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最高危的職業,他們都痛恨自己的親爹

很多人都說皇帝是最高危的職業, 然而太子的更危險。

一、扶蘇

秦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210年), 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 當年七月, 行至沙丘時病重, 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 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 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

當時遺詔已經封好, 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 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後, 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 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 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 命令他們自殺。

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 扶蘇看到遺詔內容, 就哭泣著走入內宅, 準備自殺。 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 還未立太子, 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 讓公子你來監督, 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 你就想自殺, 你哪裡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

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 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 扶蘇為人仁弱, 對蒙恬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 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說完便自殺而死。 扶蘇死後, 胡亥登基, 是為秦二世。

二、劉據

縱觀整個西漢王朝,

從頭到尾一個最大的問題, 就是外戚專政, 從呂後, 到竇太后, 到導致西漢王朝滅亡的王莽。 在武帝之前, 已有前車之鑒, 劉漢王朝差點被改姓。 而武帝登基之前, 也因為竇太后的原因, 差點與皇位失之交臂, 即便登基之後, 也處處受竇太后掣肘。

凡此種種, 在武帝內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太子事件之前, 雖然衛青已死多年, 但衛氏的關係網還在那裡, 更重要的是, 衛子夫又是一個極頂聰明的女人。 而太子劉據的性格“仁恕溫謹”。 由此武帝斷定, 如果劉據繼承皇位, 必定導致衛氏專政的結局。 而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劉據來說, 如果不能繼承皇位, 就只有一死了之。

武帝一生雄才大略、高瞻遠矚, 晚年並非頭腦昏花, 反而是在政治謀略上愈發的爐火純青。 當然, 他晚年也多了幾分謹慎, 對於鉤弋夫人這樣一個無根無底、無權無勢的女子, 也不放心, 立其子而殺其母。

整個西漢王朝, 首尾皆受外戚專政之禍亂, 唯獨武帝及其身後這一時期是個例外, 不能不佩服武帝的英明。

三、李承乾

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長子, 長孫皇后所生, 八歲被立為太子。

但是年長後,由於有腿疾,不良於行,他認為有損太子的形象,因此產生自卑感。642年,李承乾卻因為忌憚深得父親寵愛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 唐太宗為了保全這個愛子,立李治為皇太子。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軍到黔州,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皆處死。

645年,李承乾鬱鬱而終,唐太宗為此罷朝,葬以國公禮。

四、愛新覺羅·胤礽

胤礽是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開講經筵;主持祭祀。緊序有秩;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這點即使是後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之時仍予以承認。

數次監國聽政,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胤礽功不可沒;但長期的養尊處優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

而對高度集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對其構成嚴重威脅。

君儲、父子之間的悲劇不可避免。皇太子廢而複立、繼而再廢,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廢太子後,雖然並非如他自己所說“毫不介意,談笑處之”,但確實不像第一次時那麼痛苦。因為他發現,立太子就難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皇儲爭奪的內鬥。

自康熙朝後,雍正帝鑒於太子立廢、皇子紛爭的殘酷性,故另創秘密建儲制度,此後沿用至咸豐朝。

但是年長後,由於有腿疾,不良於行,他認為有損太子的形象,因此產生自卑感。642年,李承乾卻因為忌憚深得父親寵愛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 唐太宗為了保全這個愛子,立李治為皇太子。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軍到黔州,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皆處死。

645年,李承乾鬱鬱而終,唐太宗為此罷朝,葬以國公禮。

四、愛新覺羅·胤礽

胤礽是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開講經筵;主持祭祀。緊序有秩;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這點即使是後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之時仍予以承認。

數次監國聽政,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胤礽功不可沒;但長期的養尊處優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

而對高度集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對其構成嚴重威脅。

君儲、父子之間的悲劇不可避免。皇太子廢而複立、繼而再廢,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廢太子後,雖然並非如他自己所說“毫不介意,談笑處之”,但確實不像第一次時那麼痛苦。因為他發現,立太子就難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皇儲爭奪的內鬥。

自康熙朝後,雍正帝鑒於太子立廢、皇子紛爭的殘酷性,故另創秘密建儲制度,此後沿用至咸豐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