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一年,我在醫生朋友圈看到的10個最美瞬間!

本文作者:鄒小玲

馬上就要揮別2017年,

跟我們的舊一歲告別了。

小編的2017年,

添了很多白衣天使的身影:

採訪時與他們聊的一言一語,

次次讓我get新技能;

刷圈時看他們記的一點一滴,

時時讓我心生明媚。

一名又一名醫生, 一個又一個,

或讓人感動、或讓人逗樂、

或讓人鼓舞、或讓人心疼的時刻,

是他們即將過去的2017年,

也可能是他們年年如一的日常。

1、“醫生, 我的孩子獲獎了”

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兒童骨科 李旭

小潔在奔跑

小潔的獎狀

“李博士, 謝謝您!給我女兒一雙健全的腿腳。 曾經是嚴重的馬蹄內翻足, 如今健步如飛, 榮獲小學生低年級女子100米第四名。 非常感謝!”——來自一位爸爸的感謝短信。

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小潔, 父母曾擔心她連路都走不好。

治療要經過4次石膏, 1次手術, 穿矯形鞋到4-5歲, 複查到5歲左右, 才能基本判定孩子痊癒。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 在李旭醫生的幫助下小潔走過來了, 成為了“風一樣的女子”!

2、以加班聞名的“網紅”段子手

醫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泌尿外科 勞偉華

加班出了名的小勞

內科老勞VS外科小勞

從前有個內科醫生老勞, 生了個兒子小勞, 小勞勸老勞:別老加班, 門診是看不完的, 身體重要!

後來小勞成了外科醫生, 老勞勸小勞:別老加班, 手術是做不完的, 身體重要!

然後老勞的老婆、小勞的媽媽說, 你們都別吵了, 一窩加班狂!

而這時, 小勞的兒子“濤哥”表態了, “打死不做醫生!”

這下老勞的老婆、小勞的媽媽、“濤哥”的奶奶應該放心了!哈哈

在勞偉華醫生身上看到搞笑“段子”背後的真誠, 更看到作為醫生的理想。

3、我插管可以等, 隔壁的大出血不可以等

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胃腸、腹壁及疝外科 陳雙

陳雙醫生

李英儒醫生的朋友圈

在ICU重症監護室,陳雙醫生正準備給重症胰腺炎切開放置引流管。

突然看到隔壁床病人突然腹腔大出血,需要緊急搶救。陳雙醫生義不容辭沖上去壓迫出血點,為素不相識的病人爭取了上手術室的時間,一直護送病人到手術室。

而陳雙的病人和團隊都心照不宣,默默等待,毫無怨言,“病人知道他可以等,大出血不可以等”。

這緊張又暖心的一刻被陳雙團隊李英儒醫生記錄了下來。

4、掛著尿袋給學生上課,火了

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教務處 陳浩

陳浩掛尿袋上課

陳浩醫生在一場足球賽後出現尿血且左腎出現了積水,診斷為結石造成的左輸尿管梗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醫學院老師,平時,陳浩沒有極特殊的原因,從不會缺課。

當天下午15點進行了手術,第二天早上7點多,手術後16個小時不到,他就匆匆離開了病房,奔向了講臺。

他掛著尿袋為學生上課的照片一時火遍朋友圈。

5、我們的快樂是看便便

醫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樂盛麟

樂盛麟醫生

每天通過家長微信查看便便

樂盛麟醫生在給一位小朋友做膽總管囊腫手術時發現這位小患者得了是罕見的CAROLI(B2)型。

手術後樂盛麟醫生一直擔心,密切關注家屬遠端發來小孩大便的情況。前後觀察了近一周,每天看最期待的就是“漸入佳境”的便便。

“因為便便好,說明患者手術後恢復得好,所以我們最大的快樂就是看便便。”

