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空調行業要有更多的“奧克斯” 也要時不時冒出一些新“格力”

Popo||撰稿

雖然實力需要積攢, 進階有個過程, 但是這麼多年未曾出現撼動龍頭的企業, 甚至沒有出現衝擊第二名的黑馬, 這就有點不太正常了。 格局大勢已經穩定多年的空調業, 既需要更多超越海爾躍居第三的奧克斯, 也需要時不時冒出一兩個反超美的甚至威脅格力的新“格力”。

需要更多“奧克斯”

安穩過日子會忘記初心

與同在家電行業內的彩電、冰箱等其他大件家電類別經營異常慘澹不同, 這兩年的空調業, 卻呈現出一浪高於一浪的熱鬧。 這個靠天吃飯的行業, 受到了老天爺的額外眷顧, 讓參與其中的企業多多少少都收穫了一些增長。

這其中, 有過一些花絮, 比如奧克斯有一段時間強勁行銷, 資料上超越了海爾成為了新的第三, 並對美的形成了倒逼態勢, TCL作為一支新軍也躍躍欲試想站穩前五衝擊第四, 但格力美的領銜, 海爾奧克斯緊跟而上的大勢並沒有出現大的變化,

整體而言, 空調業缺乏激情四射的排位爭奪戰, 一切結果合乎情理。

第一個重要原因是空調行業的前兩強格力美的過於強大。

在過往的統計中, 不論是中怡康, 還是奧維雲網、產業線上的資料, 格力和美的合計市場份額常年超過50%, 多的時候接近6成。 如果再加上三四名徘徊的海爾、奧克斯, 超過8成的江山已經被瓜分完畢, 格力、美的雙寡頭, 海爾、奧克斯緊追不捨, 這種格局較為穩定。

空調雙寡頭形成

第二個重要因素是, 這個行業並沒有出現生存式挑戰。

往往在行業低谷的時候, 才會有變革的力量出現。 比如彩電業的熱點不斷, 正是因為大家都賺不到錢, 所以顛覆創新時常出現, 至少在字面行銷層面, 這種競爭是不斷的。 然而這幾年受到老天爺額外眷顧的空調業, 卻出現了大家都能安穩過日子的局面, 滿足溫飽的情況下, 很多企業都會淡忘了當初的夢想。

所以在前面的企業實力過於強大, 自身又沒有生存危機的情況下, 大部分企業已經失去了顛覆格局創造歷史的動力,

而一些曾經從高位衰敗下來的品牌, 雖有折騰, 但始終沒有找到更好的突破口, 造成了多年來空調行業大體格局穩定的現狀。

需要一些衝擊失敗的嘗試

如上文所述, 雖然空調行業的大局穩定, 但是也有一些為數不多的花絮。

比如這兩年異軍突起的奧克斯。 雖然相對格力、美的、海爾而言, 奧克斯的品牌影響力不夠, 但進階過程卻顯得很乾脆。 這兩年, 通過品牌強化和行銷活動的刺激, 奧克斯空調在規模上慢慢上超越了先前一直牢牢佔據第三位的海爾, 並對美的形成了倒逼態勢。 特別是今年雙十一前, 奧克斯和美的展開了一場明爭暗鬥, 最後美的通過持續不斷的促銷與奧克斯拉開差距。

而現在已經升至第五位的TCL, 這兩年也加大了追趕的步伐。 因為通訊的衰落, 多媒體競爭環境的惡劣, 家電產業集團是TCL目前較為看重的領域。 所以包括冰洗、空調在內的白電業務, 是TCL這兩年的重點之一。 而冰洗受益行業的不景氣並沒有創造出太多利潤, 空調成為白電領域的一根稻草。 就在前兩天, TCL空調高調舉辦了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套的發佈會, 並強勢表達了站穩第五進軍前四的目標。

TCL空調銷量上升迅速

客觀講,現在的空調行業需要一些“奧克斯”,甚至新“格力”,去不斷衝擊領先者,雖然有可能失敗,但它們的積極意義是不容否認的。當然,在衝擊的過程中,也不能盲目前行,更不能取得一些成績後就夜郎自大。

因為前期改變格局靠規模,但要想站穩江山則依靠的是實力。就目前看奧克斯和TCL的成長路徑是相似的,通過低價獲得規模方面的增長。比如TCL,在格力毛利率高達30%以上,美的海爾毛利高達近30%的情況下,TCL空調的毛利率只有不到20%,遠低於領先的幾家。這說明為了銷量,TCL將盈利排在了第二位。另外就是品牌建設方面,知名空調廠商都鎖定一二級市場向高端方向轉型,這一領域對TCL空調來說有壓力,後期能否實現“土雞變鳳凰”的轉變,這本來就是一個挑戰,當然對其他新進品牌也是。

所以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規模突破,並不是真正健康的長久運營之道。對於這些“立志有大作為”的品牌來說,一方面要面對知名老品牌的圍剿,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的含金量。這是個難題,但是需要認清的是,只有突破了,你才有進階並站穩的可能。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TCL空調銷量上升迅速

客觀講,現在的空調行業需要一些“奧克斯”,甚至新“格力”,去不斷衝擊領先者,雖然有可能失敗,但它們的積極意義是不容否認的。當然,在衝擊的過程中,也不能盲目前行,更不能取得一些成績後就夜郎自大。

因為前期改變格局靠規模,但要想站穩江山則依靠的是實力。就目前看奧克斯和TCL的成長路徑是相似的,通過低價獲得規模方面的增長。比如TCL,在格力毛利率高達30%以上,美的海爾毛利高達近30%的情況下,TCL空調的毛利率只有不到20%,遠低於領先的幾家。這說明為了銷量,TCL將盈利排在了第二位。另外就是品牌建設方面,知名空調廠商都鎖定一二級市場向高端方向轉型,這一領域對TCL空調來說有壓力,後期能否實現“土雞變鳳凰”的轉變,這本來就是一個挑戰,當然對其他新進品牌也是。

所以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規模突破,並不是真正健康的長久運營之道。對於這些“立志有大作為”的品牌來說,一方面要面對知名老品牌的圍剿,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的含金量。這是個難題,但是需要認清的是,只有突破了,你才有進階並站穩的可能。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