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以斯拉

【代號名稱】“以斯拉-尼希米”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Ezra and Nehemiah

【發起者】以色列總理大衛·本-古裡安

【行動時間】1949年-1951年

【目的】從伊拉克接回猶太人

【背景】

1938年末,

由於巴勒斯坦國內對猶太複國主義移民浪潮的反對, 英國政府在1939年的白皮書中宣佈, 要減少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 在這一點上, 主要猶太複國主義團體決定停止符合英國的規定。

即使摩薩德入境事務處投注於1939年4月29日正式成立, 它也於1938年開始運作。 由沙烏·阿維古領導, 摩薩德入境事務處投注是在“哈帕拉”運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它的活動最初集中在雅典, 後來中心搬到了巴黎。 這個運動的領導是從修正主義和主流的猶太複國主義活動家那裡得到的。 引用Avigur是由梅厄·薩皮爾掌管的。

1940年上半年, 摩薩德入境事務處B派遣特使前往伊拉克, 開始組織移民到以色列, 最初招募人員教希伯來語, 並舉行猶太複國主義講座。

1941年6月1日-2日, 巴格達發生反對猶太人“法胡德”事件後, 伊拉克猶太人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在親納粹金色廣場的拉希德·阿裡·卡拉尼政權倒臺之後, 至少有180名猶太人在兩天的騷亂期間被殺。 在一些敘述中, “法胡德”標誌著伊拉克猶太人的轉捩點。 然而, 其他歷史學家在1948-1951年之間, 很久以後就看到了伊拉克猶太人社區的關鍵時刻, 因為猶太社區在20世紀40年代大部分時間裡與該國其他地區一起繁榮昌盛。 很多離開伊拉克之後的伊拉克猶太人在那之後不久就回國了, 直到1950-51年間, 永久移民並沒有顯著加速。 不管怎樣, “法胡德”被廣泛地理解為標誌著20世紀40年代伊拉克猶太人主要是年輕人的政治化進程的開始, 特別是由於其長期融入伊拉克社會的希望所產生的影響。

在“法胡德”的直接後果之中, 許多人加入了伊拉克共產黨, 以保護巴格達的猶太人, 但他們不想離開這個國家, 而是想爭取為伊拉克本身提供更好的條件。 與此同時, 在“法胡德”之後接管的伊拉克政府向伊拉克猶太社區放心, 正常的生活很快就回到了巴格達, 二戰期間的經濟形勢有了明顯的改善。

從當年起, 開始出現小規模的猶太移民, 9年間大約4000多人移民至海外。

1942年底, 其中一位特使解釋了他們將把伊拉克社會變成猶太複國主義的任務的規模, 他寫道:“我們不得不承認, 組織和鼓勵移民並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今天多年忽視的成果, 我們沒有做的事情, 現在都不能通過宣傳和創造一天的熱情來糾正。

“此外, 伊拉克人民被煽動起來反對猶太複國主義的新聞宣傳活動。 伊拉克猶太領導人宣佈在1930年反猶太複國主義聲明, 但是在1944年他們大膽而強烈地拒絕了類似的要求。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抗議當局對待猶太人社區, 而不是因為他們改變了關於猶太複國主義的想法。 有些人認為, 猶太人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因為關於巴勒斯坦命運的決定接近了, 1945年以後, 在伊拉克經常有反對猶太人示威, 尤其是反對猶太複國主義的活動頻繁。

1947年11月29日, 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英國的委任統治將於1948年5月14日結束。 這一天, 在紐約、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會, 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

人們載歌載舞直到清晨。

建國的興奮無法掩蓋以色列嚴重的生存危機。

建國次日, 埃及、外約旦(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 在東、南兩翼節節敗退的以色列處於崩潰的邊緣。 是聯合國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 本-古裡安利用停火的4周時間全力購置軍火、招募新兵。

當7月8日戰爭重開時, 以色列已經掌握了主動, 在10天的戰鬥中奪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本-古裡安的軍事戰略是佔領盡可能多的土地, 造成既成事實。

