不會被壓縮,尤其是家庭拍攝的照片,如果你是土豪不差錢,又想省事的話,這款設備可以考慮下。

本文由爵士騎士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長方體的外觀,個頭也不大,跟遊戲手柄放在一塊,看起來還挺搭配,像是ps4遊戲主機一般,但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儲和資料訪問,如果再加入網路電視盒功能或者具備路由器的功能也是蠻不錯的。

它的背部上方是條形散熱柵格,這個位置對應的是風扇位,兩色拼接處,有一個不起眼的細條形電源開關,基本趨於隱形的設計,而且需要長按才能關閉,杜絕了誤觸的可能性。

電源開關的下方依次是重定孔、兩個USB3.0介面、乙太網介面和電源介面。

頂部是可以打開的,有一定的縫隙,可能是考慮到散熱的需求,但家裡的路由一般都放在客廳電視櫃上,這個西數基本上也是會放置在這裡,所以建議做一圈橡膠密封,防止意外進水。

西數My Cloud Home Duo是雙盤位設計,我這款是8T的容量,有兩塊4T硬碟,旁邊也標識了,硬碟是可以自主取出的。

硬碟上有快裝支架,很容量就可以取出並摘下支架,兩塊硬碟標有序號,這個後面再講。西數My Cloud Home Duo採用的是兩塊西部資料紅盤,西數紅盤可以在斷電或系統崩潰時保護資料,內置高級固件提供了堅固的資料保護和理想的性能,良好的主機殼相容性和運行穩定性也是受到NAS系統青睞,用在這個上面很是符合。

既然拆下來了,就順便測試下速度,單塊硬碟是4T容量,所以配備的西數紅盤是GPT分區,這種分區模式往往都用在伺服器作業系統上,用在大容量NSA上正合適。

傳統的電腦使用的是MBR分區表模式,而且最大只支援2T容量,4T的GPT分區西數紅盤掛在win7是識別不出來的,為了測試下西數紅盤的資料,我把它轉換成了GUID分區模式。

根據測試的資料結果,讀取速度達到168MB/s,寫入速度也有143MB/s,跟之前我用的西數紫盤很是接近。紫盤主要用於視頻監控,紅盤用於NAS,兩者都對7*24小時全天候環境有要求,轉速都是5400轉和64MB緩存,資料接近也是很正常的。

拆出硬碟的主機,初看內部簡單的就像硬碟底座,其實在內側一層還有一塊主機板,跟NAS的架構差不多,採用的CPU為 A53四核1.4GHz Realtek RTD1295PBCG,1G記憶體,不錯的配置可以輕鬆傳送資料和多設備訪問,線上觀看存儲的視頻也要流暢一些。

主機的底部也有一個條紋透氣柵格,用來給插口底座散熱用的,連續運行一周外殼基本感覺不到溫度,除了散熱好,其實也在於西數紅盤優秀的低溫低耗技術,為家庭NAS提供牢靠的工作環境 。

底部還有四個橡膠防滑墊,用來緩衝兩塊硬碟工作時馬達帶來的震動緩衝,實際體驗很穩定,運行也很靜音。

正面兩色面板拼接處,西數非常巧妙的嵌入了一條非常細長LED燈帶,以呼吸形態來顯示主機正在運行中,白天不易顯現,燈光較暗時若隱若現的像天際線一般。

初次使用還是蠻簡單的,輸入網址下載PC或手機軟體,安裝好綁定設備就完成了。吐槽一下手機軟體的下載,必須要用谷歌應用市場下載,像國內的各大應用市場都是下載不到的,最後還是別人網盤分享下載的。

初次打開硬碟,會發現總共8T的硬碟只有3.5T可以使用,這是因為西數把兩塊硬碟設置成了鏡像模式,所有存儲的資料都會自動備份到另一塊硬碟中,也就是一份資料會在兩塊硬碟中各自保存一次,如果有一塊硬碟損壞,還可以從另一塊硬碟上面恢復。

如果你覺得鏡像模式太浪費的話,可以設置成完全容量模式,完全享受8T的容量空間,但切換的話,必須擦除設備中的所有資料,所以在準備使用之前,先考慮好採用哪種模式。

在電腦上可以通過網頁和用戶端進行資料的上傳下載等各項操作,網頁端的介面風格十分簡潔明瞭,跟百度網盤佈局風格有些相似,用戶端直接在電腦頁面增加了盤符,跟正常盤符一樣操作即可,還是非常方便的。

在2.4G與5G兩個頻段分別測試了上傳資料速度,資料傳輸有明顯的提升,大家覺得這速度挺慢的,主要是因為西數My Cloud Home是支持千兆網的,必須區域網路由器都是千兆網的,包括電腦的介面都是千兆網口,才能達到千兆級別。而我的路由器太普通不是千兆路由器,所以達不到100MB/s的傳輸的效果。

手機APP可以設置自動備份照片和視頻到西數My Cloud Home中,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U盤上傳資料,接入U盤之後,手機端會顯示找到USB設備,點擊選擇需要上傳的資料即可。

U盤複製資料之後,軟體沒有提示,也沒有任務列表可以查看,只能自己不斷查看資料夾中是否複製到,建議軟體部分增加複製完成提醒,以及安全退出USB設備選項。

所有的檔都可以上傳到西數My Cloud Home上面,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另外上傳的資料還可以非常便攜的生成共用連結,分享給他人使用和下載,像照片、視頻和文檔還都可以線上預覽,My Cloud Home Duo支援H.264、MPEG4、MPEG2主流的編碼格式,有一點非常好,視頻可以設置不同的解析度進行預覽。

共用功能只在網頁端和手機端才可以使用,PC用戶端沒有呢,但也足夠了。

另外手機端和電腦用戶端還可以安裝擴展應用和服務,但是這些功能都是英文的,沒有漢語說明,我還是一點點查的翻譯,哎。。。

說說PLEX吧,這個是遠端流媒播放軟體,介面是全英文的用的好糟心,用起來感覺有些像多屏互動,設置好之後,在智慧電視上就可以顯示PLEX資料夾中的視頻,直接播放就可以了,不好的地方在於必須要在PLEX檔下才可以。

之前體驗過一款智慧移動硬碟,具備wifi功能,直接就可以顯示在電視上面,我覺得西數應該學習一下,而不是依靠其它軟體來實現。

總體而言,西部資料My Cloud Home產品的性能是挺不錯的,因為是雲端存放裝置,對於網路要求較高,另外在軟體方面有些複雜化,對於小白用戶而言,初次上手可能會有些不知所措,軟體當地語系化程度再高些會更好。

西部資料My Cloud Home相比網盤的優勢在於,自己絕對佔有的存儲空間以及安全性,不怕被刪和監控,以及下載的資料原樣性,不會被壓縮,尤其是家庭拍攝的照片,如果你是土豪不差錢,又想省事的話,這款設備可以考慮下。

本文由爵士騎士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