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道士說他小時候師傅帶著師兄們下山抗日去啦,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等, 都是時代下的產物, 他們順應歷史的發展而生, 在中國古代, 儒家和佛教可謂是鼎足而立, 且有互相依偎之勢, 他們曾經作為統治階層的宗教思想而烙印在帝國的煙雲之中, 當然除此之外, 我們還有中國本土的道教, 這也是與中華歷史緊密相連, 同呼吸共命運的宗教。

在中國的土壤下, 佛教和道教是具有著悠久歷史的, 它們融入的華夏的歷史, 可謂是九州的文明底蘊。 而說到這兩個宗教, 大家自然會不儘然的將其進行對比, 畢竟一個是外來傳入一個是本土生長, 對此也是熱議不斷。

有這麼個說法:和尚亂世關門避禍, 盛世開門迎客;道士亂世下山救人, 盛世入山修道。 對於此說法, 不免顯得有些偏袒和誇大了, 但是無風不起浪, 此話的傳出也的確有幾分道理的。

自古以來, 縱觀歷朝歷代, 佛教的確比道教要張揚, 道教很多時候顯得比較內斂一些, 當然這並非絕對, 就好似說有不少的帝王對於長生不老可是念念不忘, 由此有了煉丹求道之故事, 秦始皇尋求方士, 追訪仙山;明嘉靖皇帝也是終年修身養性, 追尋問道等, 不過總的來說, 道士在歷史上的污點並不多。

相反佛教的出現,

卻很多時候被記載的並不怎麼光鮮亮麗。 三武滅佛, 這是歷史上記載的大事件, 更多的原因乃是, 佛家寺廟殿宇過多, 佔領大量土地, 且給國家的經濟帶來嚴重的阻滯造成。

道教講究的是愛國護民、敬祖禮神, 天人合一、求真理求大同, 返璞歸真, 濟世親民。 在歷史上當真是出現過不少道士亂世濟民之舉。

宋朝時期, 蒙古崛起, 殺人無數, 流血漂櫓。 74歲高齡的丘處機, 走了35000裡路, 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走到了遠在阿富汗的成吉思汗行營, 目的就是為了止殺。 清朝乾隆對此有一對聯:萬古長生, 不用殘霞求秘訣;一言止殺, 始之濟世有奇功。

開國上將賀炳炎曾是武當山的道士, 亂世下山, 加入了鄂西紅四軍, 從此開始了他懸壺濟世的軍旅生涯, 戰爭中也失去了左臂, 卻也是赫赫威名, 日本人談之色變。

曾看過一個新聞, 一個道觀中只剩下一個老道士, 記者採訪那個老道士時問為什麼道觀中就他一個人, 老道士回答說他小時候師傅帶著師兄們下山抗日去啦, 結果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多麼簡述的答案啊, 可是聽後卻令人肅然起敬, 這彰顯出的根本就是一種捨生忘死的精神, 家國天下, 為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 道士們集體下山抗日, 雖然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可是那種無形之中的血性和氣節當真是令人熱血澎湃。

亂世雖已經遠去,可是歷史將銘刻英雄,讓我們記住這些奮鬥在黎明前黑暗的道士,他們無愧華夏的英傑,用他們微弱的力量支撐其華夏的脊樑。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亂世雖已經遠去,可是歷史將銘刻英雄,讓我們記住這些奮鬥在黎明前黑暗的道士,他們無愧華夏的英傑,用他們微弱的力量支撐其華夏的脊樑。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