“建立了以色列國後不久, 伊拉克政府採取了反猶太人的歧視政策, 從政府大規模解雇、開除和逮捕猶太人。 ”猶太人在政府工作被禁止, 數百人因為猶太複國主義或共產主義的活動被逮捕,包括真實的和想像的,在軍事法庭受審,並給予嚴厲的監禁或處以重罰。努裡·賽義德承認,伊拉克猶太人受害者的待遇惡劣。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至1950年3月是發展階段。1948年伊拉克對猶政策開始迅速調整。政府從行政、司法、立法部門陸續辭退和解雇政府中的猶太人;猶太商人和銀行家經營貿易、銀行業務受到嚴格限制,貿易許可證時常被吊銷,猶太商人經商還被收取高額稅款,猶太銀行不得進行對外交易,以防止其轉移資本,猶太人在就業時困難重重,很難找到工作,猶太學生也被禁止接受高等教育。一年內大約有1萬多猶太人被迫移民海外,移民規模開始逐漸呈擴大化趨勢。

10月23日,一位受人尊敬的猶太商人沙菲克·阿德斯因向以色列和伊拉克共產黨出售武器的非常可疑的指控而被公開在巴士拉絞死。這一事件增加了猶太人的不安全感。在此期間,伊拉克猶太社區變得越來越可怕。猶太社區的普遍情緒是,如果一個男人強大到沙菲克·阿德斯那樣仍然被國家處決,其他猶太人就不會再安全了。

像大多數阿拉伯聯盟國家一樣,伊拉克最初在1948年的戰爭之後禁止猶太人的移民,理由是讓他們去以色列會加強這個國家。然而,到了1949年,伊拉克猶太複國主義地下組織以每月1000個左右的速度將猶太人從該國偷運到伊朗,從那裡被運往以色列。當時英國人認為,猶太複國主義的地下活動正在伊拉克興起,以協助美國籌款,並“抵消猶太人對阿拉伯難民的態度造成的不良印象”。

伊拉克政府在1948-1949年間接納了7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中的5000名,拒絕承受美國和英國承認的更多壓力。1949年1月,親英的伊拉克總理努裡·賽義德與英國官員討論了將伊拉克猶太人驅逐到以色列的想法,他解釋說,這樣的建議會使以色列受益,並對阿拉伯國家造成不利影響。根據以斯帖·梅厄·格裡特森斯坦的說法,這樣的建議“無意解決巴勒斯坦阿拉伯難民的問題,也不是解決伊拉克猶太少數民族的問題,而是打算重新安置在伊拉克的巴勒斯坦難民的計畫”。

1949年7月,英國政府提議人民交流,伊拉克同意在伊拉克解決1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努裡表示,如果能夠達成一個公平的安排,“伊拉克政府將允許伊拉克猶太人自願遷往巴勒斯坦”。

1949年10月,新聞界報導了伊拉克和英國的建議。1949年10月14日,努裡·賽義德在經濟考察調查中提出了人口概念的交換。2002年在墨爾本舉行的猶太研究會議上,菲力浦·門德斯總結了西方人對猶太人驅逐的動搖的影響:“另外,伊拉克總理努裡·薩德爾試探性地探討,然後擱置驅逐伊拉克猶太人的可能性,並交換給同等數量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行動經過】

從1950年3月《國籍放棄法》出臺到1952年初,以色列完成“以斯拉-尼希米”行動是高潮階段。自1941年以來伊拉克猶太人開始小規模地移民海外,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1948年。隨著社會環境漸趨惡化,移民數量開始激增,到1950年通過各種合法和不合法方式的移民數量達到每月1000人。

1951年3月伊拉克國會頒佈《國籍放棄法》後,更是掀起註冊移民狂潮,至1952年絕大部分伊拉克猶太人移民前往以色列。

移民法于1951年3月到期,該法頒佈後的一年。首先,伊拉克移民法允許猶太人出售他們的財產和清算業務。3月10日,64000名伊拉克猶太人仍然在等待移民,政府頒佈了一項新的法律移民週期延長而也阻止他放棄國籍的猶太人的資產。即將離任的猶太人被允許採取不超過140美元和66磅行李離開該國,並禁止他們的珠寶。

以色列政府組織空運相對。等待巴格達是一個緊張和困難的時期。5萬猶太人簽了一個月,兩個月後有9萬的名單上。這種群眾運動震驚了伊拉克政府,沒有預期的移民人數超過8000,並且擔心行政機構由猶太人可能會崩潰。同時,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發表宣言呼籲猶太人申請移民。它開始與下面的:“啊,錫安,逃離巴比倫的女兒,”總結:“猶太人!以色列呼喚你走出巴比倫!”

