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其實,許多徐州人的祖先,不僅不是彭祖、徐偃王,而且還遠在山西

問到“徐州人的祖先是誰”這個問題, 相信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彭祖, 少部分人會想到徐偃王。 對此, 本人非常贊同。

彭祖, 姓籛名鏗, 一說“彭鏗”。 帝堯時期, 彭祖建國于彭, 名“大彭氏國”, 都城以彭為名, 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子孫以彭為姓, 綿綿不絕至今。 現在, 不僅徐州彭姓以彭祖為始祖, 全中國彭姓也都以彭祖為始祖。 在今彭祖園內, 還建有高大雄偉的彭祖祠, 裡面供奉著大彭氏國的開創者、華夏第一壽星、中國廚師的先祖、彭姓的始祖——彭祖。

所以這裡是海內外彭氏宗親魂牽夢繞的祭祖聖地。 2016年8月8日, 海內外彭祖後裔彙聚徐州大彭故都, 步入彭祖園彭祖祠堂祭拜彭祖, 牽動海內外無數彭姓子孫的愛國念祖之心。

徐偃王, 嬴姓徐氏, 名“誕”,

另一說名“君偃”, 西周時徐國國君。 徐國統轄今淮、泗一帶。 建都徐城(今宿遷市泗洪縣)。 因為徐偃王好行仁義, 前來歸順的東夷國家有四十多個。 周穆王巡視各國, 聽聞徐偃王威德日遠, 羡慕嫉妒恨, 遂遣楚國襲其不備, 大破徐國, 殺偃王。 其子遂北徙彭城, 百姓從之者數萬。 正是這個原因, 原本名“彭城”, 為何後來與“徐”字扯上關係, 彭城又稱“徐州”了。

雖然史書講“三國時, 曹操遷徐州刺史部于彭城, 彭城自始稱徐州”。 對此, 本人非常不認同。 我說徐偃王兒子攜眾遷彭城徐州之名開始, 都已經把時間說得太晚了, 其實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這時徐州之地之名已經客觀存在了, 只是到了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併入青州與雍州, 故而官方沒有徐州和梁州之治所, 但不代表徐州之名就因此消失了。 這些在《尚書·禹貢》與《漢書·地理志第八》都有明確文字記載的。 後來被合併不代表沒有過, 這不容置疑。 但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本文這段想說的,

徐偃王是徐州除彭姓之外徐姓, 包括外地徐姓的祖先。 如果再往前追根溯源, 因為徐偃王是五帝之一的顓頊曾孫(另一種說法為元孫)伯益之子若木的第32世孫, 所以眾多徐姓後裔把伯益作為徐姓第一世祖, 把徐若木作為徐姓第二世祖(也有把徐若木作為第一世祖的), 徐偃王作為徐姓第32世祖, 應該是正確的。

可是徐州人,絕非彭徐兩姓,那麼其他人呢?這還真不好說了。徐州、徐州城和徐州人,歷朝歷代,受盡磨難,走的走,死的死,來的來,誰又能說得清呢?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綜合《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中國人口史》、《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江蘇省志(3)/人口志》、《明清江南人口社會史研究》中國五部關於歷代人口遷移與分佈的文獻,得出了很多地域人口來源與比例的資料。我特別關注了徐州人口的資料與淵源:“徐州10%江南人;50-70%中原土著;20%河南、安徽、山東移民;10%其他省移民,形成時間在15-17世紀”。

雖不敢說,此資料一定準確,但很大程度上的分析,還是比較客觀嚴謹的。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原籍徐州即這裡所謂的“中原土著”人口,只占徐州總人口的一半多一些,這些人極有可能就是彭祖和徐偃王的後代,而其他近一半的徐州人,他們要麼來自江南,要麼來自河南、安徽、山東等省,他們的祖先是誰?你要把彭祖和徐偃王強加給人家,那是不道德,也是絕對錯誤,不會被人家接受的。

