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投奔曹操,郭嘉的兩種相反主張,哪一種更可信

文|小河對岸

西元198年, 劉備被呂布擊敗, 而投奔於曹操。 有不少人會疑惑, 曹操明明看出劉備乃是其潛在的威脅, 卻為何不趁機除掉劉備呢?而作為曹操最為倚重的謀臣--郭嘉, 又是什麼意見呢?而令人迷惑的是, 歷史上卻記載了郭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主張。

據裴松之引《魏書》而注《三國志》的記載:..劉備來奔, 以為豫州牧。 或(有人)謂太祖(曹操)曰:"備有英雄志, 今不早圖, 後必為患。 "太祖以問(郭)嘉, 嘉曰:"有是。 然公提劍起義兵, 為百姓除暴, 推誠仗信以招俊傑, 猶懼其未也。 今備有英雄名, 以窮歸己而害之, 是以害賢為名, 則智士將自疑, 回心擇主, 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 以沮四海之望, 安危之機, 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

按《魏書》的記載, 曹操與郭嘉等人都看出了劉備有英雄的志向, 也必將成為後患。 但因怕背負“害賢”之名, 以絕四海之望。 故而, 不願因小失大, 也就沒有趁機殺掉劉備。

但據裴松之引《傅子》而注《三國志》, 卻有截然相反的記載:....初, 劉備來降, 太祖以客禮待之, 使為豫州牧。 (郭)嘉言于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 皆萬人之敵也, 為之死用。 嘉觀之, 備終不為人下, 其謀未可測也。 古人有言:'一日縱敵,

數世之患。 '宜早為之所(儘早解決)。 "是時, 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 未得從嘉謀。 會太祖使備要擊袁術, 嘉與程昱俱駕而諫太祖曰:"放備, 變作矣!"時備已去, 遂舉兵以叛。 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按《傅子》的記載, 郭嘉顯然是主張殺掉劉備的。

但是, 其時曹操正“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需要明大信於天下以招攬英雄, 故而沒有採納郭嘉的建議。 那麼, 郭嘉的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主張, 究竟哪一種更可信呢?

這可以結合郭嘉的生平來分析, 曹操曾對能否打敗袁紹有疑慮, 郭嘉卻為曹操總結出了“紹有十敗、公(曹操)有十勝”。 其中就有幾條:...公奉順以率天下, 此義勝;..公於目前小事, 時有所忽, 至於大事, 與四海接, 恩之所加, 皆過其望...此仁勝;公(曹操)以至心待人, 推誠而行....此德勝。

郭嘉雖為謀臣, 善於陰謀詭道, 但重“德”、重“仁”、重“義”。 故而, 不至於陷曹操於不德、不仁、不義。 再則, 郭嘉為一流之謀士, 天下未定就讓曹操背負“害賢”之名而絕四海之望, 也有失一流謀士之水準。 故而, 《魏書》的記載更為可信一些。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