1951年,從伊拉克離開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在羅德機場前往馬阿巴拉

1950年4月和1951年6月之間,在巴格達的猶太目標被擊中5次。伊拉克當局就逮捕了3猶太人,聲稱他們是猶太複國主義分子,判處沙洛姆·薩拉赫·沙洛姆、約瑟夫·易蔔拉欣·巴斯裡2人死刑,第3個人耶胡達·塔加爾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1951年在5月和6月,據稱屬於地下猶太複國主義的軍火庫被發現,據稱提供的伊休夫1941“法胡德”事件後。已經有很多爭論是否炸彈被安放在摩薩德鼓勵伊拉克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或如果他們種植的穆斯林極端分子幫助驅逐猶太人。這一直是以色列的訴訟和調查的主題。

這次行動是由近東運輸公司進行,以色列國家航空公司El Al。該航班在1951年5月中旬開始,當猶太人被空運到伊拉克賽普勒斯,從那裡他們被空運到以色列。

幾個月後,一個巨大的空運相對直接從巴格達盧德機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在1952年初結束,只留下大約6000猶太人在伊拉克。大多數2800歲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社區。

至此,猶太移民運動基本完成,未移民者大約只有數千人,隨著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剩餘猶太人在政府的壓迫政策下也紛紛移民或逃亡。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詳細內容欠奉。但1950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則將12萬猶太人從伊拉克運回以色列。

而且,“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費用並非是以色列政府承擔的,而是美國猶太人聯合分配委員會資助了400萬美元費用的大部分。

【後續】

建國初期的4年時間裡,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裡安曾於1953-1955年去職,但他實際上仍然掌控著以色列的大政方針,並於1955年再次當選總理。本-古裡安一直奉行與西方結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東方陣營靠攏之後,他更是不遺餘力追隨西方。

1956年,埃及實行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經過秘密磋商,本-古裡安與英法結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進攻西奈,為英法出兵埃及製造藉口。雖然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美國和蘇聯的介入,本-古裡安不得不將西奈歸還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敗,但這場戰爭為以色列贏得了10年寶貴的和平。

1963年,本-古裡安因為一次失敗的間諜行動引發的風波而辭職,1970年最終退出政壇。1973年,在以色列剛經歷了“十月戰爭”的急風暴雨後,87歲高齡的本-古裡安辭別人世。根據他的遺囑,他的葬禮沒有頌詞,只有無聲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2004年6月2日,以色列表示將向伊拉克追討賠償,用來償付50多年前被迫離開伊拉克的猶太人的損失。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聯軍在巴格達發現了大批1949至2001年間與猶太人有關的文件,包括猶太人財產、結婚證和死亡證明。這些檔長期遭受水浸,不少已經難以閱讀,但從尚可辨識的檔看來,50多年前在被迫遷出伊拉克的猶太人在伊留有大量財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色列政府已經將其中800份檔的影本遞交給美國來尋求解決賠償問題,而不是交給伊拉克。以色列政府部門發言人麗芙卡稱,這些檔完全證明了猶太人在伊拉克的財產數量。

1950至1951年,在伊的95%猶太人通過以色列著名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動撤離伊拉克來到以色列,這批12萬猶太人上演了一出龐大的“出埃及記”。其實這些猶太人已經在巴格達定居了2000多年,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社會之中,他們大規模出走完全是被逼無奈。

