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杭州勇當全面深改排頭兵

在進入21世紀的第17個年頭, 杭州這座以西湖美景著稱於世的城市, 在中國此輪發展中成為新經濟代表——在邁入了“GDP萬億元俱樂部”後, 不僅演繹了經濟增幅由全國副省級城市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的逆轉大戲, 極具含金量的地方財政收入總量還進一步躍居至省會城市第一。

究其原因, 杭州進, 實為寄託於改革, 唯改革者進, 唯創新者強, 唯改革創新者勝。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 包括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首開“資料資源局和互聯網法院”、繼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這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改革不勝枚舉,

來自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資料顯示, “全市29項重點改革任務140項具體目標總體進展順利。 ”

“沒有改革, 就沒有杭州的今天, 更沒有杭州的明天。 ”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高度評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就。 對於杭州未來的謀篇佈局, 指向更是鮮明——“要再創發展新優勢, 核心在體制機制, 關鍵在深化改革。 ”

“最多跑一次”

再創發展新優勢

今年1月16日, 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 “最多跑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按照‘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 從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

逐步實現全覆蓋。 ”

隨後的3月29日, 大學生創業者余超拿到了杭州首張“1+X”多證合一營業執照, “27號申請辦理的, 今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非常快, 就跑了一次。 ”

兩個工作日拿到營業執照, 背後經歷著浙江商事登記制度在高新區(濱江)的三輪試點改革。 在2015年年初, 這個目標還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按照傳統的審批流程, 企業開業前要分別跑工商、質監、稅務、人力社保、統計、公安等多個部門遞交材料, 程式煩瑣, 動輒需要十幾天、二十幾天。

“最多跑一次”,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各個部門清理縮減辦事程式, 更要捨得自我減權和削權。

作為省會城市的杭州, 扛起了應有擔當, 在改革認識上更深一層、在改革推進上更快一步、在改革成效上更勝一籌,

並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突破口, 撬動各方面各領域改革, 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全面增強著杭州發展的牽引力和驅動力。

最新資料顯示, 杭州市已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共計9593項, 基本達到全覆蓋, 多個重點領域領跑全省全國:

——不動產交易登記領域, 通過“一窗受理、並聯辦理、結果互認”的方式, 跑出了全流程60分鐘領證、全國最快的不動產登記“杭州速度”。

——商事登記領域全國首推“1+N”+X多證合一、證照聯辦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並在全國率先啟動“商事登記一網通”, 實現85%新設企業按“一件事”標準進行網上辦理。

——投資項目領域, 推出“模擬審批”、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二合一”審批、施工圖聯合圖審、聯合竣工驗收等14條改革舉措,

實現投資項目總體審批週期再提速30%。

——個人辦事領域, 實現第一批僅憑“身份證”可辦事項203項、首批政務服務APP可辦事項53項, 18類政府非稅收入實現群眾繳費“不用排隊、掃碼支付”。 實現公積金、醫保、不動產登記、出入境、城管違停等7大類便民事項雙休日開放服務。

先行先試

杭州改革走在前列

8月18日上午9時許, 錢潮路22號, 全國首個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

院長杜前介紹稱, 互聯網法院的最大特點是訴訟全程全部通過網路進行。 從起訴、立案、舉證、開庭、送達、判決、執行全部是在網上完成, 當事人無需舟車勞頓, 打官司將像網購一樣便捷。

互聯網法院的“橫空出世”, 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將依法治國深度滲透到網路世界, 杭州邁出了第一步。

而在此後9月8日揭牌成立的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 與杭州互聯網法院進一步形成互動。 截至11月底, 杭州互聯網法院已探索形成了一套以訴訟平臺操作規程和網路視頻庭審規範為中心的程式規則, 共受理各類涉網案件4217件, 結案2079件, 平均庭審時間28分鐘, 審限51天, 與市法院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98天相比, 效率明顯。

這一年, “全國第一”“全國首創”在杭州的全面深改成績單上並不鮮見。 杭州的改革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經驗的提煉, 又推動新的實踐, 彰顯了敢為人先的銳氣——

