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批00後去釣魚了,新一代“佛系青年”捧紅了這個商機!

釣魚成為“佛系青年”的新標籤。 天貓大資料顯示, 不僅中年人愛釣魚, 連大學畢業生都愛。

文/ 天下網商記者 梁周倩

終於等到2018年元旦,

陝西已經零下4度, 15歲的黃昊天卻背上釣箱, 到新開的練杆池釣魚。

而位於江蘇的90後李少勝, 和公司請了3天年休假, 獨自一人到野外釣魚, 吃住都在帳篷裡。

釣魚正在成為“佛系青年”的新標籤。 天貓大資料顯示, 從2015年開始, 一邊在保溫杯泡枸杞, 一邊釣魚的不再僅僅是中年人, 連大學畢業生都愛。 垂釣裝備成交人數四年增長350%。

“我們統計, 線上的釣魚愛好者數量在900萬左右, 其中90%以上為18-35歲, 而3年前, 這個年齡段占比不到50%。 ” 漁具行業全網top1品牌“化氏一味”的負責人周駿介紹。 這就意味著, 僅僅線上上, 就有超過800萬熱愛釣魚的青年。

“佛系”, 講的是一種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佛系青年的口頭禪是:都行、可以、沒關係。 有人說, “佛系”是重壓生活下的一種自我保護, 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無聲的、帶點小懦弱的抵抗, 一種解壓式的逃避。

佛系青年們大抵如此:也許過的是披星戴月、身心俱疲的生活, 但仍心存“劈柴喂馬”、周遊世界的美好嚮往。 本是“鮮衣怒馬少年時”, 卻被工作、貸款壓彎了腰, 於是偶爾“佛系”一下,

切換到“佛系”模式短暫逃離後, 再以灑脫平和的姿態回歸。

一場人和魚的博弈

從事服裝行業的胡鋆在江中野釣20餘年, 他這樣描述對於釣魚的癡愛:可以不論天晴下雨負重長途跋涉, 一天只吃少量實物, 皮膚曬的像非洲回來, 衣服勾破、鞋子粘滿泥土。 可以整天眼睛盯著浮漂, 腦子空無他物只剩下不斷的解讀浮漂信號。 直到天黑看不見浮漂才依依不捨的回家或拿出夜釣燈再戰。

他仍能依稀記得幾次釣到少見大魚時的興奮感, 水渠兩側大片玉米地和芭蕉林在風中泛起的綠浪, 少時玩伴相互比較的歡聲笑語, 以及獨自面對一片靜水時的恬淡安定。

釣魚之魅力在於未知, 情緒的起伏和粗暴的博弈讓人欲罷不能。

釣魚人永遠不知道魚漂沉下後, 拉竿會拉起什麼。 也許會空無一物, 也許是寸許小魚。 也許魚鉤被水草扯住不得掙脫, 只得扯壞重綁。 當然, 也有可能會在電光火石間, 感受到順著魚竿傳來的沉重感和大力掙扎。 釣魚人享受的是, 揚竿中魚、遛魚、入護時的樂趣。

據瞭解, 熱愛釣魚的“佛系”青年並非不求進取、碌碌無為。 相反, 他們大多懷揣於生命的熱情, 甚至在學業、事業上已有所為。 偶爾“佛系”一下, 於他們而言, 是給自己一個心靈空間、一個忙碌生活中的停頓和間歇, 行雲流水、隨意而至。

他們所求, 並非遁世逃至荒山, 而是入世安靜生活。

有的人一年僅休8天, 全用來野外垂釣, 僅一保溫杯、一帳篷相伴;有的人夏天4點起、冬天6點起,

只為搶佔河邊的一個好位置;有的人孜孜不倦求師、勤勤懇懇空軍, 每逢俱樂部活動和賽事必到場;有的人沒有時間去釣魚、卻像收藏籃球鞋一樣從網上收藏釣魚裝備;有的人有錢有閑, 一竿一護一釣椅, 郊外水邊一整天,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在19萬人的化氏社區論壇裡, 年輕的釣魚愛好者幾乎都有五支以上的魚竿, 每年在網購漁具上的平均花費達到2000元。 ” 化氏一味漁具天貓旗艦店負責人周駿介紹道。

“非佛系”的90後

93年出生的楊雲飛第一次接觸釣魚是從一本名為《中國釣魚》的雜誌開始的。2007年,他省下400元零花錢,給自己添置了一套入門裝備,半隻腳踏進專業性競技釣法的門檻。

2014年,楊雲飛帶著五本送給小學生的課外書,報名武漢的慈善競技賽,這是他第一次在競技場地釣魚,最後釣了倒數第三名。如今,他已經可以在夏天搶食的競技場中,1小時釣起200多條魚。

“釣魚講究基本功,我現在還是種子選手。”作為競技釣愛好者,楊雲飛的釣魚方法並非,而是近乎挑剔的專業和科學。如何判斷魚形摸索釣法、如何平衡魚和竿,甚至扎實的釣魚“運動員”每一次拋竿都能落在同一個點上。

入行十年,楊雲飛習慣定期精簡裝備,把不用的漁具送人,僅留下10余支魚竿、30支浮漂。因為工作繁忙,他只能在週末約上三五好友“掐魚”,個性隨和的他在生活中是一個“佛系青年”。

如今,楊雲飛在山東臨沂從事線上漁具行業,將愛好做成了事業。他所在的“化氏一味漁具”,通過3萬多條評價、幾百個鐵粉、多次投票,花費3個月時間做成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大資料決定的釣竿,今年雙11一天就在全網賣出了接近1.5萬支。