由於宗教信仰不同,歷史上在伊拉克的猶太人經常受到歧視甚至迫害。以色列于1947年建國後,伊境內的反以聲浪日益高漲,猶太人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同時英國及伊拉克均擔心受到前蘇聯的政治滲透,因此加強了對猶太人的控制及迫害。萬般無奈之下,這批猶太人只能在以色列政府的幫助下遠離故土,來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伊拉克重建及計畫部長蘇拉赫5月31日表示,這些因“以色列建國而遭受巨大壓力後”大規模出走的猶太人將有權收回其財產。

據悉,以色列的散居猶太人事務部將全力投入追討賠償的事宜。

【關聯性】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屬於大規模移民行動、特種行動,是以色列建國後一系列相互無關、但目的、手法極為類似的行動計畫之一。“歷史脈動”曾經發佈了這些行動的大部分:

“魔毯”行動:古老民族千年遊子踏上陌生故土的嶄新迷茫

“摩西”行動:以色列種族自我救贖的史詩

“雅金”行動:螞蟻搬家、葬身大海,引發了龐大的人口轉移

“壁畫”行動:猶太複國主義的幫兇,無奈被卸磨殺驢

“歌珊”行動:以祖先故土的溫情呼喚——趕緊滾回來打仗去

“所羅門”行動:以偉大帝王名義的悄然撤退

以及美國小布希政府發起的“約書亞”行動:美國難得的救人之舉,卻一下子得罪了更多的人。

還有一個“鴿翼”行動尚未發佈。若想知道“鴿翼”行動的獨特經歷,請及時關注本頭條號,“歷史脈動”將在近期完整本系列行動的所有內容。

【影響】

在最初的移民後,巴格達的猶太人數量從10萬下降到5000。雖然在阿卜杜爾·卡裡姆·卡塞姆統治後他們享受短暫的安全政權,會嚴重增加伊拉克猶太人的迫害。到了1968年只有約2000的猶太人仍生活在那裡。1969年1月27日,9名猶太人被絞死在以色列造成其餘大部分社區逃離該國間諜指控。現在,猶太人仍少於100人。

在巴格達,直到“以斯拉-尼希米”結束記有28猶太人的教育機構,16個社區委員會的監督和其他民營。學生人數達到12000和許多其他國家在外交和政府學校學習。約400的學生攻讀醫學、法律、經濟學、藥學、工程。1951猶太盲人學校是封閉的;它是巴格達唯一的學校的類型。巴格達的猶太人有兩家醫院,窮人接受免費治療,和幾個慈善服務。大多數公共建築被政府接管為微不足道的或無補償。這些猶太難民被餵食,安置和吸收以色列。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影響還是不容低估的,因為它首先從伊拉克轉移了10.4萬名猶太人,另有2萬猶太人經由伊朗被悄悄運至以色列,這使以色列的心聲政權有了對外更加強硬的籌碼——人多力量大嘛。

其二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相對比,雖然絕對數並不巨大,但是會產生一定微妙的心理影響。

盧德機場負責行動的接收

【評論】

從1951年到1952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通過伊朗和賽普勒斯向以色列空運了12萬-13萬伊拉克猶太人。伊拉克猶太人的大規模移民,是猶太人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猶太人出埃及流亡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最高潮的事件之一。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基本原因:

第一,伊拉克的對猶政策及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是伊拉克猶太移民運動的直接推動力和主要原因。特別是伊拉克政府頒佈的《國籍放棄法》和“財產凍結法令”,給予了伊拉克猶太社團致命一擊。從深層的社會思潮領域解析,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對伊拉克社會的重新整合和建構所強調的阿拉伯民族認同是猶太移民運動的深層原因。“二戰”結束後殖民主義體系在中東土崩瓦解,伊拉克政府開始強力主導以阿拉伯民族為核心的國家建構,反殖民主義成為重要的輿論宣傳和動員手段。在此國內歷史條件下,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制定限制歧視的猶太政策,以緩解自身的壓力,平息公眾對以色列建國、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戰敗民族恥辱的憤怒,而伊拉克猶太人因此成了“替罪羊”。