徐州本地人為什麼只剩一半左右,另一半哪去了?如果瞭解徐州的歷史,這些不難想明白。徐州人經歷無數次“三種災難”。第一“戰爭之難”。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幾千年來徐州地區發生了大大小小400多次戰爭。隨便舉幾例,如西元前21世紀夏帝啟15年,彭伯壽征西河;西元前1185年,商王武丁起兵滅大彭;西元前963年,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敗走;西元前573年,晉悼公率八國諸侯之兵廿萬圍彭城,楚軍敗退;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北上度淮,與中原諸侯會盟于徐之桐山;西元前209年,泗水亭長劉邦拔劍斬蛇,於沛城起兵;西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漢王劉邦襲彭城,與楚霸王大戰,慘敗,死者眾,睢水為之不流;西元前963年,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敗走;西元前1185年,商王武丁起兵滅大彭;西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國起兵伐宋,攻克宋國的彭城(今徐州)等等不勝枚舉。戰爭是殘酷的,是要死人的。死的除了軍隊將士還有當地百姓。沒死的,很多逃離了徐州。

第二“屠城之難”。徐州經歷過很多次“屠城”,比如曹操為報殺父之仇屠城徐州;再比如元朝統治者為了報復“芝麻李起義”屠城徐州等等。屠城之下,幾人還能存活?寥寥無幾。第三“自然災害之難”。對此本人在今日頭條發表數篇文章,如《徐州城下還有徐州城 而且不止一座 它們是哪朝什麼原因被埋地下》、《徐州僅700多年間,就發生蝗災66次,古時蝗蟲可怕到什麼程度?》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看。

因為本地的戰爭、屠城或水災、瘟疫、蝗災等等原因,徐州人口出現變化。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外來原因嗎?當然有。就是“中國古代10次人口大遷徙”,特別其中“4次大遷徙”與徐州人口變化密切相關。第一次,源于西晉八王“永嘉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侵佔漢族土地,“五胡鬧中原”,司馬晉室南遷,中原漢族包括徐州人,隨晉室南遷南下;第二次,是唐朝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放縱楊國忠,導致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生靈塗炭,徐州人們隨著大批民眾出走南下;第三次,是北宋靖康之難後滅亡,金軍南下,趙構高宗偏安江南杭州,徐州人們和北方人們一道,為避戰亂,紛紛南遷。這三次徐州人的方向都是南下,是走,是離開。

而唯獨第四次,是人口大遷入,成為現在徐州人最近祖先聚居之雛形。那是元末明初,北方人口幾乎被成吉思汗、窩闊台、忽必烈等數位蒙古族統治者屠殺殆盡,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恢復北方生機與勢氣,搞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洪洞大槐樹移民”,從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中原地區的大規模移民。從朱元璋洪武六年(1373年)到明成祖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中,政府組織從山西向外地移民17次,前後人數達到100萬以上。徐州因此收益,人丁逐漸興旺,社會逐漸趨於穩定。這些人的祖籍,很多應該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至於具體是誰只有各自族譜家譜,才能夠說清的了。現在在山西洪洞大槐樹還有“尋根祭祖園”,這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其實祖先無論是彭祖,是徐偃王,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外遷人口1230個姓氏中的某一姓,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都是徐州人。我們像熱愛著我們的祖國一樣,熱愛著我們共同的家鄉徐州,都會由衷祝願,並不斷努力,讓我們的家園,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可是徐州人,絕非彭徐兩姓,那麼其他人呢?這還真不好說了。徐州、徐州城和徐州人,歷朝歷代,受盡磨難,走的走,死的死,來的來,誰又能說得清呢?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綜合《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中國人口史》、《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江蘇省志(3)/人口志》、《明清江南人口社會史研究》中國五部關於歷代人口遷移與分佈的文獻,得出了很多地域人口來源與比例的資料。我特別關注了徐州人口的資料與淵源:“徐州10%江南人;50-70%中原土著;20%河南、安徽、山東移民;10%其他省移民,形成時間在15-17世紀”。