基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的成功實踐。 2015年杭州獲批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 如今, 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已由“唯一”變成“第一”, 在跨境電商方面的探索依舊走在全國前列,“六體系兩平臺”模式在全國複製推廣,實現了在各個方面引領跨境電商國家綜合改革試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0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發展勢頭日漸強勁、要素資源加速集聚、生態體系不斷優化。今年1月至11月,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90.46億美元,同比增長31.15%。其中,出口63.90億美元, 進口26.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24%和63.24%。

基於創新創業夢想的成功孵化。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雲棲小鎮、夢想小鎮等一批“小而美”“專而強”的特色小鎮迅速崛起,以杭州為代表的特色小鎮經驗在全國推廣。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到今天,要勇於先行先試。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次首創、每一個突破、每一步前進,每一次被認同、每一次被借鑒、每一次被推廣,都是量度杭州改革走在前列的路碑。

勇涉險灘

全面深改實現難點突破

時近年末,61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的集中開工,讓杭州城中村改造提升翻開了新的篇章。

過去這一年,杭州全面拉開城中村改造大幕。246個城中村,涉及數以萬計的市民——

曾經髒亂差的“城中村”,正在實現華麗轉身中。已完成改造的饅頭山、常青夕照區塊,面貌有了顛覆性改變,更多了一分發展空間,添了一分杭州韻味。而今年,在各城區相繼完成征遷任務之後,這些拆後土地要發揮出城市“正能量”,更多的安置房和城市基礎設施將不斷在拆後土地上崛起。

不破不立,村去城來。“城中村”治理的難題,正在杭州全面深改的版圖中日漸得到清晰的解答。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杭州的改革創新正是始終堅持這一理念,來源於現實問題,又不拘泥于某個單一矛盾,彰顯了銳意創新的勇氣。

源於交通擁堵之困,杭州正式發佈城市“資料大腦”,成為全球首個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助公共管理的城市。其中,以交通出行為切入點建設“交通小腦”,積極探索以大資料破解交通擁堵,據監測評估,試點的中河-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誤降低15.3%,出行節省時間4.6分鐘,蕭山區試點區域約5平方公里,接入883路視頻,涉及道路18條、路口96個,暢通比例總體提升5%。

源於體制機制障礙,2017年5月至9月,杭州在短短半年內成立了資料資源管理局、投資促進局、軌道辦、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四個新職能部門,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資料資源管理局為例,為了給城市資料大腦提供必要的資料支撐,杭州以“無條件歸集,有條件共用”為原則,自8月28日起啟動了政務資料資源歸集共用大會戰。截至目前,已歸集59個部門,270多億條資料,城市資料大腦資料累積量已達601TB(日均增量2.5TB)。

以人民為中心

貫徹改革始終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更多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也紛紛出現在杭州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版圖上。

老百姓期待有所居、有所住——杭州入選了全國首批12個住房租賃試點城市,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工作方案》。推出公租房(廉租房)實物配租房源8514套,新增貨幣補貼1329戶;市本級公租房貨幣補貼標準從6元/平方米·月提高至12元/平方米·月。

農村發展需要盤活土地——杭州出臺了《西湖區雙浦鎮全域土地整治試點方案》《臨安區天目山鎮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和盤活閒置農房、宅基地有效路徑。截至目前,雙浦鎮試點已墾造水田1800畝,複耕違法用地3000多畝,流轉農地1.4萬畝;而天目山鎮試點,11月7日舉行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首發儀式,首批核發16本證,短短一周100多戶村民主動提交資料申領,年末按戶發證率超過70%。

每個人都需要養老——杭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養老服務智慧應用,累計發放“智慧養老”服務終端11.6萬台,初步形成“無圍牆養老院”和“新型智慧養老”的杭州樣本。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居家養老15分鐘服務圈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此外,還有全球首個eWTP杭州實驗區啟動建設、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成功獲批,軌道交通建設體制機制和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實現全覆蓋,“三醫”聯動綜合醫改成效在全國推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順利推進,“百千萬”活動有效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任務圓滿完成順利實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杭州正以“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意志,攻堅克難,勇涉險灘,為駛向一流城市、世界名城的航船破浪前行提供源源不竭的澎湃動力。