第二,以色列政府的人口接納戰略及其背後的錫安主義意識形態是猶太移民運動的重要推手,是該歷史現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早在以色列建國前,以本-古裡安為首的錫安主義者在不同場合曾多次表示要利用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建設 “猶太民族之家”(即巴勒斯坦),實施所謂“百萬人口”計畫,其中就包括阿拉伯國家的東方猶太人。1950年,以色列政府頒佈《回歸法》,將居住在以色列之外的猶太人稱之為“流散猶太人”,將移民以色列表述為“回歸祖國”,人口接納戰略正式法律化、制度化,使之成為以色列建國後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第三,從伊拉克猶太社團內部分析,社會地位滑落、國家認同危機、安全感缺失及錫安主義組織的宣傳和動員是推動猶太人選擇移民放棄其伊拉克人身份的內在因素。1948年伊拉克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措施排擠、歧視和限制猶太人,使猶太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一年後頒佈的“財產凍結法令”使尚未移民的大多數伊拉克猶太人喪失了幾乎全部財產,被迫移民以色列。

針對猶太人的多次恐怖襲擊和各種壓迫政策,使大多數伊拉克猶太人喪失了國家認同感,導致他們放棄融入伊拉克社會的選擇,轉而西向新建立的以色列國,宗教認同感激發了回歸“應許之地”的信心和期待。1950-1951年“巴格達炸彈事件”和伊拉克阿拉伯人的反猶情緒造成大多數猶太人安全感的缺失。伊拉克錫安主義組織的政治動員和輿論宣傳是積極推動猶太人移民的一大動力。在以色列政府實施移民行動之前,這些組織的成員即發表公開號召移民的宣言,號召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尼亞,回歸迦南之地,移民宣言發表後有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紛紛響應,其影響不可忽視。

以斯拉和尼希米

【代號說明】

“以斯拉-尼希米”,這個行動是以“以斯拉和尼希米”兩個希伯來民族歷史上兩位名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們在西元前5世紀引導流亡在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正如希伯來《聖經》書中所記載的那樣。

所以,將散落在伊拉克(古巴比倫)的猶太人接回以色列,與“以斯拉和尼希米”的行為何其相似。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畫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數百人因為猶太複國主義或共產主義的活動被逮捕,包括真實的和想像的,在軍事法庭受審,並給予嚴厲的監禁或處以重罰。努裡·賽義德承認,伊拉克猶太人受害者的待遇惡劣。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至1950年3月是發展階段。1948年伊拉克對猶政策開始迅速調整。政府從行政、司法、立法部門陸續辭退和解雇政府中的猶太人;猶太商人和銀行家經營貿易、銀行業務受到嚴格限制,貿易許可證時常被吊銷,猶太商人經商還被收取高額稅款,猶太銀行不得進行對外交易,以防止其轉移資本,猶太人在就業時困難重重,很難找到工作,猶太學生也被禁止接受高等教育。一年內大約有1萬多猶太人被迫移民海外,移民規模開始逐漸呈擴大化趨勢。

10月23日,一位受人尊敬的猶太商人沙菲克·阿德斯因向以色列和伊拉克共產黨出售武器的非常可疑的指控而被公開在巴士拉絞死。這一事件增加了猶太人的不安全感。在此期間,伊拉克猶太社區變得越來越可怕。猶太社區的普遍情緒是,如果一個男人強大到沙菲克·阿德斯那樣仍然被國家處決,其他猶太人就不會再安全了。

像大多數阿拉伯聯盟國家一樣,伊拉克最初在1948年的戰爭之後禁止猶太人的移民,理由是讓他們去以色列會加強這個國家。然而,到了1949年,伊拉克猶太複國主義地下組織以每月1000個左右的速度將猶太人從該國偷運到伊朗,從那裡被運往以色列。當時英國人認為,猶太複國主義的地下活動正在伊拉克興起,以協助美國籌款,並“抵消猶太人對阿拉伯難民的態度造成的不良印象”。

