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吼孩子也分三六九等,前三等補救一下問題不大,後三等毀孩子沒跑

今天放假, 我正在陽臺上洗衣服, 就聽見樓下的媽媽就開始吼孩子了, 高八度的大嗓門清晰地進入我的耳膜, “你給我滾一邊去, 看把這裡禍禍的, 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准把沙子往外揚, 不准揚, 你怎麼就不聽呢?你想氣死我嗎?煩死了, 一個個都沒個消停的, 大的大的說不聽, 小的小的要這樣......”, 孩子的哭聲也斷斷續續, 不一會聽到這個家裡男主人的聲音, 夫妻拌了幾句嘴, 後來聲音就小了下來。

樓下鄰居經常吼孩子, 無非就是孩子調皮了, 不睡覺了, 老小區玻璃又不那麼隔音, 反正時不時就能聽到媽媽的吼聲, 她家的孩子經常在樓下玩, 跟著奶奶時很活潑, 有時候不想回家, , 奶奶就會對他說, “你媽媽快回來了, 還不回家啊?”, 孩子聽了就會乖乖跟著奶奶上樓了, 感覺他比較害怕媽媽, 家裡人就喜歡用媽媽來嚇唬他, 孩子就更加膽小了, 有時候媽媽帶著她出門,

孩子坐在電動車前面的小椅子裡, 他就想站起來, 可是媽媽一瞪眼, 他就乖乖地坐下了, 特別聽話, 估計被媽媽吼得也有心理陰影了, 很怕惹媽媽生氣。

可能吼孩子是每個媽媽都做過的事情, 有人說吼孩子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會對他的成長產生惡劣的影響, 可是媽媽們總是納悶, 小時候的自己也是被媽媽吼到大的呀, 也沒發現自己受到什麼傷害呢?難道現在的孩子變得嬌氣了?媽媽生氣吼一吼就吼出心理問題了?這樣的孩子到了社會上可咋整?一碰就碎掉了, 整個一個玻璃心?

其實, 吼孩子不一定就是對孩子不好, 很多媽媽都碰到過這種頭疼的事情, 開始脾氣特別好的跟孩子說話, 可是孩子就說不聽,

比如“趕緊起床吧, 我們上學要遲到了”, 可是三遍五遍好好說, 根本不管用, 除非大吼一聲, “還不起來, 上學要遲到了”, 孩子就一骨碌爬起來, 效果顯而易見, 媽媽不吼行嗎?誰有耐心對著一個不聽你好好說話的孩子呢?吼孩子成了失敗教育的典型特徵, 這也讓很多媽媽感到特別沮喪, 難道我真的是那種失敗媽媽嗎?NO, 你錯了, 吼孩子也分三六九等, 我們先來看看吧。

第一等 聲調高, 但立刻回歸正常

很多媽媽面對孩子的調皮, 不得不抬高了聲調, 但是立刻會意識到自己沖孩子又吼了, 聲調會迅速降低下來, 恢復平靜, 這樣的“吼”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壞的影響, 反而會在重點的字眼上強調一下, 讓孩子主動去注意, 比如孩子還不睡覺, 說了多次無果, 就抬高嗓門, “都九點了啊”, 孩子感受到媽媽語氣裡的警告, 就會乖乖上床睡覺了。

第二等 表情平靜, 要強調的事件會大聲

問過很多同事和朋友, 他們回憶說, 急不得小時候媽媽吼什麼了, 只記得表情特別厭惡自己, 感覺自己好像犯了多大的錯一樣。

看吧, 孩子對媽媽的表情總是記憶深刻, 所以說, 即使大聲對孩子說話, 也不要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孩子會擔心媽媽不愛他了, 只要強調事件的本身, 就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心理傷害, 他記憶深刻的只是自己的錯誤而已。

第三等 嚴肅地大聲訓斥孩子, 但對事不對人

這個等級跟第二等有個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媽媽的表情變得很嚴肅,會訓斥孩子,聲音也會很大,因為人在生氣或者說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時,自己就會處於亢奮的狀態,聲音也會不自覺變大,即使這樣也沒關係,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不要扯出葫蘆帶上瓢,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回顧孩子以往的問題,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說出孩子錯在哪裡,媽媽為什麼生氣,孩子當時會很害怕,可是過後就沒問題了,因為錯在自己,何談對媽媽怨恨或者憤憤不平呢?只有受了委屈或者人格被侮辱了才會心理不平衡,孩子心服口服,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以上這三等的“吼”,媽媽過後不要自責,孩子真的錯了,適當的警告和吼叫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犯了錯也溫柔地說,平時也溫柔地說,孩子對事情分不出輕重緩急,也不知道犯錯的等級程度,通過媽媽的語氣和表情,孩子就能有效地判斷錯誤的程度,下次就要加以改正了。但是接下來我要講到的三個等級的“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就比較大了,媽媽一定要注意。

第四等 皺眉訓斥孩子,指著孩子全程用吼

想最開始提到的媽媽,她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嚴重,不用去現場觀摩,也知道她肯定是皺著眉頭訓斥孩子,並且用手指全程對著孩子,其實用手指人是非常嚴重的行為習慣,這代表在人格上對對方的不尊重,孩子也是人,也有尊嚴,不是犯了一個錯誤就變得人格低下了,說問題可以,吼孩子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等孩子長大了,這一招就行不通了,他也會這樣對媽媽。

