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養眼的大學是哪所?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 簡稱北大, 誕生於1898年, 初名為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 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行使教育部職能, 統管全國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 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

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是中國唯一 一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 近55年來, 逐步形成了以專業製作為主體, 教學、創作、科研並重, 多學科, 多層次的電影教育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以其優良的教學傳統, 以及師資力量雄厚, 系科專業齊全, 教學設備完善, 教學秩序規範等獨特優勢, 成為中國培養電影藝術創作、管理及理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

多年來, 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驕人的業績, 輝煌的歷史, 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盛譽, 吸引了一大批決心獻身於電影事業的海內外學子。

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一支具有很高學術水準的教師隊伍, 形成了一個面向21世紀的、以培養高水準的現代影視綜合性人才為目標的電影教育格局。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南京大學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準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美譽。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大”,位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江蘇省屬重點大學。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總占地面積200990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53697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5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共有在職教職工324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314人,在校研究生共10514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5216人。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裡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恰如清華園工字殿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曆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簡稱蘇大,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蘇州市,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畫”首批牽頭高校,入選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高校之一、 “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同時也是國家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

蘇州大學的最早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江蘇師範學院改為蘇州大學。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併入蘇州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餘年來,學校先後彙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勳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兩院院士中,有50餘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Shenzhen University),簡稱深大,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學校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綜合性大學。

截止到2015年10月,深圳大學設有28個教學學院,84個本科專業。有深圳(後海、西麗)、汕尾(深汕特別合作區)(籌)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後海校區1.34平方公里;西麗校區1.38平方公里,計畫2016年底投入使用,汕尾校區目前正在進行選址工作,計畫於2019年底投入使用。有在校生3465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383人,碩士研究生7088人,博士研究生185人。成人教育學生13548人,留學生865人。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演藝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始建於1945年。學校由上海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共建,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

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上海戲劇學院共有華山路、蓮花路、虹橋路三個校區,校園占地35.53公頃,建築面積24625平方米。學校設有8個學院(系),設置本科專業(方向)20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2011計畫”牽頭高校。入選“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是全國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

學校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中國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占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大櫻花約在每年三月下旬開始開放。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致力於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傳承優秀文化,追求卓越創新,促進國家社會文明事業發展。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總部、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和世界戲劇院校聯盟秘書處所在地,是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中央戲劇學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戲劇教育席位,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

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49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正式開辦;1950年4月2日,召開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一所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孫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多次變遷,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南京大學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準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美譽。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大”,位於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江蘇省屬重點大學。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總占地面積200990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53697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5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共有在職教職工324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314人,在校研究生共10514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5216人。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裡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恰如清華園工字殿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曆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簡稱蘇大,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蘇州市,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畫”首批牽頭高校,入選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高校之一、 “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同時也是國家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

蘇州大學的最早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江蘇師範學院改為蘇州大學。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併入蘇州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餘年來,學校先後彙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勳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兩院院士中,有50餘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Shenzhen University),簡稱深大,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學校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綜合性大學。

截止到2015年10月,深圳大學設有28個教學學院,84個本科專業。有深圳(後海、西麗)、汕尾(深汕特別合作區)(籌)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後海校區1.34平方公里;西麗校區1.38平方公里,計畫2016年底投入使用,汕尾校區目前正在進行選址工作,計畫於2019年底投入使用。有在校生3465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383人,碩士研究生7088人,博士研究生185人。成人教育學生13548人,留學生865人。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演藝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始建於1945年。學校由上海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共建,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

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上海戲劇學院共有華山路、蓮花路、虹橋路三個校區,校園占地35.53公頃,建築面積24625平方米。學校設有8個學院(系),設置本科專業(方向)20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2011計畫”牽頭高校。入選“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是全國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

學校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中國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占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大櫻花約在每年三月下旬開始開放。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致力於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傳承優秀文化,追求卓越創新,促進國家社會文明事業發展。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總部、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和世界戲劇院校聯盟秘書處所在地,是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中央戲劇學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戲劇教育席位,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

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49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正式開辦;1950年4月2日,召開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