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非京籍孩子上學怎麼辦?這篇故事道出了千萬家長的辛酸!

北京戶口, 對於在京工作和生活的人來說, 一直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有多少人為了那個本本在努力的奔跑, 各種找關係也要辦下來。 他們真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更多的是為了下一代。

在京上學的政策越來越嚴格, 所以不管你是CBD girl, 還是中關村CXO, 或者是昌平名媛, 只要你當了媽媽, 在孩子入學時, 你都將統一稱為“非京籍家長”。 也許你說幼稚園, 小學都能解決, 找找人初中和高中也就上了。 那即使上完了你就能在北京參加高考嗎?高考完了能和北京孩子一樣享受同等的待遇嗎?

你會說沒那麼誇張?其實最感到糾結的一群人是那些小中產, 做生意、開廠的, 也有少部分白領階層甚至大學教授。 他們在北京打拼多年, 為了孩子上學離開這個城市放棄事業放棄人脈, 有多麼的不甘心。 但是沒有辦法, 都說面對孩子, 我們作為家長的是最無私的。

小梅,

十幾歲就來北京上學, 就一直沒有離開過, 讀書、談戀愛、結婚、生子、買房、買車、買第二套房……感覺北京才是自己最熟悉的故鄉, 而老家只是春節時的一個牽掛。 “回家過年的時候, 剛到大年初五, 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北京了, 實在是不習慣。 ”

小梅自己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認為面前只有幾條路可選:

第一條路是“賭博”之路, 去賭戶口政策會變。 “但這個風險太大了, 除非不在乎孩子上什麼學校。 可我就算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北大清華, 可至少得上個還不錯的大學吧?”小梅發現, 就算自己滿足了所謂“九類人”(注:北京的教育政策, 9類人員的女子可在京參加中考)的條件, 但孩子在高中後依然需要回老家參加高考。 想到自己省份高考的慘烈程度, 北京回去的孩子根本不具備優勢。 小梅覺得這條路不能選。

第二條路是上國際學校。 首先一年二十多萬的學費是個問題。 就算不考慮學費, 國際學校授課都是英文為主, 孩子從公立學校轉過去, 轉的越晚越難適應。 如果高中才轉的話, 基本只能去國外讀個很差的學校。

所以, 想上國際學校得早點上, 可歸根結底又回到了學費上, 家裡的經濟負擔需要考慮。

第三條路是轉回戶口所在地。 這是最簡單又最難做的決定。 讓孩子一個人回老家讀書, 這是小梅不能接受的。 但如果她跟著孩子回家陪讀, 那這就意味著, 小梅需要放棄在北京的工作、生活, 要重新回到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老家環境。 而且, 外地的課本、考題模式都跟北京不一樣。 除非是學霸級別的, 一般孩子回老家都不太跟得上。 如果直接回去參加中考, 根本考不上重點高中。 這也意味著, 他將與名牌大學絕緣。 所以, 如果要回老家, 也最晚得在上初一時就回去。

第四條路是轉到“高考窪地”省。 因為教育品質的不均衡,

海南、內蒙古、寧夏、天津等地的高考分數相對較低, 因此也成為“高考移民”的目標。 但這些省份這些年都出臺了相關政策, 比如目前海南就需要滿足6年社保、6年學籍和6年居住的“3個6”條款。 走這條路就意味著, 要放棄過去的一切, 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中重新打拼。

分析來分析去, 第一選擇肯定是國際學校, 但看到學費的數字後, 小梅還是決定把孩子轉回老家去, 自己辭職回老家陪讀, 丈夫繼續在北京打拼。

收拾東西的時候, 小梅心裡很難受, 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老公安慰我, 說最多也就6年嘛, 等孩子高考後, 不就可以回北京了嗎?看我還哭, 他笑話我, 說兒子估計高一就嫌我煩了, 就去住校了。 ”小梅破涕而笑。

走之前, 小梅又拉著我特地去國貿樓下的星巴克坐了一會兒, 作為對北京生活的告別。“回去以後,別說星巴克,估計連即溶咖啡也沒有了吧。”小梅說,要儘快投入陪讀媽媽的角色當中,因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就是盡可能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

“幸虧轉回來了!要是初中再回來,那連適應的時間都沒有!”剛轉回去一個多月,小梅就慶倖自己的決定,壓根沒再提什麼星巴克。雖然全職在家,但她依然感覺很忙碌,因為孩子一開始明顯出現了不適應。

老家的學校,講課速度非常快,開學才一個月,就幾乎講了一半的內容。“說是兩個多月就講完,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做題、複習。”除了課業壓力很大,當地的方言讓孩子一時半會融不進集體,而且與北京的老師相比,當地的老師更容易批評學生,如果作業做不完,就會禁止孩子去上體育、美術等副科。“作業那叫一個多啊!每天4點多放學,得寫到10點。過去在北京,7點多課外班結束後寫作業,頂多9點就寫完了。”

雖然孩子很累,但小梅卻松了一口氣。畢竟孩子還沒上初中,和當地孩子相同的壓力下,孩子會逐漸適應這種日常。這樣初中時才有可能跟得上,將來才可以搏一下重點高中。“現在孩子回來特別高興,因為他的英語現在在班裡排第一,發音比老師都標準,天天受表揚。”

我們之所以喜歡這座城市不願離開,就因為這裡有更好的資源,和工作機遇,能夠更好的發展。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能夠上的起國際學校,那麼恭喜你,你就算沒有戶口,也能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如果孩子還是需要回老家考學請提前做好準備,孩子的教育耽誤不起,孩子的未來更耽誤不起!

作為對北京生活的告別。“回去以後,別說星巴克,估計連即溶咖啡也沒有了吧。”小梅說,要儘快投入陪讀媽媽的角色當中,因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就是盡可能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

“幸虧轉回來了!要是初中再回來,那連適應的時間都沒有!”剛轉回去一個多月,小梅就慶倖自己的決定,壓根沒再提什麼星巴克。雖然全職在家,但她依然感覺很忙碌,因為孩子一開始明顯出現了不適應。

老家的學校,講課速度非常快,開學才一個月,就幾乎講了一半的內容。“說是兩個多月就講完,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做題、複習。”除了課業壓力很大,當地的方言讓孩子一時半會融不進集體,而且與北京的老師相比,當地的老師更容易批評學生,如果作業做不完,就會禁止孩子去上體育、美術等副科。“作業那叫一個多啊!每天4點多放學,得寫到10點。過去在北京,7點多課外班結束後寫作業,頂多9點就寫完了。”

雖然孩子很累,但小梅卻松了一口氣。畢竟孩子還沒上初中,和當地孩子相同的壓力下,孩子會逐漸適應這種日常。這樣初中時才有可能跟得上,將來才可以搏一下重點高中。“現在孩子回來特別高興,因為他的英語現在在班裡排第一,發音比老師都標準,天天受表揚。”

我們之所以喜歡這座城市不願離開,就因為這裡有更好的資源,和工作機遇,能夠更好的發展。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能夠上的起國際學校,那麼恭喜你,你就算沒有戶口,也能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如果孩子還是需要回老家考學請提前做好準備,孩子的教育耽誤不起,孩子的未來更耽誤不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