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有說不學瓦崗一爐香?瓦崗聚義為何讓人瞧不起?

在有這樣一句詩是在秦腔當中的單雄信罵徐茂公的話, 叫做你是牛你是馬, 咱二人生死後同遊十殿, 上刀山下火海, 怨仇才完。 什麼意思呢?就說你和我都是馬和牛的時候, 咱倆關係特別好, 可是之後咱們兩個人上刀山下火海恩仇才能完, 本身這兩個人都是一個頭磕在地上的兄弟, 為什麼心中的仇恨卻如此之大呢?

首先我們說瓦崗結義, 人們所說的結義, 結義兩個詞只有在患難當中才能長久, 這個怎麼說呢?首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大家都知道的桃園三結義, 想當年關雲長關二爺投軍, 草民一個一文不值。 張三爺張飛雖然有小財, 但是也就是個屠戶, 屬於下賤之民!劉皇叔那也就是一個賣草鞋的, 這三個人在經濟上在社會地位上匹配, 不會有太多意見, 所以意氣相投, 傾心相交。

再來看一看所謂的瓦崗, 在一塊的時候, 很多人存在對立面, 比如說衙門的, 還有有錢有勢的官二代, 北平府12騎官, 邵保羅成是官人, 屬於軍隊中人。 你在看剩下的那夥人, 以單雄信為主的基本上是江湖人和山大王, 還有掌櫃的, 根本就不是一夥人。

而且也不是說實力均衡, 雙方的矛盾很尖銳, 朋友甯缺勿濫, 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他們也不同於梁山, 梁山的人都是被逼反的, 在官府當中已無立足之地, 北平府的那幾位有錢有家有業, 憑什麼看得起你們這些反賊, 憑什麼和你們稱兄道弟呢, 瓦崗這支隊伍第一點利益高於理想, 他們沒有過多的道德理想, 最高的無非是從自己的利益所著想,

沒有絕對穩定的領導核心, 他們沒有公認的領頭大哥。

所以桃園三結義, 最終能夠生死與共。 梁山聚義最終也沒有分散, 只有瓦剛最終七零八落, 有的甚至反目成仇!這是告訴我們交朋友五圈子, 拉隊伍的經驗教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