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8歲前,這幾個地方最易脫臼!家長千萬別再生拉硬拽了!

常聽人說——孩子太嫩了, 千萬不要生拉硬拽!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家長這一拽, 導致孩子脫臼的案例還真不少:

案例1:山西太原的劉女士在給孩子餵奶時,

一時心急牽拉到孩子的左胳膊, 導致不到一歲的孩子啼哭不止。 前往醫院就診後, 才知是胳膊脫臼引起孩子疼痛。

案例2:奶奶給1歲多的孫女穿衣服時, 不小心用了力, 拽了一下孩子的小胳膊。 事後, 家人開始只是覺得孩子很奇怪, 不管做什麼, 都只用右手拿。 後來不小心碰到孩子的左手, 她竟哇地哭了起來了, 送去醫院檢查後, 才知道是脫臼了。

案例3:3歲半的多多連續發生過兩次脫臼:第一次是和表哥打鬧, 被拽的;沒過半年, 有次下樓時, 小傢伙搶著下, 家人一著急拽了他, 又把他胳膊給“拽了下來”。

骨科醫生提示, 肘關節脫臼在4歲以下幼兒中最常見, 且一次脫臼易反復發生, 日常應儘量避免牽拉孩子胳膊,

一旦發生脫臼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骨科進行復位。

為何孩子的胳膊容易脫臼?

孩子4歲以前, 出現肘部拉傷(也就是常說的“脫臼”)並引起疼痛的現象非常常見。 發生這種疾病, 主要是由於孩子的肘關節太松, 以至於肘部長骨受到足夠大的應力時(例如,

小臂被舉起來、被猛拉、手掌或手腕被拽著甩動, 或當他向某一側肢體摔倒時), 就很容易從關節中脫出來。 因為拉伸, 所以形成了一個空腔, 附近的組織進而容易陷入其中, 而當關節恢復到其正常位置時, 就有可能將這些組織卡在裡面。 寶寶脫臼雖經復位, 但很容易復發,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大致到了8歲以後, 發生脫臼的幾率才會降低。

當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時, 父母要注意了!

脫臼往往不會引起腫脹, 但是孩子很可能抱怨肘部疼痛, 或者在手臂被移開時開始哭鬧。

一般情況下, 孩子會把手臂緊緊夾在身體一側, 手肘微屈, 手掌朝向身體。

如果有人試圖把他的手臂拉直, 或將他的手掌反過來, 孩子就會因為疼痛而反抗。

孩子脫臼後如何處理?

越早就診、孩子的關節腫脹受損越小。 家長不要自行觸碰孩子脫臼部位, 而要儘快找骨科醫生, 通過醫生的手法復位解決問題。 熟練的醫生只需幾個動作、幾秒鐘, 脫臼部位就能復位, 孩子的啼哭也會停止。

1 復位前, 排除骨折可能

不過, 在孩子的肘關節“復位”之前, 醫生會檢查受傷部位, 查看有沒有腫脹和觸痛, 並查看該部位是否存在運動受限, 考慮是否存在骨折的情況。 如果醫生懷疑該情況是其他問題而非脫臼, 就可能給孩子做一次X線檢查。 (關於孩子做X線檢查是否安全, 我也曾做過一篇文章《寶寶生病做放射檢查, 輻射危害有多大?》, 家長可以作為參考)。

2 及時復位, 疼痛緩解

如果沒有發現骨折, 醫生就會輕輕地拽動孩子的小臂, 並微微扭轉, 使得嵌入的組織從關節腔中滑出, 然後再慢慢把長骨放入關節, 回到正常的位置。 一旦肘關節得到復位, 孩子肘部的疼痛就能立即緩解, 可以立即靈活地運動自己的上肢, 沒有一點不適。

Tips:應在2-3小時內及時“復位”!

在脫臼後2-3個小時內,應儘快把寶寶的關節復位。若時間拖延太久或處理不當,脫位處往往會產生局部充血、腫脹現象,復原就困難得多了,而且有可能導致習慣性脫位,或是關節內折等併發症。

3 少數情況需上夾板或打石膏

少數情況下,醫生有可能建議孩子的胳膊用繃帶吊起來1-2天,特別是如果在拉傷得到治療前已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情況下。如果拉傷是發生在幾天之前,就有可能需要孩子上夾板或打石膏,堅持1-2周。症狀“緩解”之後出現持續性疼痛,可能意味著最初的X線檢查之後發生了骨折。

生活中如何預防孩子脫臼?

寶寶在掙扎時,千萬不要用力或者突然拉扯寶寶的小手或小臂(肘關節與腕關節之間)。

寶寶學走路時,家長應該扶著他的腰部或腋下;領著寶寶走路或上下樓梯時,可以握住大臂(前關節與肘關節之間),力度要適中。抱寶寶時,也要從他的腋下托起。

不要拉著寶寶的小手將其拉起或身體懸空,這樣做看似沒怎麼用力,但是寶寶的身體重量會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關節上,牽拉力度其實很大。

最後再次提醒,這些動作別再做了,容易脫臼!

孩子突然跌倒,家長牽著孩子的一隻手向上提起來。

孩子不肯起床,家長用手拉孩子的一隻胳膊起來。

拉著寶寶快跑,或是跟寶寶拔河試試力氣,也可能讓他脫臼。

在給寶寶穿衣服時,家長動作生拉硬拽。

牽寶寶的手走路或上下臺階時,像提東西那樣提起孩子的手臂。

為了逗寶寶開心玩“拉著手原地轉圈圈”、“拔蘿蔔”、“拉大鋸”等遊戲,用力過猛。

讓寶寶提過重的東西,或不小心讓寶寶滑倒、從床上跌下來。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在脫臼後2-3個小時內,應儘快把寶寶的關節復位。若時間拖延太久或處理不當,脫位處往往會產生局部充血、腫脹現象,復原就困難得多了,而且有可能導致習慣性脫位,或是關節內折等併發症。

3 少數情況需上夾板或打石膏

少數情況下,醫生有可能建議孩子的胳膊用繃帶吊起來1-2天,特別是如果在拉傷得到治療前已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情況下。如果拉傷是發生在幾天之前,就有可能需要孩子上夾板或打石膏,堅持1-2周。症狀“緩解”之後出現持續性疼痛,可能意味著最初的X線檢查之後發生了骨折。

生活中如何預防孩子脫臼?

寶寶在掙扎時,千萬不要用力或者突然拉扯寶寶的小手或小臂(肘關節與腕關節之間)。

寶寶學走路時,家長應該扶著他的腰部或腋下;領著寶寶走路或上下樓梯時,可以握住大臂(前關節與肘關節之間),力度要適中。抱寶寶時,也要從他的腋下托起。

不要拉著寶寶的小手將其拉起或身體懸空,這樣做看似沒怎麼用力,但是寶寶的身體重量會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關節上,牽拉力度其實很大。

最後再次提醒,這些動作別再做了,容易脫臼!

孩子突然跌倒,家長牽著孩子的一隻手向上提起來。

孩子不肯起床,家長用手拉孩子的一隻胳膊起來。

拉著寶寶快跑,或是跟寶寶拔河試試力氣,也可能讓他脫臼。

在給寶寶穿衣服時,家長動作生拉硬拽。

牽寶寶的手走路或上下臺階時,像提東西那樣提起孩子的手臂。

為了逗寶寶開心玩“拉著手原地轉圈圈”、“拔蘿蔔”、“拉大鋸”等遊戲,用力過猛。

讓寶寶提過重的東西,或不小心讓寶寶滑倒、從床上跌下來。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