雖不敢說,此資料一定準確,但很大程度上的分析,還是比較客觀嚴謹的。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原籍徐州即這裡所謂的“中原土著”人口,只占徐州總人口的一半多一些,這些人極有可能就是彭祖和徐偃王的後代,而其他近一半的徐州人,他們要麼來自江南,要麼來自河南、安徽、山東等省,他們的祖先是誰?你要把彭祖和徐偃王強加給人家,那是不道德,也是絕對錯誤,不會被人家接受的。

徐州本地人為什麼只剩一半左右,另一半哪去了?如果瞭解徐州的歷史,這些不難想明白。徐州人經歷無數次“三種災難”。第一“戰爭之難”。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幾千年來徐州地區發生了大大小小400多次戰爭。隨便舉幾例,如西元前21世紀夏帝啟15年,彭伯壽征西河;西元前1185年,商王武丁起兵滅大彭;西元前963年,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敗走;西元前573年,晉悼公率八國諸侯之兵廿萬圍彭城,楚軍敗退;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北上度淮,與中原諸侯會盟于徐之桐山;西元前209年,泗水亭長劉邦拔劍斬蛇,於沛城起兵;西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漢王劉邦襲彭城,與楚霸王大戰,慘敗,死者眾,睢水為之不流;西元前963年,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敗走;西元前1185年,商王武丁起兵滅大彭;西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國起兵伐宋,攻克宋國的彭城(今徐州)等等不勝枚舉。戰爭是殘酷的,是要死人的。死的除了軍隊將士還有當地百姓。沒死的,很多逃離了徐州。

第二“屠城之難”。徐州經歷過很多次“屠城”,比如曹操為報殺父之仇屠城徐州;再比如元朝統治者為了報復“芝麻李起義”屠城徐州等等。屠城之下,幾人還能存活?寥寥無幾。第三“自然災害之難”。對此本人在今日頭條發表數篇文章,如《徐州城下還有徐州城 而且不止一座 它們是哪朝什麼原因被埋地下》、《徐州僅700多年間,就發生蝗災66次,古時蝗蟲可怕到什麼程度?》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看。

因為本地的戰爭、屠城或水災、瘟疫、蝗災等等原因,徐州人口出現變化。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外來原因嗎?當然有。就是“中國古代10次人口大遷徙”,特別其中“4次大遷徙”與徐州人口變化密切相關。第一次,源于西晉八王“永嘉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侵佔漢族土地,“五胡鬧中原”,司馬晉室南遷,中原漢族包括徐州人,隨晉室南遷南下;第二次,是唐朝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放縱楊國忠,導致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生靈塗炭,徐州人們隨著大批民眾出走南下;第三次,是北宋靖康之難後滅亡,金軍南下,趙構高宗偏安江南杭州,徐州人們和北方人們一道,為避戰亂,紛紛南遷。這三次徐州人的方向都是南下,是走,是離開。

而唯獨第四次,是人口大遷入,成為現在徐州人最近祖先聚居之雛形。那是元末明初,北方人口幾乎被成吉思汗、窩闊台、忽必烈等數位蒙古族統治者屠殺殆盡,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恢復北方生機與勢氣,搞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洪洞大槐樹移民”,從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中原地區的大規模移民。從朱元璋洪武六年(1373年)到明成祖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中,政府組織從山西向外地移民17次,前後人數達到100萬以上。徐州因此收益,人丁逐漸興旺,社會逐漸趨於穩定。這些人的祖籍,很多應該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至於具體是誰只有各自族譜家譜,才能夠說清的了。現在在山西洪洞大槐樹還有“尋根祭祖園”,這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其實祖先無論是彭祖,是徐偃王,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外遷人口1230個姓氏中的某一姓,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都是徐州人。我們像熱愛著我們的祖國一樣,熱愛著我們共同的家鄉徐州,都會由衷祝願,並不斷努力,讓我們的家園,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