80後的保溫杯、90後的生髮劑、00後的相親會,面對日漸高漲的生活壓力,當代青年用自嘲排遣苦悶,在網路上尋找情緒的出口。

而在熱愛釣魚的“佛系”年輕人中,可以看到與“喪”、“宅”等消極流行文化相悖的詮釋:他們既有安逸超然的平和心境,又不放棄爬坡過坎、積累經驗的拼搏歲月,最富銳氣和朝氣,又不憚鞭笞和打磨。

15歲釣魚人:“學釣魚前先學做人”

魯迅先生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這樣激勵青年,“所以我時常害怕,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佛系”抑或是偽命題,但仍有新興力量在用自己的方式發一分光一分熱。

15歲的黃昊天酷愛釣魚,“中國釣王”化紹新老師是他的偶像。兩年前,他跟著爺爺在河邊野釣,便迷上了這個運動,於是上網搜索化老師的視頻,在家練習拋竿,右手手心幾次磨出了血泡。去年夏天一次練習,黃昊天從早晨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和去廁所的時間,屁股就沒有離開釣箱。

今年,從不釣魚的黃爸爸在天貓上給昊天買了化氏的全套競釣裝備,每週還會陪昊天去釣場進行練習。正值昊天15歲生日,黃爸爸特地休了年假,帶著他從陝西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6個小時的大巴車,穿越了6個省份,來到化紹新釣魚學校圓夢。黃爸爸說,“孩子在夢裡都去了化校,拜訪化老師。”

自學釣魚讓這個15歲的初三男生有著超于同齡人的成熟沉穩,待人處事禮貌周到。他常常在化氏社區的論壇發一些魚竿評測,筆調老練,憑藉專業和鑽研精神獲得一批釣友的支持。“通過釣魚,我慢慢明白人與魚、與自然的關係,繼而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的關係。”

在採訪中,記者問:你覺得釣魚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是遺憾。”黃昊天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次的垂釣都有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比如說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哪方面我要是不這麼做魚獲會更多。無意識中會記住這些,在以後的作釣中就會避免這些問題。這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黃昊天停頓了一下,補充道:學釣魚要先學做人,而釣魚也可教人做人。

“非佛系”的90後

93年出生的楊雲飛第一次接觸釣魚是從一本名為《中國釣魚》的雜誌開始的。2007年,他省下400元零花錢,給自己添置了一套入門裝備,半隻腳踏進專業性競技釣法的門檻。

2014年,楊雲飛帶著五本送給小學生的課外書,報名武漢的慈善競技賽,這是他第一次在競技場地釣魚,最後釣了倒數第三名。如今,他已經可以在夏天搶食的競技場中,1小時釣起200多條魚。

“釣魚講究基本功,我現在還是種子選手。”作為競技釣愛好者,楊雲飛的釣魚方法並非,而是近乎挑剔的專業和科學。如何判斷魚形摸索釣法、如何平衡魚和竿,甚至扎實的釣魚“運動員”每一次拋竿都能落在同一個點上。

入行十年,楊雲飛習慣定期精簡裝備,把不用的漁具送人,僅留下10余支魚竿、30支浮漂。因為工作繁忙,他只能在週末約上三五好友“掐魚”,個性隨和的他在生活中是一個“佛系青年”。

如今,楊雲飛在山東臨沂從事線上漁具行業,將愛好做成了事業。他所在的“化氏一味漁具”,通過3萬多條評價、幾百個鐵粉、多次投票,花費3個月時間做成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大資料決定的釣竿,今年雙11一天就在全網賣出了接近1.5萬支。

80後的保溫杯、90後的生髮劑、00後的相親會,面對日漸高漲的生活壓力,當代青年用自嘲排遣苦悶,在網路上尋找情緒的出口。

而在熱愛釣魚的“佛系”年輕人中,可以看到與“喪”、“宅”等消極流行文化相悖的詮釋:他們既有安逸超然的平和心境,又不放棄爬坡過坎、積累經驗的拼搏歲月,最富銳氣和朝氣,又不憚鞭笞和打磨。

15歲釣魚人:“學釣魚前先學做人”

魯迅先生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這樣激勵青年,“所以我時常害怕,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佛系”抑或是偽命題,但仍有新興力量在用自己的方式發一分光一分熱。

15歲的黃昊天酷愛釣魚,“中國釣王”化紹新老師是他的偶像。兩年前,他跟著爺爺在河邊野釣,便迷上了這個運動,於是上網搜索化老師的視頻,在家練習拋竿,右手手心幾次磨出了血泡。去年夏天一次練習,黃昊天從早晨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和去廁所的時間,屁股就沒有離開釣箱。

今年,從不釣魚的黃爸爸在天貓上給昊天買了化氏的全套競釣裝備,每週還會陪昊天去釣場進行練習。正值昊天15歲生日,黃爸爸特地休了年假,帶著他從陝西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6個小時的大巴車,穿越了6個省份,來到化紹新釣魚學校圓夢。黃爸爸說,“孩子在夢裡都去了化校,拜訪化老師。”

自學釣魚讓這個15歲的初三男生有著超于同齡人的成熟沉穩,待人處事禮貌周到。他常常在化氏社區的論壇發一些魚竿評測,筆調老練,憑藉專業和鑽研精神獲得一批釣友的支持。“通過釣魚,我慢慢明白人與魚、與自然的關係,繼而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的關係。”

在採訪中,記者問:你覺得釣魚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是遺憾。”黃昊天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次的垂釣都有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比如說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哪方面我要是不這麼做魚獲會更多。無意識中會記住這些,在以後的作釣中就會避免這些問題。這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黃昊天停頓了一下,補充道:學釣魚要先學做人,而釣魚也可教人做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