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鬥民族之婚姻面面觀

“蘇聯不存在性和性生活” - 任何聽到這一荒謬言論的俄羅斯人都將會心一笑。 而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則很願意講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說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戈巴契夫改革的時代, 蘇聯電視記者弗拉基米爾﹒波茲涅爾與他的美國同事菲爾•唐納修曾建立起了兩國之間的電視衛星中轉服務, 並將其付諸實踐。

1986年6月進行登記註冊的“列寧格勒 – 波士頓”之間的電視衛星中轉節目被稱作“女性之間的對話”。 當時電視節目中所討論的是關於廣告內容的話題, 一名美國女性抱怨美國所有的廣告節目都圍繞著“性”這一主題, 同時, 她對蘇聯的情況感興趣地問道:蘇聯的電視廣告情況如何?當時的主持人弗拉基米爾﹒波茲涅爾將麥克風遞給了一位元年齡約為40-45歲的淺色頭髮女性, 她很堅決地回答了這位問題:“蘇聯沒有性, 但是我們有愛情”。

當時的演播廳頓時充滿了笑聲和掌聲, 人們都沒有聽見後半句話, 而只記住了前半句。 由此, 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句話 — “蘇聯沒有性”, 人們隨即斷章取義地認為這句話是蘇聯在道德問題上“偽高尚”的象徵。

蘇聯電視記者弗拉基米爾﹒波茲涅爾與他的美國同事菲爾•唐納修曾建立起了兩國之間的電視衛星中轉服務,

並將其付諸實踐

來自列寧格勒的這名回答問題的女性 – 柳德米拉﹒伊萬諾夫娜卻因為她的過失所說出的這句話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20世紀90年代她開了一家名為“夫人”的咖啡俱樂部, 很多人專門到這家咖啡館來看一看這位曾說“蘇聯沒有性”的女士。

今天我們的廣播主題是:現代俄羅斯如何看待性和婚姻關係, 學生時期的性和愛情是怎樣的?這使我們記起了蘇聯時期的這一故事。 今天我們請到的是何星, 她20年前來到了俄羅斯, 並在莫斯科讀完了中學, 在高爾基文學院就讀了大學並在那裡進行了博士階段的學習。

記者:何星,你好!不知道我之前對您的這些介紹是否正確?

何星:是的, 都對。

那就讓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訪談吧!

記者:何星, 你可不可以簡單講一下, 俄羅斯年輕人如何看待男女之間的關係?

何星:現在處在適婚年齡的俄羅斯年輕人其實並不著急成家, 很多人都以事業為主, 並不想讓自己因為家庭的負擔而變得被動。 像是我讀大學時, 我們那一屆學生大概有一百多人, 最終選擇結婚了的只有三對。 其他人談戀愛歸談戀愛, 同居歸同居, 但不會輕易步入更親密的關係。 在愛情關係裡, 俄羅斯女生比較重視浪漫的感覺, 但隨著年齡可以發現, 女生會考慮自己未來生活的品質, 因此也不著急嫁人——看准了再說。 當我讀大一大二的時候, 我們這一屆也只有三對年輕人結婚,

但都不是莫斯科本地人。 他們當然很相愛, 但或許他們當初也希望能夠通過登記結婚獲得一點個人空間吧。 因為在我們文學院的宿舍裡, 兩三個人住一間十多平米的房間, 廚房和洗手間都是一層樓公用的, 整棟宿舍樓裡只有一間澡堂, 環境確實不是很好。 學校比較鼓勵年輕人早日成家, 也就是給結婚了的學生提供單獨的房間, 讓年輕夫妻可以踏踏實實地住在一起。 其中有一對, 加莉娜和迪瑪在大三的時候還生了個小孩, 後來加莉娜很長時間沒去上課, 老師們也都很理解她的狀況, 雖然她那一年完全沒有來參加期末考試, 學校還是給了她機會去參加補考。

記者:那你同學的父母是否支持他們在讀書期間結婚?

何星:我曾經和他們聊過,發現女方父母不太贊成,但因為這些女生成熟得比較早,她們成年後就可以自己做主了。我甚至不記得他們有舉行過婚禮,好像兩個人自己去登記了,也沒有邀請任何親朋好友。我先前提到的加莉娜和迪瑪,他們十分獨立,即使生了小孩,也沒有丟給父母照顧。

記者:已經步入適婚年齡的俄羅斯年輕人,對於擇偶這件事似乎會比較謹慎?