在跨境電商方面的探索依舊走在全國前列,“六體系兩平臺”模式在全國複製推廣,實現了在各個方面引領跨境電商國家綜合改革試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0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發展勢頭日漸強勁、要素資源加速集聚、生態體系不斷優化。今年1月至11月,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90.46億美元,同比增長31.15%。其中,出口63.90億美元, 進口26.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24%和63.24%。

基於創新創業夢想的成功孵化。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雲棲小鎮、夢想小鎮等一批“小而美”“專而強”的特色小鎮迅速崛起,以杭州為代表的特色小鎮經驗在全國推廣。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到今天,要勇於先行先試。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次首創、每一個突破、每一步前進,每一次被認同、每一次被借鑒、每一次被推廣,都是量度杭州改革走在前列的路碑。

勇涉險灘

全面深改實現難點突破

時近年末,61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的集中開工,讓杭州城中村改造提升翻開了新的篇章。

過去這一年,杭州全面拉開城中村改造大幕。246個城中村,涉及數以萬計的市民——

曾經髒亂差的“城中村”,正在實現華麗轉身中。已完成改造的饅頭山、常青夕照區塊,面貌有了顛覆性改變,更多了一分發展空間,添了一分杭州韻味。而今年,在各城區相繼完成征遷任務之後,這些拆後土地要發揮出城市“正能量”,更多的安置房和城市基礎設施將不斷在拆後土地上崛起。

不破不立,村去城來。“城中村”治理的難題,正在杭州全面深改的版圖中日漸得到清晰的解答。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杭州的改革創新正是始終堅持這一理念,來源於現實問題,又不拘泥于某個單一矛盾,彰顯了銳意創新的勇氣。

源於交通擁堵之困,杭州正式發佈城市“資料大腦”,成為全球首個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助公共管理的城市。其中,以交通出行為切入點建設“交通小腦”,積極探索以大資料破解交通擁堵,據監測評估,試點的中河-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誤降低15.3%,出行節省時間4.6分鐘,蕭山區試點區域約5平方公里,接入883路視頻,涉及道路18條、路口96個,暢通比例總體提升5%。

源於體制機制障礙,2017年5月至9月,杭州在短短半年內成立了資料資源管理局、投資促進局、軌道辦、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四個新職能部門,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資料資源管理局為例,為了給城市資料大腦提供必要的資料支撐,杭州以“無條件歸集,有條件共用”為原則,自8月28日起啟動了政務資料資源歸集共用大會戰。截至目前,已歸集59個部門,270多億條資料,城市資料大腦資料累積量已達601TB(日均增量2.5TB)。

以人民為中心

貫徹改革始終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更多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也紛紛出現在杭州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版圖上。

老百姓期待有所居、有所住——杭州入選了全國首批12個住房租賃試點城市,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工作方案》。推出公租房(廉租房)實物配租房源8514套,新增貨幣補貼1329戶;市本級公租房貨幣補貼標準從6元/平方米·月提高至12元/平方米·月。

農村發展需要盤活土地——杭州出臺了《西湖區雙浦鎮全域土地整治試點方案》《臨安區天目山鎮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和盤活閒置農房、宅基地有效路徑。截至目前,雙浦鎮試點已墾造水田1800畝,複耕違法用地3000多畝,流轉農地1.4萬畝;而天目山鎮試點,11月7日舉行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首發儀式,首批核發16本證,短短一周100多戶村民主動提交資料申領,年末按戶發證率超過70%。

每個人都需要養老——杭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養老服務智慧應用,累計發放“智慧養老”服務終端11.6萬台,初步形成“無圍牆養老院”和“新型智慧養老”的杭州樣本。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居家養老15分鐘服務圈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此外,還有全球首個eWTP杭州實驗區啟動建設、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成功獲批,軌道交通建設體制機制和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實現全覆蓋,“三醫”聯動綜合醫改成效在全國推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順利推進,“百千萬”活動有效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任務圓滿完成順利實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杭州正以“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意志,攻堅克難,勇涉險灘,為駛向一流城市、世界名城的航船破浪前行提供源源不竭的澎湃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