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你怎麼了,竟以怨報德傷害自己最親的人?

今天, 我們的民族對教育的重視, 對孩子的培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千方百計傾其所有, 正如當今流行的一句話“用自己的忍辱負重, 換來孩子的海闊天空”, 可以說家長在培養子女上到了近似瘋狂的程度。 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娃娃抓起, 陪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跌打滾爬,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按理說花什麼氣力都不為過。

然而, 多數家長在培養孩子上只顧抓孩子的文化學習, 其他不管不顧, 一俊遮百醜, 成了見怪不怪的現象。 縱觀古今中外, 無一例外, 凡忽視道德培養的教育, 必然是失敗的教育, 如果一個孩子道德品質不好, 那麼, 學識越好, 犯罪的智商就越高, 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危害就越大。 因此, 如果把孩子培養成了白眼狼, 後患無窮, 不僅讓你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還會使你的晚年痛不欲生。

我覺得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應該先從孝心抓起, 能感恩懂孝道, 是修煉優秀品質的根基, 大家想一想:一個連父母都不顧及的人, 讓他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好, 有這種可能嗎?

“理想是彩虹, 生活便是沼澤地。 ”現實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例子足以讓我們深思和警醒。 記得那是一個春末夏初的時節, 鄉村裡正是忙著採收大蒜的時候, 我坐在同事鮑老師對面看他處理一起學生違紀事件:鮑老師是初三補習班的班主任, 從時間上講, 補習班應該是初四了, 學生年齡大了事情就比較多, 那天他班一個女生爬門外出, 徹夜未歸, 被學校宿管員查出, 由政教處指令鮑老師嚴加處理。 那女生還算識相, 意識到在這個管理嚴格的學校“夜不歸宿”的錯誤是十分嚴重的,

在那裡低著頭暗自流淚, 任老師怎麼問, 就是一聲不吭。

家長來了, 父親不知多長時間沒有剪頭, 簡直就是一頭亂草, 眼裡佈滿紅絲, 一臉疲憊不堪, 破舊的上衣只有兩隻紐扣, 膝蓋以下的褲管和鞋子粘著泥土。 母親上身穿著藍色的校服,

顯然是孩子嫌棄不穿的, 下身是一條黑色的長褲膝蓋上還打著補丁, 身上也滿是泥土, 一眼就看出他們是從地裡直接來學校的, 儘管如此, 仍然可以看出他們的家境不好。 再看看那女兒穿得花枝招展, 一身品牌, 細皮薄肉, 兩相對比, 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是多麼的愛。

夫妻痛苦地對女兒說:“我們省吃儉用, 受苦受累, 你要啥給你啥, 再忙不讓你幹活, 這不, 早飯還沒來得及回家吃, 我們就趕來了。 你咋不知道學習啊!去年沒考上, 今年再不知道學, 咋辦?”他們沒有打罵, 甚至沒有刻薄的批評, 女兒卻發威了, 橫眉泠對, 狼腔虎調, 似山洪暴發, 如疾風暴雨, 竟然把父母吼得:瑟瑟發抖, 目瞪口呆, 啞口無言, 倒像犯錯的孩子一般,

低著頭, 蜷曲在一邊。

在座的老師都吃驚了, 這是這樣的家教, 怎樣的愛?才把孩子縱容到這種地步?鮑老師忍無可忍, 拍案而起, 一陣嚴厲的批評, 才遏制了小女孩的囂張氣焰。 我們不禁要問:孩子, 那是你的父母, 你最親的人, 你怎能這樣對待他們的含辛茹苦精心呵護無私付出呢?孩子, 你徹夜未歸, 在街上鬼混, 不求上進, 你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你哪來的底氣怒吼爸媽?孩子你怎麼啦?

無獨有偶, 我無法忘記三年前的一個週末。 我搭乘豐縣到歡口的公車回家, 當時, 線路是私人承包的, 一般不上滿人不開車, 星期了學生都急著回家, 來一輛車馬上就人滿為患。 我知道星期天坐車難, 沒等學生下課, 提前到了車站, 還好有座。 不一會,就上滿了人,橫在過道的長凳還能坐一個人,這時來了一老一少倆人。老人七十多歲,慈祥和藹,身體還不錯;少的穿著校服,一看是我縣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已有一米八多,長得英俊瀟灑,文質彬彬。

上車了,爺爺說:“你坐下吧。”那孩子毫不客氣也不吭不哈便坐在了長凳上那個唯一的座位。負責賣票的大姐生氣地說:“這孩子,爺爺年紀大了,讓他坐下。”爺爺馬上回答道:“讓他坐吧。”那個至少上高一的學生,竟然連一句客氣、謙讓的話也沒有,心安理得無動於衷,一臉坦然地坐著,他像聽一個與他無關的故事。孩子,你怎麼啦?那是接你回家的年邁的爺爺,面對素不相識的老人,風華正茂身強力壯的你,也應該讓個座呀,何況他是你的親人,伺候你吃喝接送你上學的爺爺?你竟然連句話都沒有?你十多年的思想品德課都讀到哪裡去了?縱然你是學霸有大才將來成大業又能給親人什麼?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些因為爺爺奶奶不能無休止地供應上網打遊戲的錢,辱駡老人,甚至錘殺老人的,媒體報導的已經不少。爸爸媽媽稍微不如意,動粗謾駡毆打者更是不勝枚舉。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前幾年的留學生機場刺母案。2011年,24歲的學生汪佳晶,在日本留學5 年,其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支付。他母親四處舉債,後來實在拿不出錢來了,他無法接受,惱羞成怒,竟然在浦東機場掏出刀子,直接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在日本期間,他花錢一向大手大腳,每年的學費和日常生活需要三四十萬,經常呼朋喚友去高消費,還曾幾次與人衝突打架,被關進日本的拘留所。