也許你嫌棄大便有味道,可是醫生對他們的期待,就是對你健康的期待。

6、我的脈枕給你當枕頭,睡吧寶貝

醫生:廣東省中醫院 傳統療法中心 成永明

等我忙完就起床

幸福的孩子

作為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的醫生,脈枕可是少不了的必備“道具”。

平時,很多家長會帶著小朋友來看成永明醫生,接受他的特色療法——蜂療。

小朋友們看到他的脈枕就當“枕頭”,經常不約而同倒頭就睡。

這一刻被成永明醫生記錄下來,言語間都是滿滿的愛。

7、隱藏在醫院骨科的“健身教練”

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骨外科 胡旭民

胡旭民醫生

患者堅持半年擺脫肩痛

胡旭民醫生健身15年,規律健身4年,堅持讓他從最初的健身小白變身現在的健身達人。不僅如此,他還將健身領域的知識應用在自己治病救人上。

門診經常有病人因為亞健康或勞損等導致的無法確診和治療的病痛,他就在診室教患者一些健身知識。

可能就是幾個動作,只要堅持做,常常就能讓病人不打針、不吃藥擺脫病痛。

他開玩笑說,“花30塊不到的門診掛號費,讓患者賺到400塊的專業私教費”。

8、醫院裡的“百變女郎”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康復醫學科 鄭停停

鄭停停在孕產康復課上

鄭停停的瑜伽課

鄭停停是國內第一個開創性地用運動治療手段開展孕期運動訓練及產後康復治療的物理治療師。所以,她與別的醫生有點不一樣——

有時她是物理治療師,在門診看病;有時她是教練,親身示範瑜伽;有時他是老師,傳授孕產康復心法。

常常忙到很晚才下班回家,可是卻看到她對工作滿滿的熱愛。

9、你不懂,我把我講給你聽

醫生: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 骨科 陳伯健

陳伯健醫生在講課

陳伯健醫生朋友圈

“肩痛不等於肩周炎!肩痛不等於肩周炎!肩痛不等於肩周炎!”陳伯健醫生在朋友圈大聲疾呼。

為了打破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誤區,2017年6月開始,陳伯健團隊組織了“肩痛學校”,開展了13場左右的科普講座,平均每個月都有2場,下到圖書中心、各大社區、珠江新城為老人、白領普及關於肩痛的科學認識,再忙的時候都不曾停過!

為他們的努力點贊。

10、5歲才發現耳聾 8歲終於幫他聽到聲音

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耳鼻喉科 張宏征

小峰家人送張宏征醫生錦旗

小峰是留守兒童,家裡兄弟姐妹6 個。三四歲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都開始說笑打鬧,小峰並沒怎麼開口說話。大家只覺得小峰是反應慢,學習能力稍差,性格比較內向。

直到5歲了,小峰仍然不會講話,喊他沒什麼反應,才去檢查發現小峰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8歲了,在張宏征醫生的説明下,小峰人生中第一次聽到聲音,他露出了天真的笑臉!

什麼都比不過孩子的笑臉,能柔化你的心。

看完你對哪位醫生印象最深刻呢?歡迎留言寫出你生活中發現的醫生最美麗瞬間吧!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醫務人員,祝你們新年快樂!-

更多權威健康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互聯網醫院訂閱號(weiyiguangdong)”

李英儒醫生的朋友圈

在ICU重症監護室,陳雙醫生正準備給重症胰腺炎切開放置引流管。

突然看到隔壁床病人突然腹腔大出血,需要緊急搶救。陳雙醫生義不容辭沖上去壓迫出血點,為素不相識的病人爭取了上手術室的時間,一直護送病人到手術室。

而陳雙的病人和團隊都心照不宣,默默等待,毫無怨言,“病人知道他可以等,大出血不可以等”。

這緊張又暖心的一刻被陳雙團隊李英儒醫生記錄了下來。

4、掛著尿袋給學生上課,火了

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教務處 陳浩

陳浩掛尿袋上課

陳浩醫生在一場足球賽後出現尿血且左腎出現了積水,診斷為結石造成的左輸尿管梗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醫學院老師,平時,陳浩沒有極特殊的原因,從不會缺課。

