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易水送別》:駱賓王眼中的荊軻刺秦王!

易水送別

(唐)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

壯士荊軻憤怒發已衝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

今天這易水還那樣淒寒。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 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 觸忤武后, 不久便被誣下獄。 第二年秋遇赦出獄。 冬, 奔赴幽燕一帶, 側身於軍幕之中, 決心報效國家, 此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 “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 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

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 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 借懷古以慨今, 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

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 醞釀了氣氛。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是懷古傷今之辭, 抒發了詩人的感慨。 詩尾的“寒”字, 寓情于景, 以景結情。 詩人于易水岸邊送別友人, 不僅感到水冷氣寒, 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

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

字裡行間, 一古一今, 一輕一重, 一緩一急, 一明一暗, 兩條線索, 同時交待, 易水跨越古今, 詩歌超越了時空, 最後統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 全詩融為一體。

既是詠史又是抒懷, 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 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 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

駱賓王

唐代文學家。 字觀光。 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 曾任臨海丞。 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 作《討武瞾檄》, 兵敗後不知所終, 或說被殺, 或說為僧。 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 為“初唐四傑”之一。 有《駱賓王文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