伊拉克政府在1948-1949年間接納了7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中的5000名,拒絕承受美國和英國承認的更多壓力。1949年1月,親英的伊拉克總理努裡·賽義德與英國官員討論了將伊拉克猶太人驅逐到以色列的想法,他解釋說,這樣的建議會使以色列受益,並對阿拉伯國家造成不利影響。根據以斯帖·梅厄·格裡特森斯坦的說法,這樣的建議“無意解決巴勒斯坦阿拉伯難民的問題,也不是解決伊拉克猶太少數民族的問題,而是打算重新安置在伊拉克的巴勒斯坦難民的計畫”。

1949年7月,英國政府提議人民交流,伊拉克同意在伊拉克解決10萬名巴勒斯坦難民;努裡表示,如果能夠達成一個公平的安排,“伊拉克政府將允許伊拉克猶太人自願遷往巴勒斯坦”。

1949年10月,新聞界報導了伊拉克和英國的建議。1949年10月14日,努裡·賽義德在經濟考察調查中提出了人口概念的交換。2002年在墨爾本舉行的猶太研究會議上,菲力浦·門德斯總結了西方人對猶太人驅逐的動搖的影響:“另外,伊拉克總理努裡·薩德爾試探性地探討,然後擱置驅逐伊拉克猶太人的可能性,並交換給同等數量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行動經過】

從1950年3月《國籍放棄法》出臺到1952年初,以色列完成“以斯拉-尼希米”行動是高潮階段。自1941年以來伊拉克猶太人開始小規模地移民海外,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1948年。隨著社會環境漸趨惡化,移民數量開始激增,到1950年通過各種合法和不合法方式的移民數量達到每月1000人。

1951年3月伊拉克國會頒佈《國籍放棄法》後,更是掀起註冊移民狂潮,至1952年絕大部分伊拉克猶太人移民前往以色列。

移民法于1951年3月到期,該法頒佈後的一年。首先,伊拉克移民法允許猶太人出售他們的財產和清算業務。3月10日,64000名伊拉克猶太人仍然在等待移民,政府頒佈了一項新的法律移民週期延長而也阻止他放棄國籍的猶太人的資產。即將離任的猶太人被允許採取不超過140美元和66磅行李離開該國,並禁止他們的珠寶。

以色列政府組織空運相對。等待巴格達是一個緊張和困難的時期。5萬猶太人簽了一個月,兩個月後有9萬的名單上。這種群眾運動震驚了伊拉克政府,沒有預期的移民人數超過8000,並且擔心行政機構由猶太人可能會崩潰。同時,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發表宣言呼籲猶太人申請移民。它開始與下面的:“啊,錫安,逃離巴比倫的女兒,”總結:“猶太人!以色列呼喚你走出巴比倫!”

1951年,從伊拉克離開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在羅德機場前往馬阿巴拉

1950年4月和1951年6月之間,在巴格達的猶太目標被擊中5次。伊拉克當局就逮捕了3猶太人,聲稱他們是猶太複國主義分子,判處沙洛姆·薩拉赫·沙洛姆、約瑟夫·易蔔拉欣·巴斯裡2人死刑,第3個人耶胡達·塔加爾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1951年在5月和6月,據稱屬於地下猶太複國主義的軍火庫被發現,據稱提供的伊休夫1941“法胡德”事件後。已經有很多爭論是否炸彈被安放在摩薩德鼓勵伊拉克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或如果他們種植的穆斯林極端分子幫助驅逐猶太人。這一直是以色列的訴訟和調查的主題。

這次行動是由近東運輸公司進行,以色列國家航空公司El Al。該航班在1951年5月中旬開始,當猶太人被空運到伊拉克賽普勒斯,從那裡他們被空運到以色列。

幾個月後,一個巨大的空運相對直接從巴格達盧德機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在1952年初結束,只留下大約6000猶太人在伊拉克。大多數2800歲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社區。

至此,猶太移民運動基本完成,未移民者大約只有數千人,隨著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剩餘猶太人在政府的壓迫政策下也紛紛移民或逃亡。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詳細內容欠奉。但1950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則將12萬猶太人從伊拉克運回以色列。

而且,“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費用並非是以色列政府承擔的,而是美國猶太人聯合分配委員會資助了400萬美元費用的大部分。

