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中人格魅力最強的好漢,名為浪子,實則他最靠譜

《水滸傳》從“九紋龍”史進寫起, 其中縱橫捭闔, 豪氣干雲的英雄所在皆是, 但燕青卻比他們更有人格魅力。

燕青的武功, 不似林沖、呼延灼之輩,

立馬橫刀, 統率三軍;也不像魯智深、李逵等人, 蠻力蓋世, 排頭兒砍人;燕青的武功有兩個特點:很個性化, 很有技術含量。

詔安得成, 燕青居首功

燕青可說是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中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燕青出身低下卻氣質不凡, 年紀輕輕而多才多藝,

在梁山是“梁山泊風流子弟”,在名妓李師師面前是翩翩公子, 在帝王徽宗面前是不卑不亢的好漢。 他有李逵之忠而無李逵之愚, 有石秀之勇而無石秀之暴, 有董平之才藝而無董平之狹隘, 有吳用之心機而無吳用之狡詐, 風流蘊籍而不至於亂, 武藝高強而不濫殺人, 有功于宋江而不自傲, 才華橫溢而不自矜。

大家看《封神演義》一書中, 周文王的兒子伯邑考來送禮物給紂王, 想為他老爹贖罪, 不想妲己瞧見他生得英俊, 便要勾搭, 這伯邑考原來是想巴結紂王的, 但可能平時受周文王這禮教的總代表之毒太深, 竟板起臉大義凜然地給妲己上了堂思想政治課。

妲己哪有不惱火的道理, 於是前功盡棄, 自己被斬成肉醬, 做成肉餅。 然而後來他那滿口仁義的老爹周文王卻為了活命, 明知是兒子的肉, 卻大口地吃, 更不知仁義何在?道德何在?

反觀燕青之伶俐, 其中高下, 實不可以道理計。 如果燕青在李師師對其挑逗時也板起臉來做正人好漢狀道:“俺是堂堂好漢, 你這賤人好沒羞……”事情必然砸鍋。

說來招安得成, 有80%的功勞在燕青身上, 乃燕青“美男計”的功勞。 若只憑宋江那個黑矮殺才, 把梁山上的金銀送個乾淨, 也不見得李師師能夠真心幫他說多少話。

“小乙”二字的玄機

燕青在梁山眾兄弟中人緣極佳, 連向來粗線條的李逵也終日“小乙哥”、“小乙哥”地這般叫喊著,

以示對燕青的好感, 當初燕青要前往泰安打擂, 李逵便執意跟隨, 就連燕青進城看燈, 李逵也願意當其護衛, 不離其半步, 如此五大三粗的大丈夫卻對相伴燕青之事有如此之意, 說來也是好笑, 可見燕青之義氣之重, 在兄弟之間頗受歡迎。

稱呼“乙”是古代對家中排行老大的通稱, 但燕青在梁山好漢中年齡偏小, 故而在前加上“小”字, 如此稱呼顯得親昵又不亂了輩分。

在梁山泊上,不光是李逵如此,就連宋江的生死之交柴進、戴宗也表現出對燕青的好感,在與燕青的來往中,絲毫不擺頭領的架子,反而十分友好親近,燕青下山籌辦招安事宜,戴宗竟主動相幫,替他前去走一遭,打點好一切。

之後征討方臘時,柴進領命深入虎穴,前去佯裝背叛,潛伏到方臘身邊充當臥底,接受任務的時候,僅對宋江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請求燕青與其同行,足見燕青沉著穩重的氣場與運籌帷幄的智慧是被眾人認可的。在生死關鍵之際,唯獨有他的幫襯,才得以令人安心。

“小老大”,急流勇退唯有他

雖然燕青上梁山較晚,但梁山眾兄弟皆視其為生死之交,可見燕青人格魅力極為強大。梁山兄弟們稱這位年輕小夥兒一聲“小老大”也不足為奇。

梁山英雄的結局,一言以蔽之——“不得好死”。明睿地激流勇退而得善終者,只有燕青。這裡說的是回京後,急流勇退的好漢。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因為他是空門中人,逃不脫宿命。武松留在六和寺,因為已成廢人,而且他本來也是出家人。李俊帶著童猛童威乘駕出海,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江洋大盜,而且是帶了一彪人馬,到海外暹羅國稱王稱霸去了。

只有燕青的離去,是因為洞透了人生的底蘊,“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他最後留給宋江一紙辭書並四句口號:“燕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一生。”這裡提到的“君王赦”,是指他在梁山辦招安外交時,順便要徽宗皇帝為自己寫的特赦文書,此事也可見燕青心思之縝密。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有一句對燕青的評價,最為精當:“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施耐庵從九紋龍史進起,縱橫捭合,波瀾壯闊,寫了多少英雄多少事,然而他的理想只在燕青身上。

在梁山泊上,不光是李逵如此,就連宋江的生死之交柴進、戴宗也表現出對燕青的好感,在與燕青的來往中,絲毫不擺頭領的架子,反而十分友好親近,燕青下山籌辦招安事宜,戴宗竟主動相幫,替他前去走一遭,打點好一切。

之後征討方臘時,柴進領命深入虎穴,前去佯裝背叛,潛伏到方臘身邊充當臥底,接受任務的時候,僅對宋江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請求燕青與其同行,足見燕青沉著穩重的氣場與運籌帷幄的智慧是被眾人認可的。在生死關鍵之際,唯獨有他的幫襯,才得以令人安心。

“小老大”,急流勇退唯有他

雖然燕青上梁山較晚,但梁山眾兄弟皆視其為生死之交,可見燕青人格魅力極為強大。梁山兄弟們稱這位年輕小夥兒一聲“小老大”也不足為奇。

梁山英雄的結局,一言以蔽之——“不得好死”。明睿地激流勇退而得善終者,只有燕青。這裡說的是回京後,急流勇退的好漢。

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因為他是空門中人,逃不脫宿命。武松留在六和寺,因為已成廢人,而且他本來也是出家人。李俊帶著童猛童威乘駕出海,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江洋大盜,而且是帶了一彪人馬,到海外暹羅國稱王稱霸去了。

只有燕青的離去,是因為洞透了人生的底蘊,“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他最後留給宋江一紙辭書並四句口號:“燕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一生。”這裡提到的“君王赦”,是指他在梁山辦招安外交時,順便要徽宗皇帝為自己寫的特赦文書,此事也可見燕青心思之縝密。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有一句對燕青的評價,最為精當:“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施耐庵從九紋龍史進起,縱橫捭合,波瀾壯闊,寫了多少英雄多少事,然而他的理想只在燕青身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