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邁入新時代書寫新華章

本報編輯部

2018年的第一輪旭日正照耀著中華大地。 值此辭舊迎新之際, 我們謹向億萬農民群眾、“三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 以及所有關愛關心關注“三農”的各界人士, 致以新年的問候和更美好生活的祝福。

站在新年的門檻上, 回望2017年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經濟社會深刻變革, 鄉村發展風雲際會, 我們為鄉土中國展現出的嶄新氣象歡欣不已。 從南方水鄉小鎮彎曲的石板弄堂, 到黑土地上積著皚皚白雪的柴扉;從中原大地確權過後的道道田壟, 到黃土高原正在準備年貨的農家小院……廣袤而深沉的鄉村大地上,

看似平淡無奇的柴米日常, 循序漸進的農業勞作, 正在蘊積和展現著變遷的力量。

2017年, “三農”事業碩果累累。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重錘響鼓, 念茲在茲, “三農”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達到12358億斤, 為歷史上第二高產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3萬元, 創歷史新高;農業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井噴式增長,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趨勢明顯, 農村創業創新風生水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農業生產導向由增產向提質轉變, 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8年, “三農”事業充滿希望。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寫入黨章, 將促進鄉村發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鄉村社會必將由此迎來歷史性的重大發展機遇。 報告明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 將鄉村納入與城市並行發展的結構當中, 反映了新時代對鄉村的再定位, 預示著鄉村發展新時代的到來。 “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 ”不僅給億萬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也為新時代城鄉關係再調整、全面振興鄉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 “三農”事業也面臨全新挑戰。 當前, 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 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 農業發展品質效益競爭力不高, 農民增收後勁不足,

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 城鄉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形態格局大演化大調整, 農村改革已入深水區, 鄉村治理能力提升面臨全新考驗;鄉村生態、文化等方面的不足顯而易見,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依然在路上。

2018年, 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我們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沿著黨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 以更加有力的舉措落實各項部署,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在建設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高品質現代化鄉村的嶄新征程中貢獻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