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奧迪中控取消了實體按鍵,為何車上的實體按鍵漸漸消失?

自從汽車被人稱為“互聯網的下一個移動埠”的口號出現之後, 車載大屏就開始日益成為車上裝備的主流。 甚至已經開始有取代物理按鍵的趨勢。 而物理按鍵漸漸消失, 似乎也成了板上釘釘的未來。 近日, 媒體曝出新奧迪Q8的諜照圖, 這款奧迪未來的中大型SUV, 將奧迪傳統的MMI旋鈕去掉了, 被一塊觸控式的平板所取代。 換句話說, 奧迪MMI這個最具標誌性的物理按鍵, 在下一代奧迪車型上, 將徹底消失。

其實早在7月份, 奧迪在西班牙發佈了新一代的A8, 在新A8上, MMI旋鈕也不見了, 奧迪工程師用了10.1英寸和8.6英寸的兩塊螢幕取代了中控臺上大部分的實體按鍵。

就連後排扶手, 操作介面也是液晶的。

加上方向盤後的液晶儀錶, A8和Q8上都有了三塊屏, 在未來“三塊屏”, 可能會成為奧迪的標配。 而所有的物理按鍵, 可能將被這三塊屏完全取代。

奧迪的這種做法, 可謂相當極端。 對比路虎, 這個最早把“三塊屏”概念引入我們實際生活的吃螃蟹者, 在其新款的路虎星脈上, 也沒有完全取消物理按鍵。

快要上市的全尺寸SUV寶馬X7, 從官方公佈的細節圖可以看到, 不但iDrive旋鈕被保留, 而且保留了相當多的按鍵設置, 只是“大雞腿”檔把變得更加具有鑽石般的切割感。

可見在取消物理按鍵這件事情上,各家豪華車的觀點並不統一,只是奧迪這次步子邁得有點大。

雖然奧迪這次有點極端,但事實是,越來越多不管是廉價車、中擋車、還是豪華車,都開始用上了大屏,而且無論是哪個品牌面向未來的概念車,其中控基本都是光禿禿的幾張大屏,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邦叔認為,汽車廠家越來越喜歡用大屏來取代物理按鍵,其實已經給我們表明了:在未來,大屏要全面佔領車載中控台的趨勢。

邦叔相信一個觀點:大屏取代物理按鍵,不管你是否接受,不管目前的車載大屏有多少是垃圾和水貨,但物理按鍵的消失,這已經是無可逆轉的趨勢。原因只有一個,未來是智慧網聯汽車的時代,而車上智慧網聯功能的載體和展示平臺,必然是車上的一塊或者幾塊大屏。汽車將是手機、智慧電視之後下一個全民都繞不開的互聯網入口,那麼作為製造車企,不可能白白浪費中控台那麼大的面積。而且因為車上的應用場景更多,還可與手機互聯,車上大屏的商業化前景,可能比智慧電視還要廣闊。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公司串通起來,可以有無數種方法,從車主身上賺錢。馬雲和上汽聯手,打的無非就是這個主意。

所以,甭管你用的是否習慣,也不管你多麼在心理上抗拒光禿禿的虛擬按鍵,汽車廠家一定會先讓消費者接觸、習慣、熟悉,再針對缺點(譬如手感不清晰、功能表設計BUG、人機互動不好)進行一代代的針對性改進,期間不斷以“高科技”形象給消費者洗腦,直到從心往外、讓你用得心服口服、找不出缺點為止。

譬如再拿這台A8舉例,奧迪為虛擬按鍵增加了觸控震動回饋,同時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英偉達的移動處理器,讓UI介面用起來毫無遲滯,據外媒實測,其翻頁、滑動都十分流暢,介面也很清晰友好。讓首批嘗試的老外讚不絕口。同時它也裝備了語音控制功能,可以分清基本的語音命令。目前為止外媒對A8的評價都是積極且正面。

所以儘管目前的車載大屏很多的體驗感都不好,但並不妨礙它未來成為車上的主力裝備,取代大部分物理按鍵。

邦叔的第二個觀點是,大屏取代物理按鍵,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

車上的資訊展示和娛樂化功能,大屏相比物理按鍵,更容易執行操作,譬如地圖導航、倒車影像、多媒體、電話、APP展示及應用等;這些就不說了。

空調、天窗、雨刮、玻璃吹風除霧等常用功能,如果可以用方便的語音控制來操作,那麼物理按鍵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而大屏則可以直觀展示該功能的使用狀態。譬如空調的溫度、冷熱風、吹風角度、天窗的開度等等。