當天下午15點進行了手術,第二天早上7點多,手術後16個小時不到,他就匆匆離開了病房,奔向了講臺。

他掛著尿袋為學生上課的照片一時火遍朋友圈。

5、我們的快樂是看便便

醫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樂盛麟

樂盛麟醫生

每天通過家長微信查看便便

樂盛麟醫生在給一位小朋友做膽總管囊腫手術時發現這位小患者得了是罕見的CAROLI(B2)型。

手術後樂盛麟醫生一直擔心,密切關注家屬遠端發來小孩大便的情況。前後觀察了近一周,每天看最期待的就是“漸入佳境”的便便。

“因為便便好,說明患者手術後恢復得好,所以我們最大的快樂就是看便便。”

也許你嫌棄大便有味道,可是醫生對他們的期待,就是對你健康的期待。

6、我的脈枕給你當枕頭,睡吧寶貝

醫生:廣東省中醫院 傳統療法中心 成永明

等我忙完就起床

幸福的孩子

作為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的醫生,脈枕可是少不了的必備“道具”。

平時,很多家長會帶著小朋友來看成永明醫生,接受他的特色療法——蜂療。

小朋友們看到他的脈枕就當“枕頭”,經常不約而同倒頭就睡。

這一刻被成永明醫生記錄下來,言語間都是滿滿的愛。

7、隱藏在醫院骨科的“健身教練”

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骨外科 胡旭民

胡旭民醫生

患者堅持半年擺脫肩痛

胡旭民醫生健身15年,規律健身4年,堅持讓他從最初的健身小白變身現在的健身達人。不僅如此,他還將健身領域的知識應用在自己治病救人上。

門診經常有病人因為亞健康或勞損等導致的無法確診和治療的病痛,他就在診室教患者一些健身知識。

可能就是幾個動作,只要堅持做,常常就能讓病人不打針、不吃藥擺脫病痛。

他開玩笑說,“花30塊不到的門診掛號費,讓患者賺到400塊的專業私教費”。

8、醫院裡的“百變女郎”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康復醫學科 鄭停停

鄭停停在孕產康復課上

鄭停停的瑜伽課

鄭停停是國內第一個開創性地用運動治療手段開展孕期運動訓練及產後康復治療的物理治療師。所以,她與別的醫生有點不一樣——

有時她是物理治療師,在門診看病;有時她是教練,親身示範瑜伽;有時他是老師,傳授孕產康復心法。

常常忙到很晚才下班回家,可是卻看到她對工作滿滿的熱愛。

9、你不懂,我把我講給你聽

醫生: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 骨科 陳伯健

陳伯健醫生在講課

陳伯健醫生朋友圈

“肩痛不等於肩周炎!肩痛不等於肩周炎!肩痛不等於肩周炎!”陳伯健醫生在朋友圈大聲疾呼。

為了打破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誤區,2017年6月開始,陳伯健團隊組織了“肩痛學校”,開展了13場左右的科普講座,平均每個月都有2場,下到圖書中心、各大社區、珠江新城為老人、白領普及關於肩痛的科學認識,再忙的時候都不曾停過!

為他們的努力點贊。

10、5歲才發現耳聾 8歲終於幫他聽到聲音

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耳鼻喉科 張宏征

小峰家人送張宏征醫生錦旗

小峰是留守兒童,家裡兄弟姐妹6 個。三四歲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都開始說笑打鬧,小峰並沒怎麼開口說話。大家只覺得小峰是反應慢,學習能力稍差,性格比較內向。

直到5歲了,小峰仍然不會講話,喊他沒什麼反應,才去檢查發現小峰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8歲了,在張宏征醫生的説明下,小峰人生中第一次聽到聲音,他露出了天真的笑臉!

什麼都比不過孩子的笑臉,能柔化你的心。

看完你對哪位醫生印象最深刻呢?歡迎留言寫出你生活中發現的醫生最美麗瞬間吧!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醫務人員,祝你們新年快樂!-

更多權威健康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互聯網醫院訂閱號(weiyiguangdong)”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