母親含辛茹苦傾其所有送其出國留學,母親對其胡作非為一忍再忍,甚至連一句抱怨的話也沒有說,只是因母親拿不出高昂的供其揮霍的生活費,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九刀。撫養他成人,愛他疼他把他看得比自己都重要的母親,倒在了他的屠刀下,天理與良心何在?誰能理解?誰不氣憤?機場弑母,駭人聽聞,溺愛成災,慘絕人寰。我們不得不審視我們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轉變我們的培養理念,不得不反思我們變了味的溺愛與奉獻。

孩子你怎麼了?竟然以怨報德傷害自己最親的人?在反問中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迷茫的教育。教育是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躲不開的話題。儒家思想幾千年在中國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說接地氣,他們宣導的孝悌之道,得民心,順民意。

那句深入民心的“嬌兒無孝子”的俗語,是歷經淘洗被時間檢驗的箴言。“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把什麼都給了孩子,最後卻留下滿滿的遺憾,尤其是那些醜陋的枝蔓令你噁心的時候,挖出最初那顆悲劇的種子,原來竟是自己種的,該是多麼痛心!這又多麼令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痛心疾首,悲痛欲絕的啊!也是每一個父母都不願看到,更是不想要的。如果你舉全家之力培養的孩子沒有孝心,在他們走進生活後必定不忠不孝,你的一切努力與付出都將無法兌現成期待與希望。

基於此,家庭教育不能不把孝心培養放在諸多教育的首位。

不一會,就上滿了人,橫在過道的長凳還能坐一個人,這時來了一老一少倆人。老人七十多歲,慈祥和藹,身體還不錯;少的穿著校服,一看是我縣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已有一米八多,長得英俊瀟灑,文質彬彬。

上車了,爺爺說:“你坐下吧。”那孩子毫不客氣也不吭不哈便坐在了長凳上那個唯一的座位。負責賣票的大姐生氣地說:“這孩子,爺爺年紀大了,讓他坐下。”爺爺馬上回答道:“讓他坐吧。”那個至少上高一的學生,竟然連一句客氣、謙讓的話也沒有,心安理得無動於衷,一臉坦然地坐著,他像聽一個與他無關的故事。孩子,你怎麼啦?那是接你回家的年邁的爺爺,面對素不相識的老人,風華正茂身強力壯的你,也應該讓個座呀,何況他是你的親人,伺候你吃喝接送你上學的爺爺?你竟然連句話都沒有?你十多年的思想品德課都讀到哪裡去了?縱然你是學霸有大才將來成大業又能給親人什麼?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些因為爺爺奶奶不能無休止地供應上網打遊戲的錢,辱駡老人,甚至錘殺老人的,媒體報導的已經不少。爸爸媽媽稍微不如意,動粗謾駡毆打者更是不勝枚舉。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前幾年的留學生機場刺母案。2011年,24歲的學生汪佳晶,在日本留學5 年,其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支付。他母親四處舉債,後來實在拿不出錢來了,他無法接受,惱羞成怒,竟然在浦東機場掏出刀子,直接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在日本期間,他花錢一向大手大腳,每年的學費和日常生活需要三四十萬,經常呼朋喚友去高消費,還曾幾次與人衝突打架,被關進日本的拘留所。

母親含辛茹苦傾其所有送其出國留學,母親對其胡作非為一忍再忍,甚至連一句抱怨的話也沒有說,只是因母親拿不出高昂的供其揮霍的生活費,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九刀。撫養他成人,愛他疼他把他看得比自己都重要的母親,倒在了他的屠刀下,天理與良心何在?誰能理解?誰不氣憤?機場弑母,駭人聽聞,溺愛成災,慘絕人寰。我們不得不審視我們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轉變我們的培養理念,不得不反思我們變了味的溺愛與奉獻。

孩子你怎麼了?竟然以怨報德傷害自己最親的人?在反問中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迷茫的教育。教育是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躲不開的話題。儒家思想幾千年在中國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說接地氣,他們宣導的孝悌之道,得民心,順民意。

那句深入民心的“嬌兒無孝子”的俗語,是歷經淘洗被時間檢驗的箴言。“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把什麼都給了孩子,最後卻留下滿滿的遺憾,尤其是那些醜陋的枝蔓令你噁心的時候,挖出最初那顆悲劇的種子,原來竟是自己種的,該是多麼痛心!這又多麼令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痛心疾首,悲痛欲絕的啊!也是每一個父母都不願看到,更是不想要的。如果你舉全家之力培養的孩子沒有孝心,在他們走進生活後必定不忠不孝,你的一切努力與付出都將無法兌現成期待與希望。

基於此,家庭教育不能不把孝心培養放在諸多教育的首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