座椅調節、車窗開關、腳刹或者手刹,因為人們使用習慣的問題,估計物理按鍵(或把手)消失的可能性不大。這種帶有機械響應的實體按鍵,必須出現在它相應的位置,否則分分鐘讓人錯亂。邦叔記得某腦殘法系車就曾把左右車窗的升降按鈕放在了中控台,每次操作時都讓人想罵娘。

虛擬按鍵手感差,可以加上震動回饋功能,或者用帶有壓力感的虛擬按鍵,可完美類比物理按鍵的手感。但這種虛擬按鍵,成本是普通按鍵的10倍以上。所以迄今為止我們很少在普通家用車上看到。還有個成本逐步下降的過程。

設計師通過UI功能表設計的優化,把優先順序最高的操作都放在第一層級中,最大程度減少操作的複雜程度。這也會讓大屏的操作介面變得更加友好。

總的來說,車載大屏的未來,一定是無需人手眼結合的“盲操作”!至於最終如何實現,則考驗各家工程師的設計能力。譬如,寶馬手勢控制這樣的技術,也給“盲操作”帶來了另一種高逼格的解決方案。其實手勢控制在智慧家電上已經應用的很廣泛了。未來在汽車上大範圍普及,想來也不是難事。

而目前能實現“盲操作”,最簡便、也最容易實現的手段,恐怕還要屬語音控制。而國產車上的產業成熟度,目前已經比較高了。例如現代的瑞納,最低不到6萬元就配置了大屏+語音控制,導航、聽歌等主要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來進行操作,這套來自科大訊飛的語音引擎具有很好的識別能力,除普通話外還能識別六種方言。就邦叔的體會來看,自主品牌的語音控制水準,其實已超過很多合資品牌。但語音控制功能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可實現的功能太少,很多語音控制連天窗都開不了。譬如對環境和啟動語音輸入的要求比較嚴苛,不夠人性化;這些都只有留給未來慢慢改進。

寫在最後:未來汽車的終極操作形態應該是:語音控制+手勢控制+虛擬觸控介面(一塊或者幾塊觸控式螢幕,按鈕帶震動功能或者類比壓力),三種操作形態的結合。所以物理按鍵未來必然被取代,潮流不可阻擋。只不過,凡事都有發展階段,大部分的觸控式螢幕目前都比較垃圾,只是因為手感好、反應快的觸控式螢幕,造價都很貴,而不是設計或者技術達不到。至於大屏成風,其實也是低成本裝逼利器,一塊屏直接戳上去,能省不少中控台模具和設計的錢。至於用大屏尺寸做賣點的,鼓吹越大越好的,那就更是在欺負小白了。

所以未來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屏雖好,但完全取代物理按鍵,除了要改變人們多少年來積累的習慣,而且要在觸控、語音等相關配套技術上,達到相當高的水準才行。這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可見在取消物理按鍵這件事情上,各家豪華車的觀點並不統一,只是奧迪這次步子邁得有點大。

雖然奧迪這次有點極端,但事實是,越來越多不管是廉價車、中擋車、還是豪華車,都開始用上了大屏,而且無論是哪個品牌面向未來的概念車,其中控基本都是光禿禿的幾張大屏,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邦叔認為,汽車廠家越來越喜歡用大屏來取代物理按鍵,其實已經給我們表明了:在未來,大屏要全面佔領車載中控台的趨勢。

邦叔相信一個觀點:大屏取代物理按鍵,不管你是否接受,不管目前的車載大屏有多少是垃圾和水貨,但物理按鍵的消失,這已經是無可逆轉的趨勢。原因只有一個,未來是智慧網聯汽車的時代,而車上智慧網聯功能的載體和展示平臺,必然是車上的一塊或者幾塊大屏。汽車將是手機、智慧電視之後下一個全民都繞不開的互聯網入口,那麼作為製造車企,不可能白白浪費中控台那麼大的面積。而且因為車上的應用場景更多,還可與手機互聯,車上大屏的商業化前景,可能比智慧電視還要廣闊。互聯網公司和汽車公司串通起來,可以有無數種方法,從車主身上賺錢。馬雲和上汽聯手,打的無非就是這個主意。