【後續】

建國初期的4年時間裡,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裡安曾於1953-1955年去職,但他實際上仍然掌控著以色列的大政方針,並於1955年再次當選總理。本-古裡安一直奉行與西方結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東方陣營靠攏之後,他更是不遺餘力追隨西方。

1956年,埃及實行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經過秘密磋商,本-古裡安與英法結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進攻西奈,為英法出兵埃及製造藉口。雖然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美國和蘇聯的介入,本-古裡安不得不將西奈歸還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敗,但這場戰爭為以色列贏得了10年寶貴的和平。

1963年,本-古裡安因為一次失敗的間諜行動引發的風波而辭職,1970年最終退出政壇。1973年,在以色列剛經歷了“十月戰爭”的急風暴雨後,87歲高齡的本-古裡安辭別人世。根據他的遺囑,他的葬禮沒有頌詞,只有無聲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2004年6月2日,以色列表示將向伊拉克追討賠償,用來償付50多年前被迫離開伊拉克的猶太人的損失。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聯軍在巴格達發現了大批1949至2001年間與猶太人有關的文件,包括猶太人財產、結婚證和死亡證明。這些檔長期遭受水浸,不少已經難以閱讀,但從尚可辨識的檔看來,50多年前在被迫遷出伊拉克的猶太人在伊留有大量財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色列政府已經將其中800份檔的影本遞交給美國來尋求解決賠償問題,而不是交給伊拉克。以色列政府部門發言人麗芙卡稱,這些檔完全證明了猶太人在伊拉克的財產數量。

1950至1951年,在伊的95%猶太人通過以色列著名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動撤離伊拉克來到以色列,這批12萬猶太人上演了一出龐大的“出埃及記”。其實這些猶太人已經在巴格達定居了2000多年,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社會之中,他們大規模出走完全是被逼無奈。

由於宗教信仰不同,歷史上在伊拉克的猶太人經常受到歧視甚至迫害。以色列于1947年建國後,伊境內的反以聲浪日益高漲,猶太人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同時英國及伊拉克均擔心受到前蘇聯的政治滲透,因此加強了對猶太人的控制及迫害。萬般無奈之下,這批猶太人只能在以色列政府的幫助下遠離故土,來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伊拉克重建及計畫部長蘇拉赫5月31日表示,這些因“以色列建國而遭受巨大壓力後”大規模出走的猶太人將有權收回其財產。

據悉,以色列的散居猶太人事務部將全力投入追討賠償的事宜。

【關聯性】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屬於大規模移民行動、特種行動,是以色列建國後一系列相互無關、但目的、手法極為類似的行動計畫之一。“歷史脈動”曾經發佈了這些行動的大部分:

“魔毯”行動:古老民族千年遊子踏上陌生故土的嶄新迷茫

“摩西”行動:以色列種族自我救贖的史詩

“雅金”行動:螞蟻搬家、葬身大海,引發了龐大的人口轉移

“壁畫”行動:猶太複國主義的幫兇,無奈被卸磨殺驢

“歌珊”行動:以祖先故土的溫情呼喚——趕緊滾回來打仗去

“所羅門”行動:以偉大帝王名義的悄然撤退

以及美國小布希政府發起的“約書亞”行動:美國難得的救人之舉,卻一下子得罪了更多的人。

還有一個“鴿翼”行動尚未發佈。若想知道“鴿翼”行動的獨特經歷,請及時關注本頭條號,“歷史脈動”將在近期完整本系列行動的所有內容。

【影響】

在最初的移民後,巴格達的猶太人數量從10萬下降到5000。雖然在阿卜杜爾·卡裡姆·卡塞姆統治後他們享受短暫的安全政權,會嚴重增加伊拉克猶太人的迫害。到了1968年只有約2000的猶太人仍生活在那裡。1969年1月27日,9名猶太人被絞死在以色列造成其餘大部分社區逃離該國間諜指控。現在,猶太人仍少於100人。

