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後宮的一項殘忍制度,讓嬪妃如履薄冰,宮鬥更是空前激烈

1395年, 秦王朱爽去世, 為了讓他在黃泉路上有人陪伴, 朱元璋竟命秦王的兩名王妃陪葬。

三年後, 朱元璋駕崩, 即位的朱允炆按照遺詔,

命令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陪葬。 這些嬪妃死後也需要人照顧, 於是伺候她們的宮女也得一同上路, 這些人被稱為“朝天女”, 據統計陪葬者達數百人之多。

有些人猜測朝天女應該是自縊而死, 可是數百人怎麼可能全都心甘情願地上吊自殺?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到了殉葬那天, 名單上的嬪妃、宮女被集中在一起, 每人喝了一杯放有蒙汗藥的茶水。 待她們睡著之後, 太監們將其頭部切開灌入水銀, 之後再用針線縫好, 這樣既可以確保沒有人假死, 也可以保證屍體不腐。

之後, 皇帝對殉葬宮女的家屬進行封賞, 封他們為“千戶”, 其官位、俸祿可以世襲。 這些人家也被稱為“朝天女戶”。

朱元璋重新開啟了已終止千年的殉葬之制, 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到明成祖時, 除了皇后和太子生母之外, 其餘的嬪妃全要斬盡殺絕。 這讓明朝初年後宮爭寵的激烈程度達到頂峰, 這時爭寵不再只是為了權力, 而成了生死攸關的事。

明成祖死後有三十多個宮人要隨他而去, 那一天“哭聲震殿閣”,

“朝天女”們被命令站在小床上, 脖子上被圍上掛繩, 小木床被踢去後片刻氣絕。

這些人中還有朝鮮進獻的兩名女子, 其中的韓氏突然向前來送行的明仁宗跪倒, 請求皇帝放她回國贍養老母。 明仁宗不為所動, 韓氏臨死時, 向她的乳母喊道:“娘, 吾去!娘, 吾去!”話還沒說完, 腳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

而明仁宗駕崩後, 殉葬人員的選擇透露了後宮爭鬥的訊息。 明仁宗生前最寵愛的是郭貴妃, 她的地位僅次於皇后, 並且生下了三位親王。 她死時那些文人們拍馬屁說她是“銜上恩, 自裁以從天上耶!”可是任何人都能看出郭氏沒有絲毫甘願的意思。

明仁宗駕崩前剛剛冊封了一位張敬妃, 令人意外的是, 她躲過了殉葬。 原來張敬妃是國公的女兒, 明仁宗的張惶後為了穩定權貴就抬手放過了。

張惶後的兒媳——宣宗皇帝的寵妃孫氏害怕自己將來也難逃殉葬的命運。 於是已經失去生育能力的她先找宮女代其懷孕, 生下了未來皇帝朱見深, 然後成功擠掉了皇后榮登正宮之位。

明英宗朱祁鎮後來得知孫皇后並非自己的生母, 自己是宮女所生, 他不知道當年殉葬的女子中有沒有自己的親生母親。 經歷了土木堡之變, 看盡世態炎涼的他, 在臨終前下令:終止殉葬制度。

有趣, 有料, 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 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李金鍚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多爾袞為何不稱帝?他有兵有權, 卻有一個消滅不了的對手

大宋神箭手, 一出手全射偏了, 敵軍一看大笑, 再一看全傻了

道光帝想喝一碗粉湯, 太監:請拿六萬兩 道光一怒之下不喝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