第五等 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手舞足蹈,摔摔打打停不下來

有的媽媽吼孩子,還會伴隨著手上的動作,把孩子拽一邊去,或者撕扯孩子的衣服,這些都會讓孩子非常害怕,一個咆哮的媽媽,這種記憶會讓他的腦海形成鮮明的記憶,甚至長大後都會印象深刻,媽媽的失控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責感,也會變得非常怕媽媽,害怕媽媽會發火,害怕自己又做錯了,時間久了就會變得小心翼翼地討好媽媽,性格也會膽小,會在媽媽面前不自信,我就見過一個同學,只要她媽媽在她的身邊坐下,她就開始緊張,有時候手都跟著發抖,做題也沒有思路了,尤其是考試,高考的時候,她就央求媽媽,千萬別去考場外面等她,這樣她會很緊張,發揮不出來的。

第六等 大聲謾駡,採用攻擊性的語言

對孩子謾駡,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比打孩子還要來的嚴重,“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傻?”,這種話千萬不要跟孩子說,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說我“榆木疙瘩”,我就感覺自己很笨,後來考上大學後,老師要求我考研,我就放棄了,老師很奇怪,我就說自己很笨,肯定考不上,老師很驚訝地說,“你很聰明啊,為什麼感覺你笨呢?這是謙虛嗎?”,天啊,終於有人說我聰明了,當時的我非常高興,因為考上大學媽媽說我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我也一直認為我比較幸運,原來媽媽的話一直對我有這麼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是無形的,並不是自己感覺出來的。孩子的自信都是媽媽的一言一行影響出來的,潛移默化在孩子的性格中,這種吼叫是最要不得的,如果有的話,要儘快改正,不要毀了孩子。

看了這麼多,媽媽們對自己的“吼”功有了初步的瞭解了吧?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級。

但對事不對人

這個等級跟第二等有個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媽媽的表情變得很嚴肅,會訓斥孩子,聲音也會很大,因為人在生氣或者說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時,自己就會處於亢奮的狀態,聲音也會不自覺變大,即使這樣也沒關係,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不要扯出葫蘆帶上瓢,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回顧孩子以往的問題,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說出孩子錯在哪裡,媽媽為什麼生氣,孩子當時會很害怕,可是過後就沒問題了,因為錯在自己,何談對媽媽怨恨或者憤憤不平呢?只有受了委屈或者人格被侮辱了才會心理不平衡,孩子心服口服,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以上這三等的“吼”,媽媽過後不要自責,孩子真的錯了,適當的警告和吼叫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犯了錯也溫柔地說,平時也溫柔地說,孩子對事情分不出輕重緩急,也不知道犯錯的等級程度,通過媽媽的語氣和表情,孩子就能有效地判斷錯誤的程度,下次就要加以改正了。但是接下來我要講到的三個等級的“吼叫”,對孩子的傷害就比較大了,媽媽一定要注意。

第四等 皺眉訓斥孩子,指著孩子全程用吼

想最開始提到的媽媽,她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嚴重,不用去現場觀摩,也知道她肯定是皺著眉頭訓斥孩子,並且用手指全程對著孩子,其實用手指人是非常嚴重的行為習慣,這代表在人格上對對方的不尊重,孩子也是人,也有尊嚴,不是犯了一個錯誤就變得人格低下了,說問題可以,吼孩子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等孩子長大了,這一招就行不通了,他也會這樣對媽媽。

第五等 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手舞足蹈,摔摔打打停不下來

有的媽媽吼孩子,還會伴隨著手上的動作,把孩子拽一邊去,或者撕扯孩子的衣服,這些都會讓孩子非常害怕,一個咆哮的媽媽,這種記憶會讓他的腦海形成鮮明的記憶,甚至長大後都會印象深刻,媽媽的失控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責感,也會變得非常怕媽媽,害怕媽媽會發火,害怕自己又做錯了,時間久了就會變得小心翼翼地討好媽媽,性格也會膽小,會在媽媽面前不自信,我就見過一個同學,只要她媽媽在她的身邊坐下,她就開始緊張,有時候手都跟著發抖,做題也沒有思路了,尤其是考試,高考的時候,她就央求媽媽,千萬別去考場外面等她,這樣她會很緊張,發揮不出來的。

第六等 大聲謾駡,採用攻擊性的語言

對孩子謾駡,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比打孩子還要來的嚴重,“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傻?”,這種話千萬不要跟孩子說,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說我“榆木疙瘩”,我就感覺自己很笨,後來考上大學後,老師要求我考研,我就放棄了,老師很奇怪,我就說自己很笨,肯定考不上,老師很驚訝地說,“你很聰明啊,為什麼感覺你笨呢?這是謙虛嗎?”,天啊,終於有人說我聰明了,當時的我非常高興,因為考上大學媽媽說我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我也一直認為我比較幸運,原來媽媽的話一直對我有這麼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是無形的,並不是自己感覺出來的。孩子的自信都是媽媽的一言一行影響出來的,潛移默化在孩子的性格中,這種吼叫是最要不得的,如果有的話,要儘快改正,不要毀了孩子。

看了這麼多,媽媽們對自己的“吼”功有了初步的瞭解了吧?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