所以,甭管你用的是否習慣,也不管你多麼在心理上抗拒光禿禿的虛擬按鍵,汽車廠家一定會先讓消費者接觸、習慣、熟悉,再針對缺點(譬如手感不清晰、功能表設計BUG、人機互動不好)進行一代代的針對性改進,期間不斷以“高科技”形象給消費者洗腦,直到從心往外、讓你用得心服口服、找不出缺點為止。

譬如再拿這台A8舉例,奧迪為虛擬按鍵增加了觸控震動回饋,同時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英偉達的移動處理器,讓UI介面用起來毫無遲滯,據外媒實測,其翻頁、滑動都十分流暢,介面也很清晰友好。讓首批嘗試的老外讚不絕口。同時它也裝備了語音控制功能,可以分清基本的語音命令。目前為止外媒對A8的評價都是積極且正面。

所以儘管目前的車載大屏很多的體驗感都不好,但並不妨礙它未來成為車上的主力裝備,取代大部分物理按鍵。

邦叔的第二個觀點是,大屏取代物理按鍵,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

車上的資訊展示和娛樂化功能,大屏相比物理按鍵,更容易執行操作,譬如地圖導航、倒車影像、多媒體、電話、APP展示及應用等;這些就不說了。

空調、天窗、雨刮、玻璃吹風除霧等常用功能,如果可以用方便的語音控制來操作,那麼物理按鍵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而大屏則可以直觀展示該功能的使用狀態。譬如空調的溫度、冷熱風、吹風角度、天窗的開度等等。

座椅調節、車窗開關、腳刹或者手刹,因為人們使用習慣的問題,估計物理按鍵(或把手)消失的可能性不大。這種帶有機械響應的實體按鍵,必須出現在它相應的位置,否則分分鐘讓人錯亂。邦叔記得某腦殘法系車就曾把左右車窗的升降按鈕放在了中控台,每次操作時都讓人想罵娘。

虛擬按鍵手感差,可以加上震動回饋功能,或者用帶有壓力感的虛擬按鍵,可完美類比物理按鍵的手感。但這種虛擬按鍵,成本是普通按鍵的10倍以上。所以迄今為止我們很少在普通家用車上看到。還有個成本逐步下降的過程。

設計師通過UI功能表設計的優化,把優先順序最高的操作都放在第一層級中,最大程度減少操作的複雜程度。這也會讓大屏的操作介面變得更加友好。

總的來說,車載大屏的未來,一定是無需人手眼結合的“盲操作”!至於最終如何實現,則考驗各家工程師的設計能力。譬如,寶馬手勢控制這樣的技術,也給“盲操作”帶來了另一種高逼格的解決方案。其實手勢控制在智慧家電上已經應用的很廣泛了。未來在汽車上大範圍普及,想來也不是難事。

而目前能實現“盲操作”,最簡便、也最容易實現的手段,恐怕還要屬語音控制。而國產車上的產業成熟度,目前已經比較高了。例如現代的瑞納,最低不到6萬元就配置了大屏+語音控制,導航、聽歌等主要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來進行操作,這套來自科大訊飛的語音引擎具有很好的識別能力,除普通話外還能識別六種方言。就邦叔的體會來看,自主品牌的語音控制水準,其實已超過很多合資品牌。但語音控制功能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可實現的功能太少,很多語音控制連天窗都開不了。譬如對環境和啟動語音輸入的要求比較嚴苛,不夠人性化;這些都只有留給未來慢慢改進。

寫在最後:未來汽車的終極操作形態應該是:語音控制+手勢控制+虛擬觸控介面(一塊或者幾塊觸控式螢幕,按鈕帶震動功能或者類比壓力),三種操作形態的結合。所以物理按鍵未來必然被取代,潮流不可阻擋。只不過,凡事都有發展階段,大部分的觸控式螢幕目前都比較垃圾,只是因為手感好、反應快的觸控式螢幕,造價都很貴,而不是設計或者技術達不到。至於大屏成風,其實也是低成本裝逼利器,一塊屏直接戳上去,能省不少中控台模具和設計的錢。至於用大屏尺寸做賣點的,鼓吹越大越好的,那就更是在欺負小白了。

所以未來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屏雖好,但完全取代物理按鍵,除了要改變人們多少年來積累的習慣,而且要在觸控、語音等相關配套技術上,達到相當高的水準才行。這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