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落馬官員懺悔錄裡透析貪腐邏輯

作者:四川省三台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伍文胥

截至今年3月,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已經推出3年。 3年間, 該欄目不定期曬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 通過剖析案情及違紀違法者的心靈懺悔, 給黨員幹部以深刻警醒。 更為重要的是, 通過這些貪腐官員懺悔, 可以尋找出貪腐犯罪的種種原因, 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懲治犯罪。 (4月5日《法制日報》)

僥倖是貪腐者的共同心理。 “我粗淺的認為, 收受紅包禮金行為比較隱蔽”, 的確是很隱蔽, 因為“你知我知, 成本低, 風險小”, 但豈不知“紙包不住火”?若不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 既已違紀犯罪, 遲早也是要受到法紀制裁的。

但如果說只是因為僥倖, 則是對貪腐者智商的蔑視。 大部分貪官都是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的, 有的學歷還很高, 屬於高智商;非但如此, 還極善與“老闆們”打交道, 極善與領導、同事相處, 到個留下好名聲, 可謂無人不誇無人不贊, 屬於高情商。 由茲可見, 高智商高情商的官員為貪圖錢財而自毀政治前途必然有一個漸變的過程, 有一個複雜的激烈的長期的思想鬥爭過程, 有一個被權色錢財“圍獵”的過程, 有一個思想逐漸滑坡、邪念逐漸滋生、私欲越發膨脹的過程。

實質上貪腐產生僥倖心理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迷失、不斷喪失政治免疫力、政治底線、自我約束的過程。

一名黨員幹部一旦失去自律、自戒、自我克制的能力, 勢必極易被迅速腐化。 當然, 在這個過程中, 他律即組織監督的缺位元也是重要因素。 除了僥倖, 心理失衡、心存貪欲也是貪腐官員走上不歸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見, 心理因素對於助推貪腐的作用很大, 貪腐與不貪者的區別似乎就在於有無貪念、有無僥倖、有無心理失衡, 一旦權力迷失、喪失自律、心生貪念, 則極易成為害人害己的貪腐官員。 念此, 不免讓人毛骨悚然, 失去外部監督固然可怕, 但官員思想不純淨、不忠誠更為可怕。

權力是神聖的公器, 來自於人民, 由人民賦予, 必須服務於人民。 權力又是一把雙刃劍, 依法用權、嚴以用權、合理用權,

則權為民用;可一旦失去監督制約, 淪為貪腐者私器, 則必然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 看罷貪腐官員的懺悔, 驚詫於貪腐與否只在貪腐官員的一念之間;驚詫于一個官員的貪腐有一個及以上官員的配合;驚詫於看以嚴密的監督體系, 緣何有時只需貪腐官員的一個邪念, 便蕩然無存。

反腐是一個漫長艱巨複雜的工程, 也是一場沒有銷煙的戰爭, 永遠處於進行時。 強化廉政教育, 增強黨員幹部的自律意識, 培育官員正確的權力觀、群眾觀、利益觀, 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 始終保持忠誠乾淨擔當政治本色固然至關重要;但構建嚴密的防腐拒變的制度體系, 織密監督之網,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徹底剷除腐敗得以滋生的土壤,

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反腐之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