在巴格達,直到“以斯拉-尼希米”結束記有28猶太人的教育機構,16個社區委員會的監督和其他民營。學生人數達到12000和許多其他國家在外交和政府學校學習。約400的學生攻讀醫學、法律、經濟學、藥學、工程。1951猶太盲人學校是封閉的;它是巴格達唯一的學校的類型。巴格達的猶太人有兩家醫院,窮人接受免費治療,和幾個慈善服務。大多數公共建築被政府接管為微不足道的或無補償。這些猶太難民被餵食,安置和吸收以色列。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影響還是不容低估的,因為它首先從伊拉克轉移了10.4萬名猶太人,另有2萬猶太人經由伊朗被悄悄運至以色列,這使以色列的心聲政權有了對外更加強硬的籌碼——人多力量大嘛。

其二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相對比,雖然絕對數並不巨大,但是會產生一定微妙的心理影響。

盧德機場負責行動的接收

【評論】

從1951年到1952年,“以斯拉-尼希米”行動通過伊朗和賽普勒斯向以色列空運了12萬-13萬伊拉克猶太人。伊拉克猶太人的大規模移民,是猶太人自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猶太人出埃及流亡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的最高潮的事件之一。

“以斯拉-尼希米”行動的基本原因:

第一,伊拉克的對猶政策及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是伊拉克猶太移民運動的直接推動力和主要原因。特別是伊拉克政府頒佈的《國籍放棄法》和“財產凍結法令”,給予了伊拉克猶太社團致命一擊。從深層的社會思潮領域解析,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對伊拉克社會的重新整合和建構所強調的阿拉伯民族認同是猶太移民運動的深層原因。“二戰”結束後殖民主義體系在中東土崩瓦解,伊拉克政府開始強力主導以阿拉伯民族為核心的國家建構,反殖民主義成為重要的輿論宣傳和動員手段。在此國內歷史條件下,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制定限制歧視的猶太政策,以緩解自身的壓力,平息公眾對以色列建國、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戰敗民族恥辱的憤怒,而伊拉克猶太人因此成了“替罪羊”。

第二,以色列政府的人口接納戰略及其背後的錫安主義意識形態是猶太移民運動的重要推手,是該歷史現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早在以色列建國前,以本-古裡安為首的錫安主義者在不同場合曾多次表示要利用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建設 “猶太民族之家”(即巴勒斯坦),實施所謂“百萬人口”計畫,其中就包括阿拉伯國家的東方猶太人。1950年,以色列政府頒佈《回歸法》,將居住在以色列之外的猶太人稱之為“流散猶太人”,將移民以色列表述為“回歸祖國”,人口接納戰略正式法律化、制度化,使之成為以色列建國後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第三,從伊拉克猶太社團內部分析,社會地位滑落、國家認同危機、安全感缺失及錫安主義組織的宣傳和動員是推動猶太人選擇移民放棄其伊拉克人身份的內在因素。1948年伊拉克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措施排擠、歧視和限制猶太人,使猶太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一年後頒佈的“財產凍結法令”使尚未移民的大多數伊拉克猶太人喪失了幾乎全部財產,被迫移民以色列。

針對猶太人的多次恐怖襲擊和各種壓迫政策,使大多數伊拉克猶太人喪失了國家認同感,導致他們放棄融入伊拉克社會的選擇,轉而西向新建立的以色列國,宗教認同感激發了回歸“應許之地”的信心和期待。1950-1951年“巴格達炸彈事件”和伊拉克阿拉伯人的反猶情緒造成大多數猶太人安全感的缺失。伊拉克錫安主義組織的政治動員和輿論宣傳是積極推動猶太人移民的一大動力。在以色列政府實施移民行動之前,這些組織的成員即發表公開號召移民的宣言,號召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尼亞,回歸迦南之地,移民宣言發表後有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紛紛響應,其影響不可忽視。

以斯拉和尼希米

【代號說明】

“以斯拉-尼希米”,這個行動是以“以斯拉和尼希米”兩個希伯來民族歷史上兩位名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們在西元前5世紀引導流亡在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正如希伯來《聖經》書中所記載的那樣。

所以,將散落在伊拉克(古巴比倫)的猶太人接回以色列,與“以斯拉和尼希米”的行為何其相似。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畫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