何星:蘇聯解體後,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不少年輕人的成長受到了社會動盪的影響。當年我媽媽剛剛把我帶到俄羅斯的時候,連買麵包都需要排大長隊,更別說買口紅了。我甚至認為很多俄羅斯男生還會期盼能遇見比自己條件優越的女生呢。對於俄羅斯男生來講,妻子負責養家糊口,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有些俄羅斯中年男士失業後,好幾年都不去找工作,全靠妻子養著他們。他們認為自己曾經養過家,現在顛倒過來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記者:那我現在問一下最後的問題,何星你在俄羅斯生活了這麼長時間,你認同俄羅斯人普遍的婚姻觀嗎?

何星:我個人並不是特別認同,我個人希望婚姻就是結一次婚就是一輩子。但是我看到很多俄羅斯人會離婚,可能會結好幾次婚這種情況都比較普遍。

其實在俄羅斯還有一些年輕人,他們的婚姻觀和我先前說的那些點有所不同。這些年輕人是有信仰的東正教徒,他們每週都會去教堂參加聖禮,女生一般穿著樸素,很少化妝,男生比較注重自己內在品格的培養,他們幾乎從來不喝酒也不抽煙。如果他們從小就是東正教徒,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那種平和的面部表情是裝不出來的。在東正教裡,同居是不對的,所以我認識的東正教徒結婚都比較早,也會生比較多的孩子,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上帝的賞賜,如果懷上了,就一定要生下來。這些年輕人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十分認真又傳統,所以能夠遇到這些和我觀念相近的年輕人,我感到非常開心。

記者:您希望你未來的伴侶是俄羅斯人還是中國人呢?

何星:我來俄羅斯比較早,小時候對中國文化接觸比較少,但是骨子裡我還是中國人,我對於俄羅斯的一些文化還是不太能夠接受。我還是傾向於找一個合適我的中國人。我也希望我的伴侶能夠理解我在某些方面比較俄羅斯化一些。

何星:我曾經和他們聊過,發現女方父母不太贊成,但因為這些女生成熟得比較早,她們成年後就可以自己做主了。我甚至不記得他們有舉行過婚禮,好像兩個人自己去登記了,也沒有邀請任何親朋好友。我先前提到的加莉娜和迪瑪,他們十分獨立,即使生了小孩,也沒有丟給父母照顧。

記者:已經步入適婚年齡的俄羅斯年輕人,對於擇偶這件事似乎會比較謹慎?

何星:蘇聯解體後,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不少年輕人的成長受到了社會動盪的影響。當年我媽媽剛剛把我帶到俄羅斯的時候,連買麵包都需要排大長隊,更別說買口紅了。我甚至認為很多俄羅斯男生還會期盼能遇見比自己條件優越的女生呢。對於俄羅斯男生來講,妻子負責養家糊口,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有些俄羅斯中年男士失業後,好幾年都不去找工作,全靠妻子養著他們。他們認為自己曾經養過家,現在顛倒過來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記者:那我現在問一下最後的問題,何星你在俄羅斯生活了這麼長時間,你認同俄羅斯人普遍的婚姻觀嗎?

何星:我個人並不是特別認同,我個人希望婚姻就是結一次婚就是一輩子。但是我看到很多俄羅斯人會離婚,可能會結好幾次婚這種情況都比較普遍。

其實在俄羅斯還有一些年輕人,他們的婚姻觀和我先前說的那些點有所不同。這些年輕人是有信仰的東正教徒,他們每週都會去教堂參加聖禮,女生一般穿著樸素,很少化妝,男生比較注重自己內在品格的培養,他們幾乎從來不喝酒也不抽煙。如果他們從小就是東正教徒,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那種平和的面部表情是裝不出來的。在東正教裡,同居是不對的,所以我認識的東正教徒結婚都比較早,也會生比較多的孩子,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上帝的賞賜,如果懷上了,就一定要生下來。這些年輕人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十分認真又傳統,所以能夠遇到這些和我觀念相近的年輕人,我感到非常開心。

記者:您希望你未來的伴侶是俄羅斯人還是中國人呢?

何星:我來俄羅斯比較早,小時候對中國文化接觸比較少,但是骨子裡我還是中國人,我對於俄羅斯的一些文化還是不太能夠接受。我還是傾向於找一個合適我的中國人。我也希望我的伴侶能夠理解我在某些方面比較俄羅斯化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